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给生活加点糖(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精评11篇)
【题目预测】
给苦药加点糖,它会更加方便服用;做蛋糕时加点糖,它会变得更甜美。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要“加点糖”呢?
请以“给生活加点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写成诗歌不少于16;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导引】
一、审题立意
题目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生活”,二是“糖”。
首先,就是“生活”。
回顾一下我们做学生的会有哪些种生活呢?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么?我们还不曾涉足,偶有所见也只是旁观,倘有所思也流于肤浅,写文章么,写的应该是自己深入其中的、体味深刻的内容,显然,“社会生活”不好入选。
那么“家庭生活”呢?想想我们每天的日子,在家里的时间屈指可数,放学回家后那短短的几小时,也少有新内容,不过,要是到了假期,比如周六,周日,那新鲜的内容就多了,要是到了暑假、寒假,这个“休闲”的生活倒真可以“采撷朵朵的浪”“泛起层层的波”。
最司空见惯的,就是我们的“学校生活”了!有人说,学校生活有啥可写的,还不就是上课、下课、考试、作业?哎哟喂,作为一个学生,如果生活里只有这几个词,那可真是够悲催的。
但是,想一想下课后你们肆意流汗的时候,你们开心大笑的事由,你们切切察察的中心,你们偷偷摸摸的秘密,这些看似“旁门左道”或者“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是最鲜活的内容呢。
还有,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班级活动?比如联欢会、运动会、体育竞赛、歌咏比赛、朗诵比赛?在平淡的生活中,曾经翻起花来的内容?
再想一想,你有没有好玩的老师?你有没有哪些特别“现世宝”的同学?我想想我自己,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的同学特别不缺少素材,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花式折腾”。
其次,就是题目中的“糖”。
题目要求中这么启发我们:给苦药加点儿糖,他会更加方便服用;做蛋糕时加点儿糖,它会变得更甜美。由此可见,题目中的“生活”只是写文章的“基本”和“铺垫”!而关键的,是“糖”!
所以,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糖”的比喻意,因为是甜的结晶,所以一般应取“甜蜜”之意。这样看来,所谓“给生活加点糖”,就是要“让生活充满美好”“让生活诗情洋溢”“让生活趣味盎然”。
那么,这个“糖”是什么?第一,“糖”是甜的。它应该是人们喜欢的,让人乐于接受的,使人回味无穷的,镌刻在记忆深处的……
第二,它可以是一个寄寓深思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方式,一个良好的习惯,还可以是一段休闲的时光……
第三,这个“糖”应该是平静中的浪花,平凡中的激荡,好比是白纸上的线条,画画
的调板……那些动人的不期然,那些生活中的“小确幸”那些无意或者刻意制造的“仪式感”!
说到底,这个“糖”就应该是“幸福的样子”!我们一起来梳理梳理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成为“糖”的东西。
1.具体的“糖”:各种小种植,种花种菜种多肉。种下一份念想,参与整个过程,享受开花结果、分枝展叶、成熟收获,这份“沉浸”就是一份甜蜜的“糖”。
2.一份兴趣一种特长一个爱好,比如音乐美术游戏,这也是一份“糖”。这种感受,在同学们中间很是普遍的吧?只是在写的过程中,可不能干巴巴说自己喜欢听歌喜欢画画喜欢打游戏哦,你得有经过,写出享受这“糖”的一个片段,一个过程,才是最好的佐证。
我在看文章的过程中,发现这几年有几个小特别的东西,比如,做手帐、火漆印章、彩墨也在悄悄地蔓延开来,只是,这个有点花钱,但确实很好玩。因为,老班我,也玩。
3.仪式感
啥叫“仪式感”呢?《小王子》里有句话:所谓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美剧《绝望的主妇》里有这样一段话: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平淡无趣,其实正是缺乏了仪式感。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大文豪苏轼在妻子王弗死后亲手种了三万棵松树,十多年后还为妻子填词《江城子》悼念;无独有偶,在当代,洛阳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妻子去世之后,种下了百亩桃花林。只因为妻子生前曾经说过,自己喜欢桃花。为你种下一山的花,就是思念最好的仪式感。
每一个仪式感需求的背后,都藏着一份爱的表达。仪式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而那些给你带来仪式感的人,往往都是爱你的人。生活里要是没有仪式感,就会弱化彼此的想念。只要仪式不断,就永远不会忘记。
而这份仪式感,也是一种特别的“糖”。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
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与众不同的你,自然也会有属于你的最别致的“糖”!
