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需求获取方法之——概述
聆听用户需求,深度剖析用户底层需求要点,准用户痛点,这就是需求分析的精髓。好的分析师不仅仅是倾听,更重要的是思考; 不仅仅是了解用户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分析中提出新的设想;不仅仅是交付适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实现用户的梦想。因此,好的需求分析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要从了解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发现机会。下面讨论一些最重要的需求方法。
1、文档“考古”法
查阅历史资料、行业报告、网络资讯等相关讯息,如《年度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报告》、《移动APP年度报告》等互联网行业报告,了解判断行业趋势、把脉用户习惯,粗略判别用户需求。另外,当面对已有的系统或者遗留的系统,并且计划修改或者更新它的时候,这是很有用的一种需求方法。PS:艾瑞咨询发布互联网报告较多,当然明确产品相关行业及目标用户后针对性的了解分析更为关键。
2、用户代表访谈法
用户访谈分为2种形式,1V1的深度访谈和座谈会形式的焦点访谈。两种用户访谈的方式各有所长。下表对两种不同的访谈形式做详解:             
成龙周星驰
   
深度访谈
焦点访谈
访谈对象
随机小白用户(蚂蜂窝的普通注册会员)
代表性用户,每场人数8-10人为宜,相互间是陌生的,排除行业专家(普通注册会员、分享游记的专业驴友、旅游公司职员等几类典型用户)
主持
提起思考点,引导用户多说,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表亲、语气等,扮演倾听者的角
主导话题主线,但保持严格中立,注意追问,注意观察场上各人员,对意见领袖适当冷藏,激活沉默用户多发言,
场地
 无要求
专业焦点访谈室,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边为访谈主场,后边为监控室。访谈主场以圆桌为佳,桌上备有少量水果、点心,营造轻松氛围;备有纸笔、录音笔、摄像头等;监控室为观察场上情况,整体把握调整话题方向所用。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仅作参考,不限定,具体视现场情况访问员/主持人把控。1 验证你心中原定的需求点是否能得到认同;2 用户的心中是否有其他见解;3 开放性的问题多一点,让受访者思考;4问题尽量贴近生活。
优点
1V1深度访谈,获取更多用户信息,实时观察用户表情及特征,为判断需求真伪提供一定依据;场地无要求,易实施。
不同代表性用户,易激发思考。
缺点
难以激发思考,需访问员注意启发式提问
部分受访者易受意见领袖影响;主持人控场要求高。
       
3、问卷调查法
 相比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调研方式,常用于用户访谈之后;通常先通过定性的用户访谈判断基本方向及要点,再通过问卷对各需求关键点进行定量验证,了解其特点后再次通过1V1的深度访谈把脉需求(一般在问卷调研过程中发掘深访对象)。当然视产品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全流程的问卷调查,执行过程中一般会涵盖调研方案(调研时间、地点、主题、投放数量、受访者构成等)、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完成后,可小范围投放测试)、实际调研(网络、电话、实地)、问卷回收(审核问卷真实性、有效性)、问卷分析(分析调研数据,出具分析报告)几个方面。其中的问卷设计,有几个原则:1)问题通俗化,忌专业术语;2)选择题为主,问题设置由浅入深,逻辑性;3)选择题答案闭合,标准化。
4、运营数据分析法
从运营数据报告中获取需求,一般针对已上线的产品/业务,通过现产品的运营监控,为产
致敬烈士的短句子10字品迭代提供一定依据。通常来自于采集运营数据(如UV、PV、浏览轨迹、转化率等)和市场、客服等其他合作部门的建议反馈。
案例解析:蚂蜂窝这一案例中的酒店预定、机票预定功能,如果订单数量很多,但最终完成支付的很少,可以怎么解决?
1、 梳理下订单之后的各个环节,下单成功后,需要什么环节才能成功支付;
2、 分析各个环节的转化率,到用户流失的关键步骤;
3、 从产品角度考虑产品功能优化,以降低用户流失。
现场简要分析,用户流失可能因为:1)登录注册繁琐;2)支付方式太少;3)页面跳转环节过多等等。针对这几个问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1)简化登录注册,最好可以支持通用的如QQ、微博等社交类帐号;2)丰富支付方式,支持常用网银、支付宝等支付工具;3)简化非必要跳转页面。
市场、客服等合作部门的反馈,因为市场、客服人员是与一线用户直接接触的,对于用户
对产品的反馈和建议是能够快速掌握的,有时可能就是用户的一句抱怨,可能会给产品带来很大的价值,因此留意用户,接触用户也是非常关键的。
5、同类方案(竞品)研究法
所谓的同类方案研究就是类似定位的产品,看别人的产品功能、设计,逆推用户需求,发现竞争产品(竞品)的闪光点,拿来用在自己的产品上。
从领域、产品类型、未来规划的方向、相关功能等角度去竞品;再从竞品的定位,具体功能,战略规划,运营推广等角度去分析。(ps:当今社会创新的成本太高,拿来主义式的微创新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本篇案例中的蚂蜂窝,竞品分析可对途牛网、悠哉网,去哪儿,酷讯,到到网,驴评网,蝉游记等产品的产品定位、功能结构、产品规划等多维度分析,到不同产品的优势,然后为我所用,基于此对蚂蜂窝进行优化改造。
6、虚拟用户构想法
用户模拟的目的是在具备产品核心定位后,融入用户角,再不断的对产品核心理念做修正的一个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1S变小白,自己化身用户,思考如果你是用户,你想用这个产品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另外一种方式,构建虚拟用户角,去体验感受用户的所有感知。   
构建虚拟用户的要点又是什么?
