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个勺子》的电影诠释
电影采用了趣味的方式叙述了一个朴质、幽默的故事。《一个勺子》是一部轻松诙谐的黑喜剧,“勺子”就是“傻子”,而影片里也不止一个傻子。从农民拉条子在路边捡到勺子开始扯出一连串荒诞而又现实的事件,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一主题被反复强调,而拉条子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个勺子。一个帮助傻子的好人最后却成为人们眼中的傻子,其中的讽刺,暗示着这个社会的无情。
《一个勺子》是中国大腕演员陈建斌转任导演后的第一部作品,改编自河北作家胡学文的小说《奔跑的月光》。故事讲述的是:农民拉条子在镇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傻子,不管用任何“暴力”的方法驱赶他,这个不解人言的勺子依然无动于衷,只管继续跟着拉条子走,还跟着他回到了家里。原本是想气愤地赶走他,但后来看天气太冷,一时动了善心,夫妻俩商量后决定短暂收留他。后来他们贴了寻人启事,但不曾想到的是他们已经掉入一个连环坑里。没多久就有一个自称亲戚的人来认领了傻子,夫妻俩起初还以为自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没多久又有自称傻子的家人陆续出现,非说农民拉条子把傻子给卖了。麻烦接踵而来,善事好事最终变成了坏事傻事。拉条子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却又有口难辩,他想破脑子还是不
能够理解一个傻子为什么被大家抢来抢去?拉条子觉得事情有异,想办法要回傻子,却被全村人嫌弃,变成了另一个到处缠着别人的傻子。
一、 片中阐述的社会背景
“人好被人欺”“谁把别人当傻子,谁就是最大的傻子”,这很容易让人低下头去进行自我反思。可是,当今社会中各种敲门入户的案、电信案、银行卡案频频发生,老年人总是被各骗子盯上,你说这是老年人傻吗?并不是,他们只是很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在子女和相关机构的不断教育下,别说是老人了,就连小孩都没那么容易上当了,街上的行人带有戒备的心态和有眼镜,认为有很多骗子要对自己图谋不轨,可是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理想化生活吗?
(一)善良淳朴的农民被社会所“鄙视”
在这样的环境中,陈建斌所饰演的西北农民,在他的自身性格中竟会有很多的不可信性。在经历过两拨骗子后,他还是选择相信,更是去借钱来消灾。不得不承认,在以往单纯的社会中,哪怕是经历着灾难,人们还是会愿意选择相信,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人。
两个傻子在一起
人们根本不会对骗子们冷眼相对,更多的时候还是会嘲笑被欺诈,被侮辱的“傻子”和被骗的人们。正是因为“傻子”过于单纯,特别容易上当受骗,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专门去学习并且掌握了许多基本的防骗知识,可是当再一次遇见这些骗子的时候,还是会因为自身的淳朴或其他原因再一次上当。当对待“傻子”时,“同情”已被“鄙视”所取代。因此,当那个农民拉条子在经历过多次欺骗后,已经看清这个世界,就如真傻子眼中的世界一样的无情、荒诞、不讲规则和道理。
(二)农村和城市间的关系
影片中的环境是一个分裂、不友善的社会。人们眼中的村庄,应该是单纯的、友善的地方,可那个善良的甚至有点怯懦的农民拉条子,根本没有朋友,邻里只会看他笑话,村长只是一味地欺负他,就连小卖部的老板也会用“人生就是这样的”这句话来搪塞他。人们眼中的县城,也应该是非常友好善良的,可是观众们却看到了所谓的能人大头哥在不断地欺诈着人们。更让人痛恨的是外面的骗子也把魔爪伸向了这里,他们骑摩托车或是开着小汽车,用残暴的手法相威胁,农民的辛苦钱就这样被骗走了。人们看了这样的故事,也是满心的悲凉和无奈。
(三)社会碾压着纯朴的时代
农民身上的纯真是最原始的,就如刚出世的婴幼儿一样,出于自己的本能就会选择去相信他人,当被欺骗后,根本就不会想到去报复,而只是一味地退缩,就像手足无措的小婴儿,好比待宰的小羊仔。在以往大家都会出于本能去保护好人;但在当今这个极尽功利的社会,大家只会选择视而不见。看上去大家都不是傻子,但也没有变得有多么的聪明,在适者生存的今天,大家嘴里常说的生存手段和智慧已变得面目全非了。大家都不愿意成为别人眼里的傻子,都在嘲笑对方,殊不知,在对方的心里自己也是个十足的傻子。
二、 电影的叙事手法
(一)使用纪实的拍摄方法
影片有着纪实的特质和风格,手持镜头记录着社会的自然面貌,虽然很辽阔但却有着北方的寂寥和荒凉,农民拉条子追赶大头哥的那一段,真的让人哭笑不得,显得如此的滑稽。蒋勤勤和陈建斌俩人身着西北人的服装造型,还有那地道的方言,很真实的呈现了当地的风土民情,而在炕上的那些对话也是很真实的,将夫妻间的家常、琐碎、默契和埋怨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影片的结构特点——重复
