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0-10-13
修回日期:2020-12-20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校——高中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CJK2019009)
金宏伟(1976—),男,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董乃涵(1979—),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金宏伟1
董乃涵2
(1.台州学院,浙江台州318000;2.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70)
新高考学生选择权落实路径探析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并在浙江和上海启动改革试点[1]。选择性成为本轮高考改革的关键特征之一,充分彰显了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有专家认为,基于选择性目标,通过高考改革促进我国教育围绕学生个体差异实施选择性学习、个性化发展,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也有专家认为,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在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不断选择中才能发现并实现[3]。选择性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其主要特征在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体现
为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征,兼顾不同高校的专业特与人才培养
模式,让学生对高考科目进行自主选择[4]。然而,在政府赋予选择权和学生充分接受并行使选择权之间,存在着学生是否具备选择能力的问题。张雨强等对浙江5所高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高中选考过程中,70%以上的选科结果是完全或大部分由高中生决定的,但60%以上的高中生对高校招生选科要求、对所选科目对应的专业就业情况等信息了解一般[5]。由此说明学生拥有较大的选择自主权,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选考的帮助较低,学生存在被动、盲目使用选择权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学生选择权的主体构成、影响因素,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选考系统,以期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选科能力,真正落实学生的选择权。
Journal of China Examinations 2021年第4期No.4,2021
2021年第4期
1学生选择权的主体构成及其影响
笔者对浙江省部分高中学校的3000余名学
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与学生选择权相关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高校、高中学校、社会服务机构及学生自身。其中:政府赋予学生选考科目的自主权,赋予高校设置专业选考科目的自主权,赋予高中学校选考科目的教学组织权;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选拔要求,参照政府相关文件提出选考科目要求;高中学校作为教学组织者,承担着指导学生选考的重要职责,在操作层面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也对学生具体科目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服务机构可以给学生提供有偿或无偿指导服务。可用图1表示5个主体间的关系。
从学生选择权的构成来看,政府赋予学生的选择权如何具体落实,还要看学生对选择权的接受程度,学生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取决于学生的选择能力。
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学生及家长对高考政策、学生特点、学科能力、高校专业及选考科目要求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学业水平高的学生(资优生)对新高考的规则与要求了解更多,学业水平低的学生在新高考改革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5]。笔者调查发现,选考过程中有78.1%
的学生认为高中学校的影响是最主要的,且高中教师对学生选考的影响最大;但有67.4%的学生认为高中学校开设的生涯规划课或生涯指导在其选考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由此可见,虽然高中学校对学生选择权的影响较大,但缺乏对学生选考过程的有效指导。高校在学生选考过程中的作用没有直接体现,高中学校和高校之间缺乏沟通,有71.8%的学生认为对高校专业不是很了解,53.9%的学生认为选考过程会充分考虑今后的专业选择面是否更多。
众所周知,教育具有社会服务功能,服务机构可以是公益机构,是政府功能的延伸,也可以是市场机构,为学生提供选考服务。社会服务机构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高中学校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功能。笔者调查发现,12.1%的学生表示选
考过程中接受过社会服务机构指导,其中82.1%的学生认为指导效果较明显。
2
学生选择权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理科女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2.1学生选择能力不足
新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在选课、选科、选班、选专业时对高校招生录取的专业要求、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理性而全面的认识[6],这对高中生而言的确是严苛了些。有研究发现,学生在选科时呈现男生总体偏好理科,女生总体偏好文科,成绩越好越偏好选择包含物理科目的组合等现象[7]。基于成绩偏好作出的选择难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更难以兼顾大学专业和以后的就业前景,这也是学生选择能力不足的表现。2.2家庭选考指导存在认知和能力短板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家长都会给予关注,倾注精力,也希望能给子女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但笔者调
