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得串雅角药引经药物
一)清.叶天士
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
2.督脉为病:
背寒怄偻,椎尻气坠.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带脉为病:
腰酸带下,久遗久漏.
维跷为病:
因维跷主一身纲维.病则倏起寒热,步态不调,下肢萎痹无力.
3.奇经八脉病机:
或因先天不足,肝肾素亏,久病缠绵;或因内伤情志,导致八脉伤损.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4.奇经八脉通补方:
景岳全鹿丸,叶氏青囊斑龙丸,香茸丸,龟鹿二仙膏等.
5.通补奇经法:
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恢复八脉功能.
(1)填精养血药:
鹿角,鹿茸,当归,羊肉,河车,龟版,阿胶,动物脊髓等.
(2)辛香之品:
麝香(引药向上),小茴香(引药横向),降香(引药向下),生姜(引药由脏向皮),细辛(引药由皮向脏)
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表现:
腰脊酸软,或少腹隐痛,或遗精崩漏,或下肢萎痹无力等.
7.叶氏治八脉病:
(1)八脉伤损症:
用温养药,如鹿角,鹿茸,鹿角霜,桂枝,羊肉,当归,生姜等.
(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症(无力):
主用血肉有情之品.
阳虚:
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河车等温肾助阳.
阴虚:
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
(1)鹿角,鹿茸,鹿角霜:
能通督脉之气.
(2)巴戟天,枸杞,肉苁蓉:
能补冲脉之气.
(3)龟版:
补任脉之血.
(4)当归:
补冲脉之血.
9.龟得阴气最足,善通任脉;鹿得阳气最足,善通督脉.
奇经药考(二)
奇经药考(二)明.李时珍
1.入奇经八脉有:
茴香,秋葵子,马鞭草,泽兰
2.入冲脉有:
巴戟天,香附,川芎,黄芩,鳖甲,木香,当归,黄柏,白术,芦荟,槟榔,吴茱萸,鹿角,甘草,枸杞,王不流行,丹参.
3.入带脉有:
当归,白芍,川断,艾叶,龙骨,升麻,苍术,甘草.
4.入督脉有:
苍耳子,细辛,附子,羊脊骨,白果,鹿角霜,鹿茸,鹿角胶,藁本,枸杞,黄芪,肉桂,狗脊,苍术
5.入任脉有:
龟版,王不留行,泽兰,丹参,苍术
6.入阴维脉有:
白芍,鳖甲,鸡子黄,龟版,白蔹,萆薢 7.入阳维脉有:
黄芪,白芍,桂枝
8.入阴跷脉有:
肉桂,穿山甲,虎骨,木瓜
9.入阳跷脉有:
防己,穿山甲,虎骨,木瓜
奇经药考(三)
清.严洁施雯洪炜著得配本草
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入冲脉.马鞭草,入奇经.香附,入冲脉.川芎,行冲脉.实芩,行冲脉.鳖甲,行冲脉.木香,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当归,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主冲脉逆气.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芦荟,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槟榔,主冲脉逆气里急.苍术(本书缺,据别本补:
入任冲脉,亦入带脉,亦入督脉,主腹满痞胀).吴茱萸,主冲脉逆气里急.苍耳子,走督脉.细辛,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羊脊骨,通督脉.白果,通督脉.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鹿茸,通督脉之精室.鹿角胶,温督脉之血.龟板,通任脉.藁本,主督脉.脊强而厥.鹿衔,补温冲督之精血.杞子,补冲督之精血.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白芍,主阳维寒热,带脉腹痛.桂枝,走阳维.防己,入阳跷.肉桂,通阴跷,督脉.穿山甲入阴阳二跷.虎骨,入阴阳二跷.川断,主带为病.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治带脉为病.王不留行,通冲任二脉.泽兰,调病伤八脉.升麻,缓带脉之缩急.甘草,和冲脉之逆,缓带脉之急.丹参,益冲任.(据别本补:
金毛狗脊,入督脉,温阳祛湿,下浊利尿
随证治病用药心法(二)临床用药举例
1:
一般由于风邪所伤:
防风为主药,甘草、白术为次药。
经曰:
辛甘发散为阳。
风宜辛散,防风味辛,属金,乃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防风为君时,随证加药为佐。
2:
一般由于寒邪所伤:
甘草为主药,防风、白术为次药。
是其寒宜甘发散也。
或有别证,于前随证治病用药心法内选用,其用量以君臣论。
3:
一般治水泻:
茯苓、白术为主药,白芍、甘草为次药。
4:
治嗽:
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半夏为佐,喘者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俱用黄芩为佐,但用量视病情轻重有分别。
5:
治小便不利:
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舍为使。
6:
治下焦有湿,龙胆草、汉防己为君,黄柏、甘草为使。
7:
治痔漏:
苍术、防风为君,甘草、白芍为佐。
详别证加减。
8:
治诸疮:
黄连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9:
治疟疾,柴胡为君,随所发之时,所属之经,分用佐经药佐之。
巳上皆用药之举例,一般应辨其证而随证治之。
可参考随证用药心法一、而逐项加减用之为妥。
随证治病用药心法(一)
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蔓荆子,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朱萸。
巅顶痛,用固本去川芎。
肢节痛用羌活,风湿亦用之。
小腹痛,用青皮、桂、茴香。
腹痛:
用白芍,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
腹中窄狭,用苍术、麦芽。
下部腹痛:
川栋子。
腹胀用姜制厚朴、紫草。
腹中实热:
大黄、芒硝。
心下痞:
用枳实、黄连。
胁下痛:
往来寒热,用柴胡。
胃脘痛用草豆蔻。
气刺痛用枳壳,视何经,以引经药导之。
肌热去痰,用黄芩;亦用黄芪。
虚热用黄芪亦止虚汗。
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以酒浸煎。
茎中痛:
用甘草梢。
脾胃受湿:
沈困无力,怠惰嗜卧,去痰。
用白术、枳壳、半夏、防风、苦参、译泻、苍术。
破滞气:
枳壳、陈皮、韭白、木香、白豆蔻、茯苓。
调气:
用木香、香附、丁香、檀香、沉香。
补气:
人参、去滞气:
用青皮,多则泻元气。
破滞血:
用桃仁、苏木、红花、茜草、元胡、郁李仁。
补血不足:
用炙甘草、当归、阿胶。
和血用当归,凡血受病皆用。
血刺痛用当归根。
上部血:
防风使丹皮、天冬、麦冬。
中部血,黄连使。
下部血,地榆使。
新血红,生地黄;陈血瘀;熟地黄。
阿肌苏丸去痰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
胸中寒邪痞塞,用陈皮、白术。
嗽用五味、杏仁、贝母。
去上焦湿及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去中焦湿与痛,用黄连,泻心火故也。
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火,必用汉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