影片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结构特点就是“重复”,傻子跟着拉条子不停地回他家,认领的人一批一批的过来,夫妻俩人好酒好肉的款待,拉条子不断的追着大头哥,这些重复给观众一种共同性以及特殊性,两者相互关联形成一种角互换的错觉,就像拉条子在梦中梦到自己拿刀在羊中杀死自己的场景一样,诙谐而不脱离现实,讽刺的同时又带着反思,使影片显得十分灵动。
三、 影片中人物角的诠释
影片中每个人物的精神状态都是模糊、似是而非的,表面上傻乎乎、懵懵懂懂,可实际上是非常聪明的。在生活中,只会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对自己有利的那部分,而以外的东西他们都会避而远之。这些人只会得过且过,绝不会多嘴多舌,更不会追根问底。片中有几个极为重要的配角,一个是土豪级人物大头哥专门是帮人“了难”,一个是有着丑陋贪婪嘴脸自高自大的村长,还有一个是中间人三哥,他们不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老板,就是开着豪车到处挥霍的土豪,要么就是贪图职权仅仅只会安慰几句做足表面功课的警察,亦或者是满面油光啃着牛骨头的村长,这些将官僚体系的无能和腐败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拉条子夫妻俩
这对农民夫妻和我们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所谓的道德标准只是在基本水平上下浮动,不作恶并不是因为高尚,而只是单纯的胆小怕事而已。正因为如此,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才格外使人悚然。这样的老实人,不图回报,总以为自己所做的是善举,却因此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不尽的烦恼,乃至到最后发展为害怕、担心、恐惧。一个做好事的人害怕了,这是多么让人心惊的场景,而又是那样的真实。可到底怎样才能算作痴傻,怎么样才算得上聪慧。有的时候,这并不是智力范畴内的问题,在更多的时候是被用来描述一种处事法则的。他们夫妻俩就是最好的典型,现在“傻子”这个看似有着侮辱性的词语已经蒙盖了天真美好。
(二)村长
村长,作为一个看人行事的典型,对于这些是是非非并不关心,他所在意的是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祸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他对着羊圈里的拉条子说道:“你卖人呢?”可是你会发现,他所在意的点并不是那些,而是在于“你怎么还能独吞”。如果在开始,你分给他一些,那就另当别论。对他来说,事物的对错在于是否能给他带来利益。
(三)警察
她所做的也只是倾听并且记录,做足,超出职能范围的事不会多做一点。她不会帮助傻子家人,更不会煞费苦心去寻的人。更多的时候她就像一个雕塑一样摆在那里,没有一点实际的作用,仅仅只是个装饰而已,就像文档格式一样存在,不会像可以运行的exe格式。
(四)大头哥
大头哥,在他的眼里只有人脉、资源和利润,殊不知他才是最大的傻子,他虽然很富有可还是很恐慌、焦躁,财富很不稳定,内心更是没处安放。这个角由于演员的问题并没有露脸,可是回味起来反倒更有意思。农民拉条子整天追逐纠缠的人,却不见真人,这就如他做的那些事一样根本见不得光。
这三个人物则代表了在当今社会中的三个人,村长是底层民间,大头哥对应社会人,民警则代表系统内。而所有的人,都是空心的,整天过着木讷式的日子,无论是赚钱还是工作,都像个机器一样,只是一味的按系统设置行动,也不会想着运转,因为运转的话还
会有痛苦和麻烦产生。而在小卖铺老板的嘴里,听到最多的是“人生就是这样”,想不明白就不去想,只会一味的接受、顺从、认命。在他们看来,嘴就是吃肉的,要少说话;脑子就是来算计的,要少思考。剧中所有的人放弃了对精神的追求,只会对肉身供奉。可是农民拉条子根本做不到。他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自己只是想做个好事善事,为何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可到头来还是自己错了。
那么,到底谁是傻子?那个在智力上确实是存在缺陷的人,是大家公认的傻子,可是除了他以外,其他的人,你很难说清楚到底谁愚笨谁聪明。你说农民拉条子是傻子吧,显然他是善良的,但是你又说他精明,可他有过的如此的不堪;你说那些空心人是傻子,他们又如此的精明,在生活里面又是游刃有余;但你非要说那些人是聪明的,他们却又像猪一样永远不能抬头看天。人们为了活着,就放弃了人的形态,我们就像一个橡皮泥一样可以随意任人改变,因时就势,以求得自保和利益的最大化。最后我们加害于他人又反过来害了自己。每个人冲着别人叫傻子,可是每个人也会听到别人喊自己傻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