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帕梅拉》中的帕梅拉形象解读
摘要:《帕梅拉》中的女性主人公帕梅拉的人生经历可解读为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分析其形象由反抗到妥协的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认为帕梅拉虽然有反抗的一面,但其形象实际上仍然是英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小说作者理查逊通过描述帕梅拉反抗以及顺从的两种形象达到其说教目的,表达了理查逊提倡遵守传统道德观念的主张。
关键词:塞缪尔·理查逊;《帕梅拉》;人物形象
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是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与笛福、菲尔丁一同被誉为英国现代小说奠基人。理查逊的作品多以女仆或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人公,以婚姻道德问题为主题,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代感伤主义文学的先河。在18世纪,许多作家已经认识到书信形式有利于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理查逊作为第一个单靠书信格式来完成整部小说的作家,其首部作品《帕梅拉》(《Pamela》)用书信“系统地刻画人物性格并揭示深层心态”[1],使其被称为“探求展现作品人物从内心发展、变化方式的现代小说先驱”[2]。该小说于1740年11月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评论界对小说主人公帕梅拉的评价褒贬不一。纵观全文,帕梅拉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人生
阶段,帕梅拉的形象呈现出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帕梅拉这一女性人物在不同阶段由反抗到妥协的变化,探讨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认为帕梅拉虽然有反抗的一面,但其形象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女性形象。
1反抗的女性形象
《帕梅拉》书中所有《帕梅拉》的引文,均引自塞缪尔·理查逊《帕梅拉》,吴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随文只注出页码,不再一一说明。记载了帕梅拉婚前和婚后的生活经历。婚前的帕梅拉自尊、自立、自强,为保住贞洁,她与主人B先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年仅15岁的帕梅拉在致父母亲的信件和私人日记中讲述自己如何抵制其主人B先生的引诱和威逼,捍卫自己的贞洁,最后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