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诗解释及思想感情
1、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凌寒:冒着严寒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2、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中国军犬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描绘了春天的景,美丽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不及:比不上
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雨景的诗,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5、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徒:白白地
这首诗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6、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由于
于:比
赞美了深秋枫林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7、夜宿山寺(唐)李白
蔡卓妍结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
这里形容楼很高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8、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豚欲上时。
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文胸哪个牌子好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诗人描绘出早春二月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1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梳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篱笆
一径:一条小路
急走:急急忙忙地跑。古语走就是跑的意思
展现了一幅乡村的美好画面,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3、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长啸:长声吟唱。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诗作抒发了作者置身大自然的恬淡心情与高洁人品,同时也有一股幽冷、孤清的气氛笼罩于其中。
14、鸟(唐)白居易
谁道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15、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酒名,古时过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成的酒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这首诗表现出新年的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新生事物总是要代替旧的落后的事物。
16、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吟诵。
意恐:担心
寸草心:子女的孝心
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金恩圣图片
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7、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醉:迷醉,陶醉
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8、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映着天光。
子规——杜鹃鸟
才了——刚刚关于保护环境的名言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9、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他,指方塘
那(nǎ)得:怎么会
清如许:这样清澈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