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释义】红花和艾草泡脚,让你容光焕发。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味辛,性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散湿去肿。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难产,死胎,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红花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湿寒、暖子宫等功效,冬天可以预防冻疮和皮肤皴裂。
艾叶红花泡脚方
艾叶和红花均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手脚麻或瘀血。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手脚易发麻,或下肢瘀血,就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做法:先把50克左右的红花和艾叶等放入纱布袋包好并捆紧,放到锅里加水,先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5至10分钟,取汁即可。将药汁兑在温度在40℃或50℃的热水里,然后泡上
半个小时就可以了。一次熬制的药汁可以泡2至3天,用容器装好,不必天天更换。
阿肌苏丸性味:
辛,温。
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②《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
归经:
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散湿去肿。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难产,死胎,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红花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湿寒、暖子宫等功效,冬天可以预防冻疮和皮肤皴裂。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成方功能
⑴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⑵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
⑶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⑷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⑸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⑹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入散剂或浸酒,鲜者捣汁。
外用:研末撒。
相关配伍
1、胎衣不下:方同上。伤寒产后,血晕欲死:用荷叶、红花、姜黄等分,炒研末。童子小便调服二钱。(庞安常《伤寒论》)
2、通经破血:旧屋阴处瓦花(活者)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下。(《摘玄方》)
3、产后血晕,心闷气绝:红花一两,为末,分作二服,酒二盏,煎一盏,连服。如口噤,斡开灌之,或入小便尤妙。(《子母秘录》)
4、用于冠心病,可与川芎、丹参等同用。
5、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瘀血肋痛,痈肿及吐血而有瘀滞者,可与桃仁、乳香、没药等同用。
炮制方法
1、红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花萼及花柄,筛去灰屑。
2、炒红花:取净红花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时,取出放凉。
3、红花炭:取净红花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红褐,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4、醋红花:取净红花,加醋喷匀,文火炒至焦红时,取出放凉。(红花每100kg,用醋20kg。)
附方:
1、治女子经脉不通,如血膈者:好红花(细擘)、苏枋木(捶碎)、当归等分。细切,每用一两,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盏,并当归再煎,空心食前温服。(《朱氏集验医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