(1)根据产品基本定位,明确用户分类;
(2)不同用户体的特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消费能力、城市、共性习惯等;
(3)不同用户体想要什么;
(4)用户想要的我们是否满足。
案例解析:以蚂蜂窝为例,进行虚拟用户构想。
定位:蚂蜂窝是一家旅游攻略、自助游、自驾游攻略、靠谱旅游社交媒体网站。
虚拟用户划分:
分享类用户,爱旅游爱分享,喜欢分享各种旅行感受攻略等;
浏览类用户,看旅行攻略和他人游记为主;
旅行赚钱类,如背包客小鹏;
软文推广类,旅行社/公司职员,旅行编辑,写旅行类文案推广;
组队约伴型,组队旅行,顺便预定一个酒店。
一、 开始一个新项目,首先应采用哪种需求获取方法?
先用哪种需求方法?这是类似“挖掘机哪家强?”之类的终极问题,^-^!
其实获取需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项目立项初期,在还没正式确定要干这件事之前,一般推荐采用“同类方案(竞品)研究法”。
因为在项目立项阶段,甲乙双方还没签合同,“原型法、虚拟用户代表法”前期投入成本太高,如果项目未成功竞标,前期投入就打水漂了,风险太大;问卷调查法、用户代表访谈
法”等需要用户高度配合,在前期不适合。所以“同类方案研究法”是个熟悉业务,学习同类项目的好方法。
为什么要做同类方案(竞品)研究
某部门信息中心的赵主任曾经给我说过一件事。他说他曾经把一家公司的需求师给骂哭了(注:这家公司还是家上市公司)。
当时,他要上一个油料管理系统,那家公司的需求师过来抓需求,问:“赵主任,请问什么叫油料管理?”
赵主任闻言气得说:“你们公司怎么派个笨蛋过来?我要是从名词定义开始给你解释,我得说到明年去!?你给我滚回去,派个懂的人过来”,结果硬是把那个小姑娘给骂哭了。
事后赵主任跟我说,当时刚好我心情不好,她倒霉,切好撞在口上了!
这事赵主任脾气暴躁、说话粗鲁固然不对,但是那名需求师其实也有责任,她把需求师的层次降得太低了,当成了一名记录员,用户说啥她就记啥,以为回去转述给开发人员,这
就是需求了?凤小岳个人资料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好的需求师首先得是业务领域专家,需求师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记录需求,而是体现在对用户痛点的挖掘,以及引导甚至是指导用户上。
有人问,如果对业务领域不熟悉,怎么指导?那就得开展“同类方案(竞品)研究”
去年夏天,我有一个卫星控制项目刚结项。这个项目说实话我刚接触时是完全陌生的,以前从来没涉及过。
遇到这个项目,我第一件事不是去甲方了解需求,而是先去了国家图书馆查资料!我分别查阅了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等国家的卫星控制项目的资料,并积累了相应的术语,然后才去和用户聊需求。
一上来我就问:“王主任,你们卫星上的有效载荷有哪几种?”什么是有效载荷?就是卫星上有各种探头,有的是探测大气的、有的是照闪电的、有的是照云图的,这些统称有效载荷。我一上来可以和他们用术语交流了。
郑爽整容 天涯在谈到系统架构时,我又问:“欧洲的GOES系统的架构,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XXX地方?”
这样的交流,效果就非常好,在用户眼里我俨然是半个领域专家了,所以最终帮助我们的团队获得了这个项目。
二、 常见需求获取方法之——文档“考古”法
文档考古学指的是,通过检查组织使用的文档和文件来确定潜在的需求。当面对已有的系统或者遗留的系统,并且计划修改或者更新它的时候,这是很有用的一种需求方法。
文档考古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技巧,应该与其它的技巧共同使用,使用的时候应该十分小心。这是一种对工作使用的文档进行逆向工程,也就是说,从旧的工作所使用的材料中挖掘新的需求,或者寻成为新产品一部分的需求。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旧工作都要继续保留,但只要当前系统存在,总会有充足的材料,成为需求工作的原料。
文档考古学的方法是这样的,检查收集到的文档(这里“文档”值得是收集到的所有东西),从中出有用的“东西”,或者简单的到一些名词。这些东西可能是列标题、命名的表格区域、或者只是文档中一项数据的名称。对每个名词,仔细询问以下问题:
此物的目的是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
谁用它?为什么?
系统都利用它来做什么?哪些业务事件用到或者参考了此物?
此物有一个值吗?例如,它有一个数字、编码或者数量吗?
米兰达可儿露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属于哪些东西组成的集合?(数据建模的热心者立即会意识到,需要到拥有这个属性的实体。)
此物的用途是什么?
文档中是否包含了一组重复的事物?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事物的集合称为什么?
能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吗?
什么过程建立了它们的联系?
每件事物附加的原则是什么?换言之,哪部分业务策略涉及该事物?
什么过程确保了这些规程会被遵守?
什么文档带给用户最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本身不会揭示产品所有的需求,但是它们会给出充足的背景材料和进一步调查的建议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师拿到需求文档进行架构分析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与文档考古学是类似的,他们所建立的第一个模型称之为“分析模型”,而在建立分析模型的时候,需要需求分析师与产品架构师共同工作来完成,需求分析师在文档考古学上的经验,对架构师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当进行文档考古学的时候,是在当前工作中寻新产品所需要的功能,这并不表示我们需要复制旧的系统,毕竟我们收集需求是为了构建一个新的产品,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存系统与它的替代物之间必然存在某些共同功能。但是一定要注意,旧有的系统并不表示它就是正确的,也不表示它就是客户需要的,也许文档是没有用的,或者必须大量的修改才可能成功的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