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课题 : 《论语》十则 课型: 新授 教法: 诵读法 , 合作、探究 总课时: 主备者: 教学设想: 学习目标: 1、 识记孔子及其《论语》的常识 2、 能够诵读文章,并在翻译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4、 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5、 感悟文中的思想的精髓,并力求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重点 : 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文体常识 2、 能够背诵全文、默写全文 难点 1、 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2、 能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 训练学生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教材分析: 我们把本文确立为七年级的开篇文章,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更是为他们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文言知识、翻译技巧、能力培养、情感教育。 这是一篇阐述儒家思想的修身之作。文章论述了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到道德行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涉及,这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是我国乃至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在领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应该自觉地纳旧吐新,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创新,在做人与求知上吸取有用的养分,为自己的发展积淀深厚的文化根基。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积累基础,重点研读,拓展延伸一、方法指导 1、 翻译技巧的指导:填字法(组词法) 近义词替换法 全新替换法 专有名词不变法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但是有些字词古今意义发生改变,例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走马观花”的“走”是跑的意思。另外有一些文言虚词“而、之、乎、焉”等,它们的意义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 二、教师范读 三、检查预习 四、指导学生自读 五、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文学常识(见右) 六、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重点词语 七、重点研读 八、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重点词语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教师小结: 本文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从内容上,主要谈论的是求知和修养方面的。我们不仅要懂得文章的内容,更要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性情。 | 第一课时 一、导入:北宋的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知天下”的经典的论断,它是“四书”之首,是儒家的首部经典之作。在我国的文明史中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作者孔子是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他的思想光耀千古。 二、文学、文体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著作,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 三、检查预习。 1、说乎( )2、愠( )3、三省( )4、传不习乎( )5、罔( ) 6、殆( )7、诲( )8、诲女知之乎( )( ) 9、是知也( )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 11、凋( ) 12、恕 ( ) 13、勿( ) 四、巩固练习 1、多音字辨析 论语( ) 识别( ) 重任( ) 省份( ) 理论( ) 识记 ( ) 重复( ) 自省( ) 2、形似字辨析 温( ) 诲( ) 凋( ) 怒( ) 罔( ) 愠( ) 悔( ) 绸( ) 恕( ) 惘( ) 3、划分句子的节奏 (1)、可以为师矣 ( 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 (5)、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五、拓展延伸:关于孔子的典故:1、韦编三绝 2、三月不知肉味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注意读音和节奏) 二、重点研读(翻译1——5则)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呢?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有危险。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交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三、知识积累 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古字的通假。 不亦说乎( ) 诲女知之乎 ( ) 是知也 ( ) 四、阅读与思考: 1、 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4.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后半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与复习 1、背诵课文 2、检查句子的翻译与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则的内容: 第六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阅读思考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它包含着怎样的道理?你能出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或俗语吗? 2、“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填写) 3、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四、合作归纳 (一)、 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归纳为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个人修养 (二)、归纳成语和格言 五、学习体验 1、学习本文后,你收获最大的有哪些? 2、自己与课文对照,谈谈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怎样加以改进? 六、布置作业 整理译文 小单元练习 一、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孔子,名 ,字 , 时期的鲁国人。我国伟大的 家、 家。是 学派的创始人。 一、 解释加点的字: 1、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十则的翻译2、不亦说乎( )3、五日三省吾身( )( )4、温故而知新( )5、人不知而不愠( )6、罔( )殆( )7、为人谋而不忠乎( )8、传不习乎( )9、见贤思齐焉( )10、弘毅( )11、诲女知之乎( )12、恕( )13、勿施于人( ) 三、翻译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四、按要求,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来也是一种快乐的句子 2、当他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态度为 3、学习与思考的正确的辩证关系的句子为 4、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为 五、按照“而”的不同 的含义及作用分类 表示转接的有( )表示顺接的有( )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六、解释下列“知”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 2、温故而知新( ) 3、诲女知之乎( 4、知之为知之( ) 5、是知也( ) |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24 人教版
本文发布于:2024-11-25 23:2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初一上册的文言文加翻译
- 下一篇: 《陋室铭》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