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练习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汉字。
wèi miǎn      dà yàn    jiàng lín    tàn huǒ    huǒ pén    zǒu láng
         
chuán jiǎng  róng shù  jiū zhèng  shù zhuāng  zhǎng cháo    gāo tǎ
         
二、 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1.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到健康向上的兴趣和爱(hǎo hào)。
2.她工作热情,服务周到,得到了人们的(hǎo hào)评。
3.看过周总理的(chuán zhuàn)记后,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4.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美丽的(chuán zhuàn)说。
三、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蝴(__________)瓢(__________)枕(__________)韭(__________)
湖(__________)漂(__________)沈(__________)非(__________)
四、 补全下列词语,完成练习,再选择两个分别造句。
飞(________)走(________)          大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真(________)确          乌云(________)(________)   
狂风(________)(________)          倾(________)大(________)
(________)天动(________)
1.以上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是______ ,我能写出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近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的词语有 _________ _________;描写自然现象的词语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选词填空。
反响    反映
1.顾客们都(______)这家商店的服务态度好。
2.这堂课在听课的老师中引起了强烈的(______)。
推行    推广
3.我们要大力(______)普通话。
4.任何(______)“两个中国”的阴谋,都永远不能得逞。
体会    体验
5.同学们深深(______)到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6.为了写好作品,许多作家到各地去采风,(______)生活。
六、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难道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空中只有星星在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家的房子非常小。(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爷爷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猎人海力布》讲述了主人公海力布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歌颂了海力布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牛郎织女》寄托了人们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3.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把故事内容变得精短、简单一些。
4.唐代诗人林杰写下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八、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  );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文/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檀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
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
1.从文中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迎刃而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把相关句子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徐先生教了“我”哪些作文的技巧?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读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习作。
迎刃而解造句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有的礼物还包含着感人的故事。请以“礼物”为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表达真情实感;③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