事实上,要将此题理解透彻、把握到位,至少还应想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加糖”因为生活中有着诸多不如意,比如学生之间、家庭之间存在矛盾,心中有一些苦闷、纠结难以排遣,比如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过于单调、乏味,比如“加点糖”后,人生才会更有亮与光彩。二是什么样的东西“加”入后,会取得“糖”一般的效果——回答可以是“爱心”“友谊”“关怀”“同情”“豁达”;此外,“加点糖”也可落实为培养某项兴趣爱好,学会调整、注重劳逸结合等。可见,这道题意在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感受人生之美、之乐、之情趣。
二、构思写法
1.“糖”意味着什么?这是审题的关键。为父母做顿饭是“糖”吗?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是“糖”吗?晚饭后的半小时散步是“糖”吗?读一本有趣的书是“糖”吗?紧张学习之余的小憩是“糖”吗……不妨开拓思路,多方考虑。
2.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那么,什么状况下需要给生活加点儿“糖”?“加糖”之前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加糖”之后呢?力求写出其中的变化。
3.可以记叙为主,结合适当的抒情、议论,升华主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运用多种
论证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范文集粹】
不一定需要糖和玫瑰范文一
给生活加点糖
生活,是什么味道?有人说,它是酸的,留下了许多先苦后甜的秘密;有人说,它是甜的,留下了许多快乐与辉煌的瞬间;还有人说,它是苦的,留下了许多坎坷的足迹;更有人说,它也是辣的,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就象麻辣汤一样,辣得直流眼泪但有一种火劲儿……
生活留给我们太多回忆,也有太多启发。即使很普通,普通得一走进人就很难让人辨认出来,就象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千姿百态;也象没有玫瑰的娇艳浴滴,沁人心脾。可毕竟生活总能化苦为甜,把不愉快的记忆全都甜化了。也许你偶然间看到了某个东西,在你
暗黑的脑后突然闪出了一道亮光,这就是启发;也许有时你成功地从泥潭地拔出脚,回味着那种苦涩地生活,这就是回忆。回忆着的以往的酸涩,感到舒心,尝到了先苦后甜的滋味,这不就是那种生活的甜味吗?
有时候站在湖边,看到了一阵阵和风拂过平静的湖面,吹起层层涟漪,漾起的波痕一圈圈散去,越散越远。夕阳的余辉洒在湖面上,被吹得斑斑点点。如此美妙的夏景,我愿意变成树枝上一只小小的蝉,有柔弱的身躯展示生命的可贵,有嘶哑的喉咙咏叹青春的美好。是的,即使命运将生活剥离使我们的生活如干涸贫瘠的沙漠里的一株仙人掌,我们也要永葆童心,并且要留意身边,因为那最爱的人,也会为自己盛放一千朵鲜花,灿烂到永远。生活因自己而付出了许多,我们需要的是回报,我们能怎样回报生活?
对生活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我以为人生是一场真正的历险。没有谁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平坦顺畅的人生,然而正是从困厄中一路走来,我们才变得坚韧和挺拔。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来自内在或外在的压力,就会轻飘飘的,做事就象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什么也无法得到。所以好好珍惜这种困厄的生活,它往往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在上梯的同时,谁能说自己没有感到甜头呢!?
有时候,走在生活的荆棘地,自我牺牲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应该是这样。它不是需要惋惜的,而是值得追求的东西。渺小的牺牲,宏大的牺牲,一位母亲失去工作,以便送她的儿子上学;一个女儿搬回家住,以便照顾她那患病的父亲。有时候,当你牺牲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你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过将它传递了另一个人,所以没必要为自己替别人付出而耿耿于怀。你应该高兴,至少你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走在生活的大道上,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也没有哪种味道叫作酸或苦,更没有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