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一):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则(二):翻译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的翻译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十则(三):赏析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