西周时期的六舞名词解释
    在西周时期,有六种祭祀礼仪性舞蹈。分别是《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武》和《大濩》,为西周时代著名的六大舞。《云门》乐舞的内容多取材于《诗经》中《国风》篇章;《大咸》乐舞据说就是《桑林》;《大韶》乐舞应该源于舜时的《韶乐》,也称《箫韶》;《大夏》乐舞起自黄帝时期,与《大濩》乐舞都与《夏书》有关;《大武》乐舞则由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战争活动而创作,据说源于姜尚的师傅所授兵法;《大濩》是用于天地山川祭祀的舞蹈。
韶    在表演形式上,《云门》乐舞采用了古代编钟乐舞的编排手法,因而音乐非常华美;《大咸》乐舞借鉴了黄帝时代的《咸池》;《大韶》乐舞除了采用《韶乐》的表演方式外,还有虞舜时代的《大咸》的影响,但整个舞蹈充满了庄重和威严; 《大武》乐舞源于武王伐纣的军事活动,歌颂了武王伐纣的丰功伟绩;《大濩》则可能是周公根据武王时代的活动,参照当时的民间乐舞所作的乐舞。
    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六舞”这种形式。这些“六舞”不仅仅是贵族和上层社会中盛行的礼仪舞蹈,同时也是生动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一种舞蹈形式。此外,“六舞”还与当时的乐器有
着密切的关系,据文献记载:“以舞,武之至也,是以武舞象之。”《大咸》乐舞用十五种乐器组合成舞队,其中包括钟、磬、鼓、缶、笙、管、笛、埙、号等乐器。《大韶》乐舞则用了九种乐器。
    西周时期,已经逐渐把音乐纳入了宫廷礼乐制度之中,在祭祀典礼上,有固定的乐舞规范,这些乐舞除了具有祈福娱神的意义外,还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描写了西周时期各种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场景。例如《云门》,据文献记载:“云门者,殷时八乐也,曰云门大卷、云门大卷之属,皆歌也。”
    《大武》乐舞是继《大濩》乐舞之后的又一个标志着“大舞”的舞蹈形式。大武乐舞是《大濩》乐舞的扩展和延伸,除了原来的四大段结构外,还增加了若干段,使得整个舞蹈显得更加宏伟壮丽。另外,《大武》还根据音乐的需要将原来的两段舞蹈改为一段。西周时期“六舞”形式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乐舞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乐舞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