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2021年第6期总第384期
VIEW ON PUBLISHING
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的创新性表达
——基于《典籍里的中国》的思考
文/马莹
2021年,全新亮相的央视文化经典系列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便好评如潮。该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
典籍,以史论今、以史育人,通过别具一格的呈现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以知识性的独特表达使观众受益匪浅。可
以说,该节目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价值,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原则,实现中华民族精神创新表达的典范。
《典籍里的中国》从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集
大成作品入手,甄选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让沉寂在典籍里的故事获得新生,帮助人们在学习经典的同时,感悟中华民族精神薪
土味情话大全火相传、弦歌不辍的巨大力量。
一、《典籍里的中国》传递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1.在通今达古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精神的交汇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典籍里的中国》从《尚书》《天
源远流长的意思工开物》《史记》《红楼梦》《孙子兵法》《本草纲目》《诗经》《楚辞》等多部典籍中挑选出发生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精彩故事,让人们在跨越千年时空的古今对话中体会古圣先贤的良苦用心,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该节目的走红,不仅体现了观众对高质量文化类节目的认可,还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进行了回应。节目首期以“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作为开篇,这是因为其中有诸多史创性论述,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多个第一。随着戏剧场景的引入,孔子开宗明义,介绍了读《尚书》初衷,即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
知个人修身之要。镜头转换后,演员倪大红凭借高超演技,让观众仿佛穿越千年见证了“传书人”“护书人”伏生对《尚书》的崇敬、守护与珍视,走心的演绎也使得“当代读书人”撒贝宁泪洒舞台。在这场品味经典的文化盛宴中,以《尚书》为代表的优秀典籍不仅蕴藏着让后人可感知、可触摸、可共情的中华民族精神,还让我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厚重。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新时代,借助典籍里的文化精髓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打破古时与今夕的精神壁垒,搭建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桥梁,使中华民族获得源源不绝的精神发展动力。
2.在强化家国情怀中凝聚社会个体的精神共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新晋文化类创新节目标杆,首播
便引发现象级传播效应,这得益于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深厚家国情怀。节目中的典籍涵盖文学、科技、哲学、医药等领域,可以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精神力量。例如,第二期节目介绍了被世界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其中,宋应星与袁隆平开启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转化,跨越300多年的握手让人震撼动容。二人“天下富足、禾下
乘凉”的梦想在历史的传承中得以实现,同时也展示了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追梦人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科学态度和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智慧光芒。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戏剧表达的展示手法辅以空间镜头的适时切换,让观众得以在古今更迭的时光闪回中“穿越”,更加深刻地理解先贤为民谋福祉的不懈追求,感受古人家国天下的高尚情怀。
节目中展现的每一部造福后世的优秀典籍,每一个风骨高【摘 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撑。随着新媒体时
代文化类创新节目的蓬勃兴起,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汲取精神养分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精神赋能的有益选择。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分析该节目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传播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精神贡献。
【关 键 词】中华民族精神;创新性表达;《典籍里的中国》【作者单位】马莹,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ki45-1216/g2.2021.06.020
2021年第6期总第384期VIEW ON PUBLISHING
洁的鲜活人物,每一种增智益德的核心思想,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文化故事,都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和精神接续,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禀赋和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团结族的精神纽带。
3.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于细微处见精神,《典籍里的中国》通过一部部典籍,折射中华民族精神之光芒,让观众在光影重叠、时光碰撞的舞台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生命力,实现了一定的艺术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淀着丰富多样的精神遗产,囊括了充满智慧的道德理念。中国古代留下了众多典籍史册,这些典籍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典籍里的历史经验、历史智慧构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治国理念、处世之道,解锁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进入新时代,展现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立足实践、观照现实、表达心声的优质文化作品。《典籍里的中国》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以精品文化节目回馈大众,真正做到让典籍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生动的诠释。
二、《典籍里的中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原则
1.增强凝聚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之源,这种凝聚力表现在其既是思想意识的黏合剂,又是行为认知的催化剂。认同是凝聚的前提,同一民族体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同类价值意识[2]。中华民族精神在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自西周以来,“大一统”作为一