查发现,当今家长更多关注子女学业成绩的提升,在指导子女选考时存在认知和能力
图1与学生选择权相关的5个主体
高中
高校
政府
社会
机构
选考指导教学组织师资配备
专业选考
科目要求设置
选考科目指导
选考科目选择权
选考科目
教学组织权
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权
·
·42
2方面的短板,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一方面,家长存在认知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尊重子女兴趣爱好,将自己的意愿当作标准强加给子女[8];另一方面,父母虽然有强烈的意愿帮助子女,但对选科的实际帮助明显不足[5]。家长们一方面期待教育部门能给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深入和细致的指导,提供更全面智能的选考信息平台;同时也期待有专业的培训课程能提升自己对孩子选考与升学规划的指导能力。
2.3高中学校办学存在应对短板
政府明确赋予学生选择权,学生在理论上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选考科目,但实际上高中学校存在师资配置、课程安排等多方面的应对短板。以浙江省为例,新高考改革后每位学生理论上有35种选考科目组合,这对高中学校实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师资要求很高。于重点高中而言,由于生源质量优势(资优生较多),师资相对有保障,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在物理、化学等科目上的选考需要;于普通高中而言,由于学生弃选物理、化学的人数较多,且选考过度集中于地理、历史等科目,造成地理、历史等科目的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同时,由于每年选考学生数量的动态变化,高中学校经常会出现同一科目师资的“潮汐”现象[9]。一些高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只能选择本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几个科目进行有限组合后让学生选择,这与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自由的初衷相悖。2.4高校选考要求与学生实际选考间存在结构
性矛盾
高校被政府赋予专业选考科目设置自主权,但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的设置与考生实际选考科目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根据近几年浙江省的招生情况可知,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高校人才选拔质量上存在专业学科基本要求与学生选考科目不匹配的矛盾。部分本科院校为确保生源数量,对选考科目不作要求,从而导致录取学生的学科基础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以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浙江某高校调查为例,该校某工科专业需要学生有物理学科基础,但2018年录取的584名学生中,选考物理的学生为299人,占51.2%,其余近半数学生是通过选考其他科目进入该专业学习的;此外,还有学
生通过选考生物或技术等科目进入土木类、机械类、电子类等工科专业就读。高校重视学生数量而非选拔人才质量的做法,导致一些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很难跟上,并且严重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10]。二是高校人才选拔数量上存在个别限考科目的招生计划与实际选考生源之间的矛盾。以浙江省公布的2020年普通类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例,要求单限物理的本科专业计划数为40092个,而当年选考物理的学生总人数为5.1万
人左右,按80%的填报录取计算,填报人数约为4.08万人,按100%的填报录取比计算,这些工科专业最低录取线仅283分左右(普通类招生中非限考物理本科专业实际录取最低分为505分)。这对物理学科基础要求较高的电子电气类、机械类等工科专业来说,人才的选拔目标达成度较低。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实质是符合选考科目要求的工科生源萎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竞争力。
2.5选考服务专业平台缺乏
目前,能够为高中学生和学校提供选考指导服务的专业机构和服务系统均比较缺乏。课题组对接受过社会服务机构选考指导的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能够提供选考指导的机构数量较少,且均为收费项目。虽然少数机构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效果较为明显,但其综合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能力较难惠及多数学生。同时,通过对这些机构的选考服务系统进行调查发现,多数选考服务系统依据学生成绩推荐选考科目,有些系统提供
金宏伟等:新高考学生选择权落实路径探析·
·43
2021年第4期
图2选考辅助系统结构图
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的查询服务,有些系统依据网络公开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性格测试结果向学生推荐职业方向。这些系统都存在采集信息不全、测试缺乏专业性、功能单一、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差等问题。
3学生选择权落实路径探析
基于以上分析,让高中学生了解所选科目的
具体含义,了解高校的具体情况,了解每一个可能就读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及就业情况,仅靠学生、家长、高中或高校中的任何一方都不现实。落实学生选择权,需要在高中学校和高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教育管理部门介入或引入社会机构,打造一个科学、可信、快捷的选考辅助系统。3.1选考辅助系统基本架构
