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建构试题
思考题、选择题、简述题
【思考题】
1.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
2.乡村型聚落的“低密度”生活环境与城市型社区的“高密度”生活环境形态比较。
3.“日常生活”与“反日常生活”现象指示
4.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时间分配。
5.国家“9070”及“住房限购令”等政策,昆明“二十不”等法规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影响。
6.我国的传统风水术与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气场理论”。
7.一类、二类、三类场地的分类依据。
8.场地地质缺陷及其防护措施。
9.地区“风玫瑰图”指示。
10.我国地区气候分类及建筑设计要求。
11.地区气候“逆温”、“谷地”、“热岛效应”等反常现象,对建筑布局及设计产生的影响。
12.民用建筑的分类条件与依据。
13.客源市场调研、分析、描述方法。
14.社会公共资源设施配套中的“互补效应”、“排斥效应”指示。
15.产品形象策划方法。
16.建筑(产品)形象感知力及产业(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内在关系。
17.建构“产业链(产品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的必要性。
18.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19.“农家乐”模式解析。
20.建构社区文化的必要性。
21.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优势效应”、“极化效应”、“规模效应”指示。
22.微观经济学原理中的“边际效益”指示。
23.有关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的计算规定。
24.城市“区划法”与场地规划的内在关系。
25.“有机疏散”、“邻里单元”理论指示。
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26.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本措施及方法。
27.“环境图式要素及其形象建构”理论指示。
28.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场地出入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29.场地道路规划设计的难点与重点。
30.解决昆明主城区的“停车难”问题的措施及方法。
31.形式美学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点。
32.平面构成与平面构图、立体构成与空间构图的关系。
33.礼仪广场、集散广场设置的必要性。
34.纪念性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布局方法。
35.医院、餐馆、锅炉房、垃圾站等特殊建筑设施布局应考虑的问题。
36.住宅布局中的视觉卫生间距控制及调整。
37.绿地、水面的物理作用。
38.开放性公共环境难以管理的原因。
39.对开放性公共环境采用“以经济支配权转换时空占有权及使用权”管控方式的评议。
40.环境行为学中的“1/10”理论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41.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的“灰空间”运用。
42.美国建筑师波特曼的“共享空间”运用。
43.当代建筑师的“交往空间”、“生态空间”设计创新。
44.“弧形楼梯”、“剪式楼梯”的设计运用。
45.我国对“封闭楼梯”、“防烟楼梯”设置的有关规定。
46.坡道的方位、长度、宽度、护栏等设计要求。
47.电梯与自动扶梯配置的有关规定。
48.高层建筑中的“公摊面积”计算。
49.影响建筑造型的技术因素。
50.形态构成中的立体构成原理——“体块凹凸”、“板片叠加”、“杆件加减”指示。
51.建筑师“表形”与“表意”方式——“空间秩序”、“构件装饰”、“形体象征”解析。
52.“国家大剧院”、“鸟巢”、“央视大楼”等建筑造型手法分析。
53.建筑美学理论——“空间美”、“造型美”、“环境美”指示。
54.卢斯的“装饰就是罪恶”观点指向。
55.建筑形象思维、图式语言与“表形”、“表意”的逻辑关系。
56.建筑形式美学法则中的比例尺度要义。
57.“黄金分割比”在建筑平面、立面构图中的实际运用。
58.日本“筑山庭”中“七.五.三”、“三.四.二”布石法与“黄金分割比”的关系。
59.彩三要素(相、明度、彩度)与建筑形象视觉感知、视觉审美疲劳的关系。
60.舒尔茨的建筑形态特征——“立足”、“耸立”、“开口”启示。
61.“实体叠砌”建造技艺中建筑自重、上部荷载传力途径。
62.“骨架编织”建造技艺中的“斗拱”、“穿斗”、“梁抬柱”等结构特点及其形式转换技术。
63.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要素论点——“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带形长窗”、“屋顶花园”与“形态解构”建造技艺的关系。
64.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65.“流水别墅”、“悉尼歌剧院”、“上海金贸大厦”、“迪拜帆船酒店”等建筑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66.中国传统建筑“墙倒屋不倒”的技术成因。
67.中国传统坡屋顶建筑中的屋架支撑结构与构件组成。
68.加强建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构造技术措施。
69.高层建筑地下层与基础的关联性。
70.“建构”理论指示。
71.路易斯.康的“双层皮”设计理念与节能建筑、生态建筑或绿建筑设计。
72.“高台建筑”—地坪抬高、“干阑式建筑”—底层架空的生态意义。
73.屋面蓄水池、覆土层构造设计及太阳能集热板设置。
74.门窗设计与“窗地比”、“窗墙比”、“空间形态”的关系。
75.仿生建筑设计的三个发展阶段:对称、三段式建筑“拟人化”阶段;空间、结构、形体设计“内模仿”阶段;表皮设计“外模仿”阶段。
76.建筑语言符号学理论与标识性构件设计。
77.“烟囱效应”与通风口、通风道(门厅、走道、楼梯间)设计。
78.昆明“佳园小区”中的人性化楼梯设计。
79.昆明“都市明苑”中的空中花园设置与公摊面积计算。
80.英国“济事之家”对坡道设计的要求。
81.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电梯及自动扶梯配置的要求。
82.SAR支撑体住宅的设计启示。
83.厨具布置中的“3.6~7.2M”理论。
84.欧美国家的“卫生间文化”与酒店卫生间的地坪防水处理。
85.南京、昆明等城市的“防盗笼拆除”问题。
86.采用空调的“利”与“弊”。
87.建筑室内外管线综合布置要求。
88.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与停机坪的要求。
89.容易遭受雷击的建筑部位。
90.高层建筑的防雷电措施。
【选择题】
1. 我国基本建设工作包含有()程序步骤。
A. 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等
B. 基地选择、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及环境设计等
C. 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