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拼音创新与实践
浅谈汉语拼音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责无旁贷,语文教育责无旁贷。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学龄前的儿童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由此看来,创新教育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刚入学的孩子首先接触的便是拼音,那么,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培养能力的“三个结合”上。
1.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把“创新”的含义定位在前所未有“世界首创”的认识上,其实,许多发明都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一种改良。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一年级学生正
处于认知的关键时期,汉语拼音教材中配有的大量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图片,不仅化抽象字母的形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轻松而有趣的桥梁,也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事物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应借此加深、拓宽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例如字母“k”配有小蝌蚪附着在水草上的`图,教学到此处时可相机向学生提问:“水草上有什么?”学生答:“水草上有两只小蝌蚪。”教师又问:“你们看看,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呀?”学生答:“小蝌蚪是灰黑的”,“小蝌蚪的尾巴很长”,“小蝌蚪的脑袋很大。”老师接着问:“那你知道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青蛙”的图片,简单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就要从保护小蝌蚪做起,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拼音与发展语言相结合。
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语言表达能力恰恰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老师在教学拼音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因素,让
恰的拼音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规范语言的训练。
①利用字母的形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入学的孩子,已具有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不够规范。在拼音教学时,教师就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以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字母“o”时,趁机点拨学生:“o像什么?”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o像一个圆圈”,有的说:“o像一个乒乓球”,有的说:“o像弟弟的小脑袋”……从而根据儿童善于联想记忆、形象记忆和韵律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编出顺口溜:“小小的圆圈o o o”、“爷爷的拐棍f f f”、“解放军的机k k k”、“小棍赶猪l l l”等。这样不仅强化字母的音和形,而且还扩展了思维,使学生尝到了规范表达语言的成功乐趣。
②利用形象的插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行的拼音教材为每一个字母都配备了一幅形象的彩图,这些插图接近生活,富有童趣,既表音又表形,具有实用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字母的音和形。因此,在拼音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创设语言情境,诱发学生说话。如教声母“h”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设问:“图上画的什么?”学生说:“一个小男孩在喝水。”教师借机引导:“一个穿着什么衣服的小男孩坐在什么上喝水?他拿着什么在喝水?”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思维顿时打开了,有的说:“一个穿着红短袖上衣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拿着茶杯在喝水。”有的说:“一个穿着红体恤衫,蓝裤子的小男孩拿着杯子坐在椅子上喝水。”这样,学生不仅说出了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而且还在观察中认识了“h”的形状,从说话中掌握了“h”的正确发音。
③利用音节遣词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在学生的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用带调音节组词造句,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学“guā”这个音节时,我先请学生用这个音节组词,然后再让他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有的孩子说:“西瓜长得又大又圆。”有的说:“小青蛙在田里呱呱叫。”还有的说:“新疆的哈密瓜,真好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单独存在时,学生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当把
音节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相联时,就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拼音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发生质的变化,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学龄前儿童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①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创新的起点。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迪学生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教给其观察的方法,使之能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从而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曾引导学生这样观察第33页的插图,首先在学生观察后我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夏季。”“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有的说:
“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跳舞。”有的说:“老爷爷穿着短袖上衣,在树下乘凉。”有的说:“树木的枝叶长得又多又密,喜鹊在树上唱着歌呢。”我又问:“老爷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爷爷坐在大树下的竹椅上听音乐。”“你怎么知道他在听音乐?”学生回答说:“因为爷爷的耳机边有一个五线谱号。”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到了问题的答案。
②在拼音教学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知事物和观念的基础上,努力去探索新事物和新观念,并借助大脑对已知信息的加工、整理与推测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以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复韵母“üe”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编故事的方式解决复韵母的组成问题。其中,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编的:“有一天,小鱼儿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一只大白鹅也跳进了水里游泳。小鱼见了,连忙大声喊:‘鹅哥哥,鹅哥哥,让我们做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孩子那充满童趣的想象不得不令人赞叹,这不正是一种创造吗?
在一年级拼音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把学习拼音与发展语言思维相结合,把学习拼音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