选考辅助系统主要由数据的输入层、计算层、输出层3层结构组成,见图2。
数据输入层包括学生基础信息录入、专业方向选择、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性格测试、学科兴趣测试、模拟选考等,还包括后台录入高考政策解读、专业简介、就业前景、高校简况、招生数据、选考科目要求、高中学校优势学科等信息。
数据计算层根据量表及数学模型对学生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加工,给出专业方向、选考科目顺序、优势选考科目组合等推荐。所有数据计算在服务器端完成,具体有9个步骤:1)根据学生职业兴趣测试结果给出学生兴趣类型及相应专业信息;2)根据学生性格测试结果给出学生性格类型及相应专业信息;3)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结合兴趣、性格测试给出的专业信息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给出最终的专业推荐方向;4)根据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将上述推荐专业转化为适合的选考科目并赋值;5)根据学科兴趣测试结果给学生选考科目赋值;6)根据高中学校的优势学科给高中选考科目赋值;7)根据数学模型及第4~6步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权重分析,给出选考科目的推荐顺序;8)根据近3年学生实际选考组合的成绩分布情况给出优势选考科目组合推荐;9)根据学生模拟选考情况对区域、学校、科目、组合等进行分类汇总。
数据输出层根据不同用户类型分别提供信息查询与输出服务。如为学生提供职业兴趣测试报告、职业性格测试报告、专业方向选择报告、学生学科兴趣测试报告、选考科目推荐排序、选
·
·44
考科目综合评估报告,以及优势选考科目组合推荐;提供高考政策解读、专业简介、就业前景、高校简况、招生数据、选考科目要求等信息查询;为高中学校提供该校学生的选考科目推荐顺序和优势选
考组合、学生模拟选考等信息;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高校提供学生模拟选考情况,根据区域、学校、科目、组合等提供分类查询与报表。
3.2选考辅助系统功能
选考辅助系统主要有6大功能:1)挑选专业方向。学生在教育部发布的93个专业大类703个具体专业目录中挑选一定数量的可就读专业,并在特别喜欢、一般喜欢2个选项中选择与自己相符的专业;选择结束后,系统为学生提供选择结果分析报表、专业简介、不同类型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及历史招生情况。2)测试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测试采用国际通用的网上开源问卷,并根据中国学生实际情况和高中生思维习惯对相关题目进行重新编译,同时将测试结果的职业转化为专业;测试结束后为学生提供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职业性格测试报告及报考专业推荐。3)学科优势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科兴趣和
高中学校的优势学科分析。首先,根据各学科实际情况设计学科兴趣测评问卷,学生完成测试后可得到学科兴趣排序;其次,前期调研发现学生选考时会充分考虑就读高中的学科优势,因此系统将其设定为选考主要影响因子。4)综合分析报告。学生完成所有测试后,系统生成选考综合分析报告,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报告、MBTI职业性格报告、学生学科兴趣排序、推荐选考组合信息、推荐专业及专业简介等,学生可导出测试报告。5)学生模拟选考。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和自身特点可模拟选考,高中学
校可以获悉模拟选考信息。6)查询高考信息。系统配套高考动态信息页面,为用户提供高考政策解读、专业简介、就业前景、高校简况、招生数据、选考科目要求等信息查询服务。
综上,选考辅助系统可以解决学生选考存在的诸多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为落实新高考改革中的学生选择权,尽快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更易于操作的选考辅助系统,将是解决选考问题、促进学生选择权落实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
〔2014〕35号[A/OL].(2014-09-04)[2020-03-29]. v/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胡晓红.选择性:浙江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
共同目标[J].中国考试,2017(5):35-38. [3]刘希平.选择,让教育回归本原[N].中国教育报,2015-12-22(1).
[4]柳博.选择性:高考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
研究,2016(6):72-80.
[5]张雨强,顾慧,张中宁.普通高中生高考选考科目现
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5所高中首批选考学生为例[J].教育学报,2018(4):29-38.
[6]姜斯宪.优化招生选拔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
中国教育研究,2018(3):13-16.
[7]刘宝剑.关于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以
浙江省2014级学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10): 142-148.
[8]詹真荣,熊乐兰.高考新政的回顾与展望:以浙江省
“新高考”改革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8(10):268-272.
[9]冯成火.高考新政下高中课改的评价、问题与策略:
基于浙江省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2): 123-131.
[10]冯成火.新高考物理“遇冷”现象探究:基于浙江省
高考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8,302(10):29-34.
金宏伟等:新高考学生选择权落实路径探析·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