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带来了运动的广阔舞台,同时也成为了那些渴望通过奥运会这个大舞台实现更大的品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少数企业已经通过努力被授予了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的称号,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新一轮的奥运营销正在全面展开。
事实上,获得称号只是赢得了奥运营销的入场券,赞助商获得赞助权之后,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投入资源去挖掘赞助权所包含的潜力,将自己所能获得的价值最大化,美国某体育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姆·安德鲁斯曾表示,赞助奥运会可以算得上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例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因此,各类奥运会的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如何利用好奥运商机,赢得尽可能大的收益,是应该考虑加足马力的时候了。
运筹帷幄才能占据战略优势
对于奥运营销来说,远见和前瞻性非常重要,企业为什么要赞助奥运?赞助之后怎么办?这些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因此,企业赞助奥运,不能仅仅是当作企业品牌传播的一个战术策略,而是要当成一个战略来抓。既然是战略,就需要在赞助之前对于品牌的现状、赞助奥运需要实现的目标、获得赞助权益之后的行动计划等做出详细的规划,只有良好的奥运战略规划,才能够在赢得权益之后紧锣密鼓,最大化的利用奥运的传播平台。
奥运营销耗费企业的人财物力,因此,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科学的评估奥运的商业价值,对于抓住奥运营销的精髓和制定奥运营销战略意义重大。青岛啤酒为借助奥运开展体育营销,准备了两年,并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把“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作为青啤新的使命,同时有一系列的营销计划,青啤成为2008赞助商签约的当天,青岛啤酒在国内各大媒体同时刊发了青岛啤酒牵手北京奥组委的广告,而电视广告也适时地嵌入了奥运标志和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很多户外广告也有青啤的身影,反观同样是赞助商的燕京啤酒,除了那天签约仪式的消息见诸报章外,鲜见燕京有其他动作。
作为奥运赞助,有备而来和仓促应战完全是两种效果,奥运赞助不是摆阔、显实力的舞台,而是提升影响力、广泛传播品牌、借奥运之机会实现营销突破的平台,因此,赞助商对于自身在目标受众中的品牌形象的深入研究,制定系统的奥运
营销战略非常重要。
营销需要系统整合
奥运营销并不是企业在自己的品牌标识上印上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或赞助商”,消费者就会把你当作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因为消费者从来就不关心你为获得这个标志花费了不少资金,他们只关心你搭上了奥运的品牌是不是能够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需要围绕这个营销平台确迎奥运
定长期的市场计划和营销战略。以三星的雅典奥运会市场计划为例,整个过程持续将近一年,主要包括预热活动:火炬传递、网上有奖征文、奥运历史回顾、推广其技术和产品等内容;比赛进行期间的活动:随处可见的冠名,铺天盖地的广告,相关的主题活动等;比赛结束后活动:邀请知名运动员担当企业大使传播品牌、设立高科技娱乐展示中心等等。
奥运营销需要的细致、深入、系统的整合营销,首先,企业需要整合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不能只在某一个媒介上进行品牌传播,而是要结合目标消费者的接触点,将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媒体等传播工具进行优化组合;其次,企业在营销传播的时候,需要统一形象,统一传播的口号,例如青岛啤酒在所有的传播场合都使用的红的“激情成就梦想”;再次,在不同时间需要制定不同的传播要点,比如2005年需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与奥运相连的品牌形象,2006年开始一些系统的营销活动,2007年和2008是将所有有效的资源进行大幅组合的传播的黄金时期,甚至包括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都要有营销计划。另外,针对和企业不同利益的对象要统一形象,同时还要有差异化的传播,比如针对代理商、客户、股东、政府等都要下功夫在奥运营销框架下来思考传播的角度和方式。以上所有的这些整合的营销行动组合到一个大的营销战略下面,并且要保证一定的密度加以分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据北京奥组委相关人员透漏,以往中国企业赞助中国奥委会的经验表明,相当多的赞助企业都没有很好地使用赞助权,在以巨额资金赢得赞助资格后,许多企业忽视或无力进行后续投入和营销开发,因
此未能下好奥运营销这盘棋。现在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系统的品牌营销的工作了,比如中国银行在成为合作伙伴之后,就先后开展了“奥运营销创意和奥运营销口号征集活动”、推出奥运题材金融产品、联合举办与绿奥运有关的环保宣传行活动等等,按照不同的时间都有新的营销举措,加深了人们对中国银行的品牌形象。但是,对于其他的企业来说,还需要系统的去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比如中国网通虽然制定了“宽带奥运”的战略体
系,但是在和目标消费者接触点上,除了在广告的标志识别上增加了奥运会标识之外,却没有任何其他的动作。奥运营销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富有远见的战略行动。
奥运文化蕴涵营销文章
奥运会吸引全球瞩目,不仅仅是其比赛的竞技性,更重要的是奥运的精神和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等体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对于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并不是简单的将产品和品牌的营销加上奥运的“烙印”就代表利用了奥运营销,实际上,真正高水平的奥运营销是将奥运精神与企业的品牌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营销,不能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刻意地将奥运融入到宣传活动中。
