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的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回暖,万物将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的露珠,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立夏是什么意思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寒冷的冬天开始,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有关节令的古诗
元宵节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七夕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重阳节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节令口诀
古人将24个节气用音韵组成4句口诀,以便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岁时节令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有吃“汤圆”、闹花灯、舞龙灯、样古史、禳神、打甑盖等习俗。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日。取百花盛开之意而得名。这天,农村家家用糯谷爆禾泡,以示丰登大熟之意。妇女围坐食擂茶,女孩子要在这天穿耳环孔。择此日结婚的多,取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为吉庆。晚上烧花灯(头年结婚的新妇,由娘家和内亲送来观音送子灯和麒麟灯,要在这天晚上烧去麒麟灯,而观音送子灯则待新妇生子后的次年花朝节晚上烧去)。
清明节:古以寒食后第二天(一说第三天)为清明节,今以日历所定节气日为准。家家户户
都进行扫墓祭祖。旧时,以族或房支办酒筵,男丁参加宴会,名为祭祖食“清酒”。女人头戴扁柏或桃、柳枝。谷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立夏节:这天,腊味、盐蛋、米粉肉是不能少的,故有“腊杂节”之俗称。还有吃糯米糖、烹狗、炖鸡、吃补品的习惯,俗称“补夏”。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月节”,又称“端阳”、“重午”。食粽子、麦糍(又叫煎鱼),喝雄黄酒,家家门窗上挂着葛藤捆卷的菖蒲、艾枝。县城有龙舟竞赛,各龙舟队在节前要向辖区内逐家发送糖、肉包子、粽子。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七月半”。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农历七月十二日,备办茶酒香烛供奉祖宗,名叫“接太公太婆回堂”。节日,将纸钱、金银锭装于大纸包内,纸包写明某祖受用、某寄字样,并祭以鸭血,入夜整包焚烧,俗称“烧包”。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最尚月饼,民俗多以饼相赠。夜晚,中老年盛行赏月,青少年有摸青(窃少许蔬菜瓜果),妇女们有“接月光”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有登高、饮茱萸菊花酒。至今吃油炸芋包、薯包的习俗仍旧盛行。
以上俗称“四时八节”。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也有少数乡村二十四日过小年的。从前,节前之夜送灶,自节日起不吃
粥,不吃霉豆腐,妇女不入娘家,更不能在娘家住宿。
大年:即除夕,俗称“大年晡”。这天,贴门神、春联,点香烛,要备三荤三素酒茶鸡汤,敬祖先,俗称“上汤”。爆竹声中全家聚餐,名叫“食汤”、“食团圆饭”,家长给未婚嫁的儿孙发压岁钱。晚上,“点岁火”、“贴岁纸”(用红纸卷一张纸钱贴在房门、仓门、六畜门上)。要食压岁饭,坐通宵,名叫“守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俗称“大初一”。黎明前,鸣爆开大门,选择“大利方向”走第一步,名叫“出行”。有的村,全村男人聚集在一起喝果子酒,名叫“食发始酒”。早晨,各家吃油炸糯糍。在县城,早晨由长辈率儿孙到就近的寺庙祭拜神主。早饭后,各人互相串门道贺拜年。这天,多数人吃素。从初二起到上元节,家家互相设宴请客,名叫“请新年饭”。农历正月初七日,客家人习惯吃羹汤。这天早餐,要吃用米、豆、花生、番薯、芋头、大蒜、生姜等共煮的羹汤。谷说:“吃了七种羹,汝仔赖子做零星。”意思是从这天起,大家要开始新的一年工作劳动了。
立春:旧时,要贴春联,点香烛敬神,俗说“迎春接福”。立春时刻鸣爆迎春。
春社:立春后第五年戊日,时在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俗称社分、福主)。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是老官菩萨生日,民俗多集会唱戏。
补:■岁时,即正月初一日晨,开门对东方作揖祝圣;归者跪拜尊长,日拜年。拜年者以未出上九日谓
亲厚。过上九日谓迟年。妇女于夜间迎紫姑神,谓"请七姑娘"。
■正月十五夜,取衫树枝,于宅外烧之,谓"烧"。儿童大声呼逐,谓"赶毛九"。是夜,张灯结彩,演戏,玩花灯,舞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通宵达旦,城乡皆然,叫"闹元宵"。
■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会。
■二月十五,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时婚配。
■三月三日,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节"。清明插柳叶于门,谓之清,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丝棉五纸制为彩幡,挂于祖坟顶,亲族为死者祭扫坟墓,叫"插青"或"挂青",意为挂念亲人。
■四月初八"浴佛节"。此日,农夫同中俱休息一日,是乡间古老劳动节。
■立夏日农家饮酒食肉,叫"助力"或"接力"。
■端午节,凡附近寺观,必印送张真人图像,至节日必悬挂堂中,小儿辈则以雄黄涂额,以"邪毒"。是日则食棕子饮菖蒲,系艾蒿悬于门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赛龙
舟。端午节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
■六月初六日,土人晒衣服,谓之"覃后哂,传说这天是明初土家首领覃后王殉难忌日,为土家族一大民族节日。
■七月七夕,妇女结彩绸对月穿织,陈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织女。
■七月中元,谓之过月半。
■中秋节,土家族不兴赏月,汉人称之"守月花",吃月饼则是土汉共有的习俗。土家人对中秋别有特,他们披着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无生育之夫妇"送子"。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朔日,剪纸为衣,具酒馔奠于祖,曰送寒衣。
■十月十六日,俗谓寒婆婆打柴。若此日雨,打柴不成,冬必晴暧;若此日晴,则虿褚殉桑,"二月初二晴,果木吃不成;二月初二落,果木结成索"等俗言同类。
■十一月十九日,为太阳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极恭敬。
■冬至节,白族称祭祖节。
■腊月初八,酿糯米酒,曰"腊八糟"。
■腊月二十三夜,土人祀炉神。
■腊月二十四,谓"过小年"。
■腊月二十七日,为打年粑节。
■腊月二十八日,为家神洗尘净身。
■除夕,谓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