种理性自觉观念便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尽管百家争鸣的诸子学说各执己见、碰撞交锋,但在“家国统一、融合发展、使天下‘定于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诸子却颇有共识,《典籍里的中国》也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从实质上看,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类历史创造的有益成果,发挥凝聚功能的同时,也塑造着民众的心理特质、性格特征、情感机理,并潜移默化地将其积淀为凝聚人心、教化于民的思想基础。在当代社会,中华民族精神是国家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这样一种思想整合力量,自然要以精神精华和优秀成果为依托,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内生再造中,在历史性与时代性的交流融合中,实现扬弃与传承,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内核。2.突出引领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性体现在古往今来圣人先贤带领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在不同时代中表现不同的特点。没有精神,则无信仰,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今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上下五千年,漫漫求索路,中华儿女正是凭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和意志,以最朴素的行动昭示了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富强的坚定信念。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忍不拔的品格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浪潮中,重拾精神之钥和民族信心,重铸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引领性作用。《典籍里的中国》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性优势,依托全新宣传教育形式,使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成为引领中华儿女披荆斩棘的强大动力。
3.展现创新性
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传统、习惯、风俗、心理、情感等,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国人独特性格气质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在传承延续中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与时代密不可分,每个时代都有彰显特点的时代主题,每个时代都有引领发展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特定时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在精神领域的集中反映,是紧扣时代跃动脉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贴时代发展主题的。《典籍里的中国》既彰显了历史沉淀的传统精神,又展示了时代进步和文化创新的思想体系。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立时代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走向未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突破与超越,使其在深厚历史底蕴的支撑下获得新生的活力与动力。
三、《典籍里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播
1.“精准+共振”:鲜明主题与高远立意的交相呼应民族有志才能继往开来,精神无量才能传承不息。《典籍里的中国》能够迅速走红,重要原因就是能够为观众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满足人们文化胃口与精神需求。首先,节目通过运用“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以及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体验、古今对话的方式,最大限度增强节目的吸引力;除了升级舞台硬件,节目在史料的收集甄选方面也下足
功夫;每期邀请3位与典籍相关的资深读书人,让他们在参与访谈的同时与观众一同完成品读,使观众在每一期节目中都能以某部典籍为契机,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节目不仅突出知识输出性传递,还侧重于透过故事展现古人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让观众明白古籍的生命力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反而越发蓬勃昂扬,对当下中国仍有
69
70
填报志愿指南2021年第6期总第384期
VIEW ON PUBLISHING
信箱注册教化于民、直抵人心的教育效果。
2.“多元+深耕”:创新理念与传承经典的深度融合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首创之初就明确要以每期一部
典籍、一位核心人物,讲述一个跨越时空故事的创作思路,可以说,跨时空对话的全新理念实现了创
新与传承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创新关键在于生动鲜活的演绎,通常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无法让观众第一时间感同身受,而戏剧化的呈现方式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可以使典籍中沉寂的故事“活”起来,极易引发共鸣;“舞台—典读会—访谈间—舞台”的空间轮转模式别出心裁,把握了综艺的创新节奏。另一方面,赋予古籍新的生命力是当下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将典籍文化IP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田沃土,叙述历史重点、文化亮点、精神特点,让原本被束之高阁的传世古籍走下书架,唤醒封尘已久的经典人物和故事,将散
落于历史的“遗珠”串联成新的文化同心圆,通过历史与现实两大空间流转创新节目形态,使观众能够通过典籍故事“可视化呈现+沉浸式体验”全面梳理中华民族精神脉络,准确解读当代中国精神谱系。
3.“共享+张力”:表现形式与技术加持的完美契合《典籍里的中国》凭借情景交融、细腻写实的手法,辅
以现代科技手段,成功出圈。首先,舞台及演员创新。节
目的原创舞台分为4个演出区域,一号舞台是主舞台,二号、三号舞台为辅助舞台,三号舞台分为上下两层,皆可作为独立表演区域,3个舞台之间有甬道连通,这样的舞台设置
层层递进、转换有序、错落有致,能够带来极具冲击力的观看体验。演员倪大红饰演的伏生、演员李
光洁塑造的宋应星等堪称出彩。在节目编排上,该节目通过“当代读书人”与古之先贤展开横跨千年的对话,不仅使得当代人能更深入地了解先祖伟业和功德,还以全新视角展现今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而实现在文化传承中的精神诉求。其次,技术创新。技术的加持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随着“5G+4K/8K+AI”战略布局的全面铺开,追求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当前文化类节目的普遍趋势,《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环
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空隔阂[3],
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合理适时的镜头切换让观众在不同场景中顺畅流转。
李诞妻子发文道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见证
了中华民族的昨天,观照着中华民族的今天,更将福泽中华民族的明天。《典籍里的中国》以充满仪式感的庄严表达,
在回顾历史中汲取力量、返本开新,在心怀敬畏中慎终如始、奋勇向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刘璇婚纱照
[2]詹小美. 民族精神论[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吴菲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推重点创新项目《典籍里的中国》,再造文化类节目标杆[J].
中国广告,2020(9):98-9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