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案例】花海景区运营的六⼤模式及经典案例分析
“花”是⼈们⽣活中最普通、最亲近的审美对象,花卉与旅游联姻成为⽬前国内外旅游发展的⼀种趋势。花海是⼀个超越传统、超乎想象的新型景观概念,中国远到东北如铁岭,南到云南如⼤理,到处都是花海,做得宏伟⽽锦绣。但是真正做得好的真没⼏家,⼤部分感觉上都在“铺张”,⽤⼤⾯积的鲜花在铺张,只有花⽽已,没有规划、没有设计、没有专业的运营及盈利模式。下⾯我们引⼊六⼤花海的经典案例,详细阐述花海景区运营的六⼤模式及盈利模式分析。
开发模式⼀、景观休闲型
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节庆为引领
发展重点
1、规模取胜,通常⼤⾯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形成视觉冲击;
2、景观塑形,通过地形设计、⼈造花卉雕塑、花卉⼈⽂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
3、节庆助推,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
4、服务配套,⽴体交通观赏、养⽣美⾷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案例
加拿⼤Butchartgarden--加拿⼤国宝级精致园林,实现四季皆有景的多彩风情园
简介:坐落于加拿⼤温哥华岛,占地20公顷,是利⽤⼀个荒废的采⽯坑修建的,层次鲜明,四季可游,融汇世界园艺精华的精致花园。
策略:利⽤地势起伏构建景观层次,从单调园艺⾛向主题园。
产品:玫瑰园、⽇式庭院、意⼤利花园、低洼花园、Butchart家族陈列馆。
配套:游客中⼼、停车场、园艺咨询中⼼、种⼦和礼品店、餐饮厅(dinning room,blue room-温室餐厅,咖啡店)。
盈利:门票+餐饮消费+纪念品出售
开发模式⼆、科普观光型
以四季花卉为特⾊,以考察科普为主导
发展重点
1、注重科技导⼊,从花卉苗⽊的组培科研到⽴体化展⽰;
2、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
3、创意景观设计,⽤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4、其他功能导⼊,引⼊⽣态餐厅等项⽬,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
英国EDEN 伊甸园--植物展⽰+科研教育+特⾊活动,环境再⽣,建造⼀个与世隔绝的⼈间“伊甸园”。
简介:1994年英国⼈提姆?史密特⾸次提出要在⼀个已经受到⼯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个⾃然⽣态区的想法,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成为全球最⼤的⽣态温室。这⾥⽬前汇集了⼏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在此是⼀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体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个开展⽣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它,⼈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物学信息,它是后⼯业时代环境再⽣的绝佳范例。
流量:⾃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前已接纳访客超过900万⼈。
模式:
模式:
⑴注册慈善信托基⾦。信托基⾦下设⼀个全资公司,代表信托基⾦掌管伊甸园⼯程的全部事务;
⑵成⽴伊甸园基⾦会。基⾦会主要代表伊甸园⼯程的对外形象,负责与政府、企业、学校和NGO等机构建⽴联系,帮助伊甸园⼯程建⽴⼀些专项项⽬(如废物零排放项⽬),以及寻伊甸园⼯程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创意:
⑴特⾊项⽬
体验类:话剧、研讨会、艺术类、园艺论坛、⾳乐节和⼉童节⽬。
观赏类:两⼤温室、三⼤展览馆。
教育类:每年1⽉和9⽉向不同年龄段的学⽣提供。
⑵⽣态教育
创意建筑,伊甸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整体外观如蜂巢的巨型球体,被世⼈称为:“吹⽓泡泡的建筑”,世界第⼋⼤奇迹。
⑶展馆设置
种植10万种以上的植物,为全球最⼤植物保育场的所在地;
以主题⽅式分别设计“潮湿热带馆”、“温暖⽓候馆”、“凉爽⽓候馆”;
三⼤展区共6个“⼤温室”,分别展⽰6个不同国家的植物。
开发模式三、⽣态度假型
花造景、依景度假
发展重点
1、明确⽤地组合,注重农业⽤地与旅游度假设施⽤地的规模和空间关系,兼顾景观性、私密性与经济性;
2、丰富度假产品,基于花卉⽥园等打造花⽥运动、花汤养⽣、美⾷体验、花丛住宿等特⾊度假产品;
3、完善配套设施,以建设“花境”绿道为重点,以特⾊交通体验为特⾊,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案例
成都⽯象湖--以⽣态休闲、鲜花节事为核⼼驱动,激活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态休闲⽰范区
区位:四川蒲江县,距成都86公⾥,距双流机场国际机场77公⾥
花海规模:20平⽅公⾥,30000亩区域;森林覆盖率60%,湖⾯2000余亩
特⾊:
⑴以湖景旅游为核⼼结合花卉产业(郁⾦⾹、百合花)整合优势,将⽯象湖打造成为国际复合型度假区;
⑴以湖景旅游为核⼼结合花卉产业(郁⾦⾹、百合花)整合优势,将⽯象湖打造成为国际复合型度假区;
⑵园区由⽣态⽂化主题辐射出国际休闲度假园、国际会议中⼼、未来⼈居⽣态环境⽰范区及国家级⽣态农业⽰范区等。流量:年均30万⼈次。
开发模式四、主题游乐型
以花卉景观为特⾊,以花⽥游乐为主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