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
按图索骥 不得要领 沧海桑田 返老还童 狐假虎威 困兽犹斗
八面威风 不寒而栗 草船借箭 防微杜渐 华而不实 蓝田生玉
拔苗助长 不合时宜 草菅人命 分崩离析 画饼充饥 滥竽充数
拔山举鼎 不拘一格 草木皆兵 分道扬镳 画龙点睛 狼狈不堪
拔帜易帜 不堪回首 曾参杀人 分庭抗礼 画蛇添足 狼子野心
白面书生 不可多得 车水马龙 奋不顾身 患得患失 劳而无功
白头如新 不可救药 车载斗量 风吹草动 黄梁一梦 老当益壮
百发百中 不可同日而语 沉鱼落雁 风声鹤唳 火树银花 老马识途
百感交集 不伦不类 城狐社鼠 奉公守法 鸡口牛后 老牛舐犊
百闻不如一见 不求甚解 乘风破浪 负荆请罪 鸡鸣狗盗 老生常谈
百丈竿头 不屈不挠 乘人之危 负隅顽抗 坚壁清野 老妪能解
百折不挠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乘兴而来 负重致远 间不容发 乐不思蜀
班门弄斧 不贪为宝 程门立雪 赴汤蹈火 见猎心喜 力不从心
半途而废 不为五斗米折腰 痴人说梦 覆巢无完卵 江郎才尽 梁上君子
抱薪救火 不学无术 寸草春晖 覆水难收 胶漆相投 两败俱伤
杯弓蛇影 不遗余力 打草惊蛇 感恩图报 侃侃而谈 量体裁衣
背水一战 不因人热 大笔如椽 高枕无忧 克己奉公 论功行赏
必恭必敬 不远千里 大材小用 各得其所 克勤克俭 马革裹尸
髀肉复生 不知所云 大腹便便 各自为政 刻舟求剑
标新立异 不自量力 大公无私 瓜田李下 空洞无物 买椟还珠
别开生面 才高八斗 大逆不道 刮目相看 空前绝后 芒刺在背
别有天地 残杯冷炙 大器晚成 管鲍之交 空中楼阁 盲人摸象
宾至如归 罚不当罪 当局者迷 过河拆桥 口蜜腹剑 毛遂自荐
冰山难靠 囫囵吞枣 当务之急 邯郸学步 口若悬河 门可罗雀
兵贵神速 嗟来之食 道听途说 汗流浃背 夸父逐日 门庭若市
病入膏肓 惊弓之鸟 雕虫小技 沆瀣—气 脍炙人口 孟母三迁
伯乐相马 精卫填海 东施效颦 好好先生 旷日持久 名落孙山
博而不精 井底之蛙 对牛弹琴 合浦珠还 七步之才 磨杵成针
博士买驴 九牛一毛 多多益善 后来居上 七擒七纵 木人石心
捕风捉影 举一反三 尔虞我诈 后起之秀 杞人忧天 南柯一梦
黔驴技穷 开诚布公 二桃杀三士 后生可畏 起死回生 南辕北辙
巧取豪夺 开卷有益 发奸擿伏 尸居余气 气壮山河 难兄难弟
鲁难未已 开门揖盗 发蒙振落 尸位素餐 千变万化 鸟尽弓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开天辟地 三寸之舌 师出无名 千金市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人给家足 忍辱负重 三顾茅庐 十行俱下 千钧一发 牛鼎烹鸡
人杰地灵 任人为贤 三令五申 识时务者为俊杰 千里鹅毛 弄巧成拙
人面兽心 日不暇给 三迁之教 士别三日 千虑一得 怒发冲冠
人弃我取 日暮途穷 三人成虎 手不释卷 千人所指 抛砖引玉
人琴俱亡 如火如荼 三生有幸 守株待兔 千万买邻 庖丁解牛
人人自危 如释重负 三折其肱 熟能生巧 千载难逢 剖腹藏珠
人心如面 如鱼得水 杀鸡取卵 双管齐下 天经地义 四海之内皆兄弟
人言可畏 孺子可教 杀身成仁 水滴石穿 天下无双 四面楚歌
一败涂地 入木三分 伤风败俗 水落石出 天涯海角 随声附和
一暴十寒 入吾彀中 上行下效 水深火热 天衣无缝 随月读书
一不做、二不休 塞翁失马 上下其手 司空见惯 天真料漫 螳螂捕蝉
一代楷模 下笔成章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死不旋踵 完壁归赵 同仇敌忾
一发千钧 下车泣罪 韦编三绝 死而不朽 完璧归赵 同甘共苦
一傅众咻 先发制人 为虎作伥 死灰复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同工异曲
一鼓作气 先声夺人 未雨绸缪 言过其实 万死不辞 土崩瓦解
一国三公 小时了了 刎颈之交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以古非今
一挥而就 小巫见大巫 无出其右 阳春白雪 妄自尊大 以管窥天
一夔已足 小心翼翼 无价之宝 叶公好龙 望梅止渴 以规为滇
一毛不拔 心旷神怡 无可奈何 夜郎自大 望洋兴叹 以邻为壑
一鸣惊人 兴高采烈 五日京兆 疑邻盗斧 危如累卵 以卵击石
一木难支 休戚相关 五无主 穷兵黩武 愚公移山 以貌取人
一诺千金 朽木不雕 庸人自扰 曲高和寡 与虎谋皮 以强凌弱
一钱不值 异军突起 有备无患 曲尽其妙 予取予求 约法三章
一窍不通 饮醇自醉 有脚阳春 曲突徙薪 羽毛未丰 长驱直入