如果企业的产品与奥运的连接过于牵强,就难以使目标消费者对运动的热情转移给产品,比如中石化
和中石油的产品和能源、以及汽车行业有很大关系,如果仅仅是在产品的诉求后面强调是2008的奥运合作伙伴,奥运营销的作用根本就体现不出来,但是如果将汽车的动力和运动活力之间到连接点,或者从“绿奥运”的角度出发,就能很自然的将产品与奥运联系起来,从而反过来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印象。
奥运营销的真正内涵在于奥运文化的运用,而不只是单纯地对利用消费者对奥运会本身的关注,如何能在这方面多做些文章,对于品牌的打造与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无疑是很有好处的。海尔在央视做的电视广告就使用了不同的人欢迎世界各地的人来中国的方式,并采用了核心诉求“全球的奥运,世界的海尔”,借助奥运传达了海尔国际化的形象,同时又和2008年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实现了非常好的对接。中国移动成为合作伙伴之后,针对全球通推出了“我能”的品牌新理念,就包含了进取、自信、乐观、团队精神、超越自我等含义,和奥运精神实现了结合。
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因此奥运营销也一样,到和奥运文化的结合点,企业的奥运营销就可以超越于产品和企业本身,从而具有穿透性。
新产品研发捕获奥运商机
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而且其无形的回报远远大于有形的回报,但是奥运会同时也带来了商机,抓住这些商机,也可以获得一些有形的回报。比如三星成为国际
奥委会TOP合作伙伴,就开发了带有五环标志的三星手机,沃达丰等电信运营商在奥运会上针对参加奥运会的比赛选手和新闻记者等开发出了很多的电信新业务,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因为企业戴着奥运会的光环,消费者会
更加信任这些有“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的产品,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有接近七成的人会更有可能选择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的产品或者服务。作为赞助商或者合作伙伴,完全可以围绕奥运专门辟出一个品类来开发新的产品。
新品开发可以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企业可以从“2008奥运”这一事件而带来的消费者可能改变的行为或者产生的新的目标体来到新产品研发的切入点,比如中国移动在雅典奥运会期间联合国内多家SP,通过整合WAP,MMS,SMS,12590,JAVA等五大业务平台,针对国内市场推出的“烽火雅典”专奥运信息和娱乐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带有奥运标志的产品,或者具有奥运意义,或者是具有珍藏价值的产品,比如联想享有奥运TOP权益之际,推出的奥运金标笔记本电脑--在笔记本的左上角有一个联想与奥运五环组合的金牌标识的天逸Y200和昭阳S620,奥运金标使产品具有了收藏价值,也为联想的“奥运之旅”添上一抹新的亮。中国银行在荣膺奥运会合作伙伴仅一周时间,推出的奥运题材金融产品——长城VISA欧元卡雅典奥运珍藏版,以及北京奥运主题的“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和 2005年2月的“北京奥运金”本系列产品,都为中国银行在借助奥运营销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还带来了可观的产品收益。
奥运不仅是营销品牌,也是产品平台,因此将品牌传播和产品都结合起来,将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运动关联营销充实奥运风韵
一些企业认为,奥运营销只要抓住奥运就可以了,事实上,对于那些几乎从来或者很少涉足运动营销的企业来说,仅一次奥运营销还远远不够。而且在从成为“合作伙伴”或者“赞助商”的时间里,企业还需要有很多的营销活动来配合奥运营销,但是这些活动怎么设计,也成为很多企业的问题。
从奥运的角度展开,奥运营销还可以从奥运文化的角度逐步扩大外延,而从运动营销的角度,奥运营销还可以从运动的角度来展开。这样,企业还多了一个营销的点,奥运、运动、消费者和企业品牌和产品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企业到更多的营销机会。比如,可口可乐作为国际奥组委的TOP赞助商,除了举行与奥运相关的营销活动之外,还会寻很多众性的体育赛事来开展营销,比如,可口可乐发觉篮球越来越受青少年喜爱,篮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将会逐步超过足球,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发现篮球运动切合了可口可乐所要表达的“要爽由自己”的品牌概念,于是可口可乐就赞助了“NBA篮球嘉年华”运动,可口可乐认为,要想让品牌在消费
者心中跟奥运会产生联想,就必须寻相关的项目,将奥运会的赞助进一步延伸,跟我们的目标消费者联系起来,这才是有力度的营销策略。中国银行在这个角度也做了很多额外的营销活动,比如中银香港赞助“亲子乐Fun Fun羽毛球双打同乐日”,中行海南分行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周”活动,中行上海
市分行赞助2005年高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等等,都在进一步的强化“中国银行”与“体育运动”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充实奥运营销的内涵。
消费者接受一个品牌和奥运的联系始终是有个过程的,因此从运动的角度,在“大奥运”营销的战略下,参与一些小型的体育营销赞助,可以反过来支撑企业的奥运营销。
总体来说,奥运营销不是一个简单的“奥运+企业”的营销组合,在奥运营销的整个流程中,系统的营销规划和行动,对于每一个营销节点的选择和把握,对于和企业相吻合的奥运和运动相关的营销要点的挖掘,都是参与奥运营销企业需要认真关注的,因此,将2008年奥运权益最大化,中国企业仍需加油。
(欢迎您与作者交流您的观点和看法,转载文章请获得作者许可,肖明超先生,新锐营销管理咨询专家,联系邮件clarkxiao@1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