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七篇原文与解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孟子》一书中,第七篇是他的一段重要言论,本文将对孟子第七篇进行原文解析。
孟子一共有几篇
孟子第七篇原文如下: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夫孰知其所归?晏子曰:“闻之矣:大厦尽柱木则不止,大道尽千里则不止。何则?以其不止也,故能至大;人亦有不可为已,虽欲无止,卒不能。”孟子曰:“麟角不可以为琴杂,世之良弓墨不可以为者正。”子曰:“牛,角虽至,犹不能为李核。”晏子曰:“有足球者何?”孟子曰:“凡有害於人者,亦有利於人者。”子曰:“将憎於八盈而已矣。”晏子曰:“然则何举而行之?”子曰:“恢恢乎其于游观也!见民之有过,闻民之有过,往观之而后知民之有过也。见民之无过,闻民之无过,往观之而后知民之无过也。”
上述原文中,孟子以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短暂而无常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辩论,引出了德行与义务的问题。下面我们对原文进行逐句解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孟子通过用“白驹之过隙”这个比喻来强调时间的飞逝。
“大厦尽柱木则不止,大道尽千里则不止。”这句话中,孟子通过比喻大厦和大道,说明了追求无止境的道理。他认为,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达到大的成就。
“麟角不可以为琴杂,世之良弓墨不可以为者正。”这句话中,孟子提到了麟角和良弓墨,意为高贵之物不能被用于低贱之用。他认为,人的价值和德行也应该相应地回应和体现。
“有足球者何?”晏子问道。孟子回答说:“凡有害于人者,亦有利于人者。”这句话是对好与坏相对的见解。孟子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益不应该只是考虑个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对他人的伤害与帮助。
“恢恢乎其于游观也!见民之有过,闻民之有过,往观之而后知民之有过也。见民之无过,闻民之无过,往观之而后知民之无过也。”这是孟子在辩论中的结论。他认为,要了解人民的过失与善行,需要亲自去观察和倾听。只有通过实际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人民。
通过对孟子第七篇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在这一章节中表达了人生短暂无常的
观点,同时也提出了追求德行和义务的思考。他通过比喻和辩论,引导人们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这一章的内容深刻而精辟,对于人们在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