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肇庆篇
(文案)
版头:“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肇庆篇
主持人串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随着时代发展至今,清明节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会纪念先人,慎终追远。
在我们肇庆,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传统,北岭山铭刻着老一辈的英雄儿女为人民求解放前赴后继的足迹;西江水记载着老一辈革命先烈舍死忘生的情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
(小版头过渡)
(封开上送短片)
【正文】在清明节前,住在封开民政局光荣院的陈西就老人此时此刻最想念的就是曾经一起在抗美援朝中并肩作战的人。作为战友,陈西就认为有义务让人们知道并怀念自己那些逝去的战友。
【同期声】封开抗美援朝老兵 陈西就:我在朝鲜参加过十几场仗,当过炮兵、步兵,机兵也当过,打冲锋(的时候),两百二十多人,有的牺牲,有的负伤,(剩下的)只有七个人。
【正文】对陈西就老人来说,他更希望的是通过讲述革命故事、革命传统的方式,引导人们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历史,感恩生活。
【正文】与往年相比,今年封开清明节祭祀新风扑面,凸显了更多文明元素。轻点几下鼠标、敲击几下键盘、在留言板上输入祭奠留言……不到两分钟,一分思念、一分祝福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
【正文】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网上祭先烈”网页被布置得庄重而典雅,市民众可以通过免费的网络平台向革命先烈和已故先人进行“祭拜”、“献花”、“留言”等方式寄托哀思。
【同期声】封开职业中学老师 学生:清明节快到了,我和同学们在这里,利用互联网祭奠革命先烈,同时写下自己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同期声】封开职业中学老师 学生:那么多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人过上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有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到革命烈士陵园祭拜,但也向革命烈士表达了诚挚的哀思。
【正文】 别具一格的“网上祭英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热闹非凡。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踊跃发帖、跟帖,用一束虚拟的鲜花,一首感情充沛的诗歌,一句质朴的祭奠感言,表达对先烈、先人、先贤的感恩和敬仰。
【同期声】封开市民:今天我通过网络缅怀烈士拜祭祖先,虽然和传统拜祭形式不一样,不过我觉得这传递着同样的心声。
【同期声】封开市民:我觉得在网上祭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既可以怀念祖先,也是对逝
者的一种祝福,这也(符合)低碳清明、绿环保的理念。
【正文】当祭奠成为一种感恩,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才能发出新枝嫩叶;当缅怀化作一股力量,推进富民强县才有了强劲的内驱力。
【同期声】封开职业中学老师 陈进发:开展这个网上祭奠活动,就是培养同学们这一种爱国、感恩的情怀,其实清明节传承到现在,我们现在不应该仅仅只是记住清明节扫墓本身这一种仪式,而更要记住的是通过扫墓这种仪式,让同学们了解到我们民族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同期声】封开文联副主席 陈楚源: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寄托,对先人的一种哀思,拜祭革命先烈的一个(传统)节日,对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我们广大人民众(慎终)追远,不忘祖先,不忘祖德,不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正文】当前,我们带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祭奠先烈,更应学习他们的顽强意志,将缅怀化为一种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小版头过渡)
(广宁上送短片)
广宁县坑口镇上林村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上林村共有32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坑口镇的党员干部和部分中小学生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扫墓活动,党员干部及学生代表献上花圈,在场人士鞠躬悼念,井然有序地参观了纪念碑,深切缅怀为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们。该镇广大党员干部还在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同期声】坑口镇委书记 程雪云:上林村有着非常光荣的革命传统,现在他们的后一代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到新农村建设,通过他们的努力,现在他们村已建设为全国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一系列光荣称号。为了发扬革命老区精神,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并结合党的众教育实践活动举行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目的是让我们的党员干部,通过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积极投身到坑口各项事业(建设)中去,为建设美好的坑口而努力奋斗。
假期结束文案上林村32烈士纪念馆原来是村里的冯公宗祠,早在1925年8月,中共广宁支部、县农协就在祠堂内设立上林支部和第25区农民协会。解放战争时期,以梁嘉为政委兼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曾在冯公祠驻扎指挥革命活动。
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和学生有序地走进纪念馆,在每一个展区和展栏前,大家驻足观看,仔细瞻仰馆内的每一件文物和珍贵的历史图片,共同追忆革命时期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
上林村村民冯思星今年78岁,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向在场每一位讲述了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讲述了粤桂湘边纵队的英勇事迹和革命先辈的救国热情以及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奋勇当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期声】冯思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就拿我们上林来说,游击战争开始后,很多人参加部队,游击队在这里搭棚守卫、放哨等,烈士为众、为人民、为今天的解放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上林的人民是很凄惨的,过去的生活是很难过的。
纪念馆门前有一棵“英雄树”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它就像一位革命战士一样,守护着上林村。在这棵“英雄树”下,80岁的老党员冯思英,向学生们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
【同期声】冯思英:国民党扫荡的时候我14岁, 47、48年扫得很凄惨,那些敌人说,上林产草不留根,人们逃上山头足足躲了半个月,躲在山里没回(家),敌人烧全部房子。扫荡歌有得唱:牛骨结成三几百,四面反动合起来。以前的国民党被称为“牛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