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19-07-08 18:07:59
导读:大黄苦来,峻下实热,荡涤胃肠,解毒泻瘀,外用清火,消肿治疮。那么,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大黄苦来,峻下实热,荡涤胃肠,解毒泻瘀,外用清火,消肿治疮。
(一)传统用法
大黄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肠、肝、心等经。功效为通便逐瘀,泻热解毒;外敷清火消肿。
本品苦寒沉降,峻下实热,荡涤肠胃,且有逐瘀解毒之功。
1.腹满胀痛,大便秘结属实热积滞,燥屎内结者,可与芒硝、枳实、厚朴等同用;属寒实积滞者,可与干姜、附子等同用。
2.热毒痈肿如头面疔疮、目赤、喉肿、牙痛,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解毒药同用;火伤烫伤,既可与黄连、生地黄等药内服,也可和地榆等药研末外敷。
3.瘀血积聚.如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研末,以酒调服;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阻,或癥瘕积聚而体质壮实者,可与理气行瘀药同用。
阿肌苏丸此外,湿热黄疸,或实热迫血上行,而见呕血、鼻出血及胸腹积水等实证,也可与其他有关药物配合应用。
(二)用量标准
煎剂5~10克,散剂酌减;外用适量。
(三)使用注意
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孕期、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四)施治鉴别
本品生用下行,泻下力强,.熟则力缓。酒制则可上行,兼清上部火热,炒炭则兼能止血。本品不宜久煎,应后下微煎,或开水泡·汁冲服。凡血分无郁热,肠胃无积滞,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授乳期均应慎用。
(五)名医绝招
乔仰先(上海华东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大黄主治实热积滞、血证、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其指征为血滞血热,迫血上溢,大便秘结。
但无火无出血,又无积滞而大便不实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临床用量,多以1.5~15.0克为宜。
治胃酸少,食欲缺乏者,以大黄1.5克,配伍焦山楂2克治之。治火热亢盛,迫血上溢,如鼻出血、目出血者,以大黄3~5克,配伍牡丹皮、赤芍各15克,山栀子6克。
治牙龈出血者,以大黄3克,配伍生地黄24克,天门冬、麦门冬各15克,知母12克。
治血瘀引起的经闭、痛经、跌打损伤者,以大黄3克,配伍刘寄奴15克,鬼箭羽10克,生蒲黄6克。
治湿热黄疸者,以大黄5~9克,配伍茵陈、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炒山栀子、甘草各6克,黄柏9克。
治高血压、肝旺血热、头痛面赤者,以大黄3克,配伍龙骨、牡蛎、紫石英各30克,钩藤12克,天麻、蝉蜕各9克。.
烫伤,火毒人血,发热烦躁者,以大黄3克,配伍生地黄24克,牡丹皮、赤芍、金银花各15克,甘草9克内服。另用大黄粉、香油调敷患处。
治大便燥结者,以大黄3~5克,配伍芒硝、决明子各40克。治便秘腹痛,苔白,脉迟者,以大黄3克,配伍党参15克,甘草6克,附子5克,炮干姜3克。
张云鹏(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
运用大黄的指征为阳明腑实,痞满燥实。症见大便秘结,腹胀满痛,苔黄,脉实者。相反,大便溏薄、脾胃虚弱者,忌用。
大黄配伍用量为3~70克。
治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属温邪闭结上蒙清窍者,以大黄10克,配伍牛黄清心丸2粒。
治中毒性休克、急性胆道感染者,以大黄粉20克,配伍金银花30克,黄芩15克。
治肠梗阻,阳明腑实证者,以生太黄30克,配伍枳壳、川厚朴各15克。
治中毒性肠麻痹、肺炎并发症者,以生大黄10克,配伍桑白皮、黄连、枳实各10克。
治胆囊炎者,以生大黄15克,配伍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治胆结石者,以生大黄15克,配伍炒穿山甲片10克,威灵仙30克。
治阑尾包块者,以生大黄15克,配伍败酱草、红藤各30克。治败血症,热入营血者,以生大黄20克,配伍水牛角粉15克,六神丸30粒。
治脑卒中闭证,大便秘结者,以生大黄15克,口服,或生大黄30克,煎水灌肠。
治黄疸型肝炎(阳黄)者,以生大黄10克,配伍茵陈30克,山栀子15克。
治脂肪肝、痰证者,以大黄30~50克,配伍决明子、莱菔子各30克。
治邪壅肝络的肝脓疡者,以生大黄12克,配伍郁金30克,赤芍、白芍各10克,柴胡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