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用的方剂!(67方的方证)
1.半夏泻心汤(黄连 黄芩 半夏 干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
——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
2.加味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芪 枳实 白术 当归 柴胡 升麻 陈皮 砂仁 白蔻仁 甘草)
——主治:
胃脘痛、痞满(胃下垂、胃炎、子宫脱垂);
虚淋(慢性泌尿系统感染);
泄泻(肠易激综合征);
肌痿证(重症肌无力)膏淋(乳糜尿);
气虚眩晕(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
胸痹(冠心病、肺气肿、呼吸窘迫综合症);
虚热证(肿瘤化疗、放疗后感染)
虚劳证(免疫功能低下、疲劳综合症)
——症见:寒热恶风、微自汗;时有烘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者。
3.逍遥散(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生姜)
——主治:肝脾不调证
——症见:腹痛便溏;月经不调、经前乳胀;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4.温胆汤(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竹茹 枳实)
——主治:胆虚痰热所致的失眠心悸
——症见:心悸失眠;恶心;口苦口腻;苔腻;脉滑。
——加藿香、厚朴、桂枝、神曲可胃痛、腹胀及早期冠心病(痰浊阻滞者)
——症见:胸腹痞闷,胀气隐痛,纳谷不香,呕吐痰水;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5.防己黄芪汤(防己 黄芪 生白术 炙甘草)
——本方益气利水消肿,可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病、肾病浮肿、蛋白尿;空调病。
6.生姜泻心汤(生姜 甘草 党参 干姜 黄芩 半夏 黄连)
——主治: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郁滞及妊娠恶阻。
——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呕吐或者频繁噫气、肠鸣或上腹有振水声,舌红苔白或微黄而腻滑、脉弦微数。
7.三七生脉饮(三七 人参 葛根 麦门冬 五味子)
—主治: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
——症见: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病毒性心肌炎见心悸、胸闷、乏力、脉细数或结代,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者。
8.乌芨散(乌贼骨 白芨 三七 大黄)
——主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泛酸或伴轻度上消化道出血。萎缩性胃炎不可用。
9.四逆散(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凡气滞胀痛或肝木犯脾胃,胆府失疏(含胰腺病)脉弦者所致的胁痛、胃痛、郁证、泄泻、胸痛、瘿瘤妇科病皆可用之。
——加减:
黄疸、谷丙转氨酶高加茵陈、虎杖、蒲公英;
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大黄;
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加姜汁炒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
胸胁脘腹疼痛加郁金、元胡、川芎,香附;
慢性泄泻加陈皮、防风、白术;
颈部瘿瘤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贝母。
10.三黄调冲饮(自拟)(黄芪 生地黄 熟地黄 大黄 当归 乌贼骨 茜草)
——主治:崩漏、闭经、痛经。
——加减:
阴虚火旺反复发作者去当归,加知母、黄柏、地榆炭、二至丸;
肝郁化火者,去黄芪,加牡丹皮、栀子、白芍、青黛等;
脾气虚去当归、加党参或红参、炮姜、大黄炭。
闭经者加菟丝子、山萸肉、巴戟天、牛膝。
11.葛根汤(葛根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甘草)
——主治:颈椎病、落枕。
12. 面瘫处方
牵正散——风寒
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镇肝熄风汤——阴虚风动
13.二陈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乌梅 生姜)
——主治:湿痰咳嗽、痰饮、胃痛,慢性结肠炎等。
——症见:咳嗽痰多白、胸膈胀满、舌苔白润、脉滑。
——加减:
有热加黄芩,黄连、栀子;
有寒加干姜、桂枝;
有饮加麻黄、干姜、桂枝等。
14.三仁汤(杏仁 滑石 通草、白蔻仁 淡竹叶 厚朴 薏苡仁半夏)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有效方。
——主治:湿热内蕴之证;水肿、湿痹、乙肝等湿阻气滞之证
——症见:身热有汗不解,头痛身疼而地热,苔白腻,脉濡数。临床尿路感染见寒热表证不解者效佳。
15.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主治: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16.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主治:中阳失运,水饮内停。
17.白虎汤(知母10~15g 生石膏30~120g 甘草8g 粳米10g)
——主治:阳明经热盛
——症见: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寒、汗出、脉洪大有力。
18.青蒲饮(青木香 蒲公英 白芍 甘草 黄连)
——主治;
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伴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胃痞嘈杂(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
凡肝胃气滞郁而化火,胃失和降者,皆可用之。
——症见:舌苔薄黄或糙黄,舌质偏红,脉弦或弦细;胃脘疼痛、胁肋胀痛或腹胀嗳气或嘈杂灼热,口中干苦有浊气,大便干燥;胃镜检查有相关客观指征者。
19.两地汤(生地 白芍 玄参 麦冬 地骨皮 阿胶)
——主治:鼻衄、紫癜;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汗证。凡属于素体阴亏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阴亏损,内生虚热者,均可用之。
——症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便结;血鲜红或夹血块;汗出蒸热,汗后不畏风。使用过程中酌加补气补血、敛汗之药可增加疗效。
20.小青龙汤(麻黄 芍药 五味子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 半夏)
——主治:痰饮咳喘之外寒内饮证
——有慢性咳嗽气喘病史,复感风寒,症见咳嗽气喘,胸闷不舒,吐稀白泡沫痰;舌苔薄腻或白腻,脉弦滑;胸透提示支气管炎症或伴见肺气肿。阴虚咳喘痰中带血者不用本方。
21.止嗽散(桔梗 荆芥 紫苑 百部 白前 甘草 橘红)
——主治;外感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症见;喉痒咳嗽,咽部潮红,痰白稀粘,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透;肺纹理增生,提示支气管炎症。
——加减:
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花;
喉痒咽痛加僵蚕、射干、牛蒡子;
阴虚火旺加沙参、麦冬、桑白皮、瓜蒌皮;
发热口干、痰黄去荆芥、紫苑,加黄芩,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瓜子金;
痰多加法半夏、茯苓、贝母;
气喘加旋复花、苏子、杏仁;
痰中夹血加青黛、海蛤壳、白茅根、白芨;
久咳不愈加川贝母、枇杷叶、款冬花;
百日咳去荆芥,加僵蚕、杏仁、地龙、百部等。
22.痰热型咳喘方(金荞麦 鱼腥草 桑白皮 黄芩 瓜蒌仁 杏仁 桔梗 橘红 生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