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8中药
【四、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本类药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能祛除留着于肌表、经络、筋骨间之风湿之邪。部分药物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及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适应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证。
使用祛风湿药,可根据痹证的类型、邪犯的部位、病程的新久等,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合理的配伍。如病邪在表,或疼痛偏于上部者,配祛风解表药;病邪入络,血凝气滞者,配活血通络药或虫类祛风湿药;寒湿偏盛者,配温经药;郁久化热者,配清热药;病久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腰痛脚弱者,配补肝肾、益气血药。另外,活血有助于风湿的解除,故祛风湿之剂中,无论有无血凝之证,均当配以活血之品。
痹症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散剂常服。本类药物多辛温苦燥,易耗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应慎用。
独活(根)
主产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地。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临床应用】    ①凡风寒湿邪所致痹证,无论新久,均适宜,尤以下部之痹证效果更佳。常配伍桑寄生、杜仲,如独活寄生汤。②用于风寒表证,常与羌活、荆芥、防风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用于风寒夹湿证,常与羌活配用,如羌活胜湿汤。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独活内酯、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抗炎、镇痛、镇静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独活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威灵仙(根及根茎)
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去泥沙,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gěng)。
【临床应用】    ①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chè)痛者,可单用研末,酒送服,也可配伍当归、肉桂等。②对于诸骨鲠喉,可单味煎汤频饮,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
【用量用法】    5 ~ 10 g;治骨鲠可用至30 g,煎服。
【使用注意】    气血虚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原白头翁素,有镇痛、抗菌、降压、利胆、抗利尿作用,可缓解咽、食道局部挛缩,增加蠕动的作用,故鱼骨鲠喉时能使骨鲠松脱。
秦艽(jiāo)(根)
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    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临床应用】    ①本品为风药中之润剂,用于风湿痹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应用,对热痹尤为适宜,常配伍防己、牡丹皮、忍冬藤等。②用于阴虚骨蒸潮热,与青蒿、地骨皮、鳖甲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③用于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同用。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秦艽碱及挥发油、糖类等。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抗过敏性休克及抗组胺作用,有利尿、减慢心率及广谱抗菌作用。
木瓜(果实)
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等地。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    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临床应用】    ①本品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尤宜于湿痹、筋脉拘挛者,常配伍乳香、没药、生地等。②用于感受风湿,脚气肿痛,常与吴茱萸、槟榔等配伍,如鸡鸣散。③用于湿阻中焦之腹痛,吐泻转筋,常与蚕沙、薏苡仁、黄连等配用,如蚕矢汤;取其舒筋活络之效,还可用于防破伤风病。
【用量用法】    6 ~ 12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含皂苷、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水煎剂对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并对腓(féi)肠肌痉挛及吐泻所致的抽搐有缓解作用,有广谱抗菌作用。
桑寄生(茎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除粗茎,切段,干燥,或者整后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    ①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血益肝肾,强筋骨。用于痹证日久,阴虚亏虚,
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常与杜仲、牛膝配伍,如独活寄生汤。②本品补肝肾、养血,具有固冲任、安胎之效。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多与阿胶、川断、菟丝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    10 ~ 15 g,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
【五、芳香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具有辛香温燥之性,能舒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胃醒脾,以恢复脾运。主要用于湿浊内阻,脾胃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又暑多夹湿,故暑湿、湿温之证,亦常选用此类药物。
使用芳香化湿药时,应根据湿证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进行配伍。寒湿者当配温里药,湿热者
须配清热燥湿药。行气有助于湿邪的化除,湿阻气滞者,又常配行气药。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则湿邪内生,又常配补脾之品,以配其本。
芳香化湿药性偏温燥,易耗气伤阴,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当慎用。芳香之品多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苍术(根茎)
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晒干,水或米泔(gān)水润透切片,炒微黄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临床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等,常配厚朴、陈皮等行气燥湿之品以助其效,如平胃散。②用于痹证,尤以寒湿偏盛者为佳,常配伍羌活、独活等祛风湿之品;若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痿软无力者,常配伍黄柏、薏苡仁等清热除湿之品,如四妙散;亦可用于外感表证,风寒湿邪偏胜者,常与羌活、防风等配伍应用。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及大量维生素A、D等,对夜盲症、软骨病、角膜软化症有效。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厚朴(皮)
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阴干,切丝,姜汁制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阿肌苏丸
【临床应用】    ①用于湿阻、食积及气滞之脘腹胀满,常与苍术、橘皮同用,如平胃散;若积滞便秘,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大、小承气汤。②用于痰湿内阻,肺气上逆,胸闷喘咳者,常与苏子、橘皮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若寒饮化热,痰涎壅滞的咳嗽痰多、气逆喘息,常配麻黄、石膏、杏仁等,如厚朴麻黄汤。
【用量用法】    3 ~ 10 g,煎服。
【使用注意】    气虚津亏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等。厚朴水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厚朴酚有抗溃疡及抗肿瘤作用。
藿香(全草)
主产于广东。趁鲜切段,或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解暑,止呕,解表。
【临床应用】    ①用于湿阻中焦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证,常配苍术、厚朴、半夏等。②用于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吐泻等证,常与紫苏、半夏、厚朴等配用,如藿香正气散。③用于妊娠呕吐,常配伍紫苏、砂仁。
【用量用法】    5 ~ 10 g,鲜者加倍,煎服。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挥发油,叶中含量最高,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力。另有扩张毛细血管、发汗等作用。
佩兰(地上部分)
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切段鲜用,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解暑。
【临床应用】    ①本品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治湿阻中焦之证,每相须为用,亦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②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
【用量用法】    5 ~ 10 g,煎服,鲜品加倍。
【现代研究】    本品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砂仁(果实)
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阳春砂质量为优。晒干或者低温干燥,打碎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临床应用】    ①本品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故湿阻或气滞所致脾胃不和诸证常用,寒湿气滞者尤佳。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②脾胃虚寒吐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同用。③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可单用炒熟研末吞服,也可与人参、黄芪、白术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