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
团结友爱的典范。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想教他深刻的理论。曾子坐在垫子上站了起来,走
孺子可教的故事到垫子外面,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重。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宋朝时,程颐的学生杨氏和游旭曾到程颐家中征求意见。当他来到老师家时,他发现
程毅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扰,所以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待。当时天气寒冷,下雪。当老师醒
来时,他们脚下的雪有一英尺深。“成孟立学”后来成为一个广为传播的尊师典范。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看他坐在一张竹席上,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
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还有很多的竹席。
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李时谦出生于北朝的魏晋、齐朝。他的家庭非常富有。有一年,他借给村民几千块粮食,但在那一年的饥荒中,借款人无法偿还,所以他烧毁了所有的贷款契约。第二年,庄
稼丰收,借贷者归还了粮食,但他仍然坚决拒绝。这也成为了乐于助人的典范。
张良在成为刘邦军师以前,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
让张良把鞋捡起来给他穿上。张良照做后,老人高兴地称他孺子可教,并给他一本《太公
兵法》。张良仔细研读,终于成为一代军师。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敬老人的典故。
崔淑来自唐朝。他有一次和一个商人住在一起,当时他匆匆忙忙赶去参加考试。后来,商人因病去世,给了他一件贵重的珠宝。崔淑埋葬了商人,但没有接受珠宝,而是把它埋
在了坟墓里。后来有传言说,他对钱不贪心,这是一次很好的谈话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
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
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车寅出生于金朝。他从小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经常没有油点灯。所以他在夏夜捕
捉萤火虫来照亮夜间阅读。他的知识与日俱增,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车银胶囊萤火虫”也成为刻苦学习的代名词。
: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叔是东汉桓公的圣人。有一次,当胡兵围城时,他去看望他的重病朋友。他拒绝独自逃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朋友的生命。胡兵非常感动,他带领他的军队回来了,整个城市都得救了。荀叔对友谊的忠诚也传遍了各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