一丘之貉 饮鸩止渴 有名无实 犬牙交错 鹬蚌相争 郑人买履
孺子可教的故事一日千里 庄周梦蝶 鱼目混珠 自作聪明 坐井观天 指鹿为马
一叶障目 自相矛盾 智子疑邻
成语寓言故事 篇二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鞠躬尽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后,一直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曹魏,为蜀国的生存争夺空间。
过了一阵子,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统率人马,攻打魏国。出师前,他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师表》,劝刘禅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时机。过了几年,诸葛亮又决定北伐中原。当时,很多大臣觉得蜀国力量太小,老是这样动用军队,不是国家之福,因此反对北伐。
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又上表给后主刘禅,对当时的敌我形势进行详细分析,说明蜀汉和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会派兵来对付你,倒不如主动攻打他,说不定还会出一条生存之路。后主刘禅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诸葛亮伐魏。
这第二道表,史称《后出师表》。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表示他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寓言故事 篇三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寓言故事 篇四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
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南辕北辙 篇五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
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饿虎不食
饿虎:“胖子留步,快些脱去衣服,让我饱餐一顿。”
某官:“大王饶命。我乃一某官,有许多钱,你要多少给多少。请手下留情!”
饿虎:“你是某官?”
某官:“下官正是。”
饿虎:“我不吃你,快逃命去吧!”
某官:“下官能否斗胆问上一句,大王为何今日大发慈悲,饶过本官一命?”
饿虎:“我听老一辈说过,某官虽然肉多,但五脏俱毒,不宜食用。”
水落石出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
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成语寓言故事 篇八
东汉顺帝时,皇上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很多人无才无德,本来就是一个,只是因为能阿谀奉承,讨好皇帝,或是家里有漂亮的姑娘做了后妃贵人,便可以全家跟着享受富贵。皇上的身边,王侯结队,侍从成。官吏则整天想的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在朝廷的欺压盘剥下,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广陵人张婴,不堪忍受残酷的暴政,发动众举起了义旗。义军们杀刺史,斩富豪,劫库府,济贫民,纵横扬州、徐州一带几十年。朝廷对此感到十分棘手,更令郡守胆寒心惊。
当时朝中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张纲。此人廉洁刚正,多次上书,痛陈时弊,请求诛杀违法
犯罪的大臣,削减朝廷的费用开支。皇上对他十分头疼,许多贪赃枉法的奸佞之臣更是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当时一个权倾朝野的外戚,皇后的兄长、大将军梁冀便想了个好办法,他串通几个当权人物跟皇上上奏说,派张纲去做广陵太守,让他平息人民的暴 动,企图用这件事情加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