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论坛
(作者单位: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
◎
邹佳辰
大型制造企业外贸进口业务流程
及风险防控浅谈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全球化的形势下,随着国际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及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工作。然而随着外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及市场环境的多变性都要求其业务流程更加成熟与灵活。通过优化自身流程及规避内部风险以达到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并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其面临
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相关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工作。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与贸易管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存在巨大差距,产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在风险不明、无法防范的情况下开展贸易,必然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需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如何在外贸业务流程中降低及防范风险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外贸采购的基本业务流程1.提出采购需求:该流程由使用部门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提出需求,并根据项目交付时间对具体需求物项的交货期提出要求。对于项目的实际需求,只有具体的使用部门及使用者了解程度最深,可以避免重复采购,过量采购的风险。
2.确定采购技术要求:该流程由设计与工艺部门根据上游业主的项目技术条件编写采购技术条件。由于下游供应商的专业及语言限制,若由其跟据项目技术条件自行提炼,存在遗漏、误判、理解偏差的风险,交货产品质量及交货期难以得到保证,进而影响项目整体交付进度。
3.采购立项: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及技术要求,结合供应商供货范围展开提标准备工作,提前查阅历史价格,为控制及降低成本打好基础。同时提前展开技术交流及偏离确认,节省采购周期,进而缩短交货周期。
4.招标定标:采购部门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专家根据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对采购物项的价格、交货期及其他技术要求进行评审并经过多层审批完成定标工作。该阶段经常需要多轮报价及技术讨论,
以实现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5.合同评审及签订:受外贸业务合同种类及条款繁杂所限,在招标阶段仅确定价格及交货期等合同主要组成部分。为避免争端及偏差,在这一阶段需要与供应商针对合同执行及双方责任等细节问题通
过多轮商务谈判达成一致后,方可签订采
购合同。
6.合同执行:采购部门在该阶段按照要求对产品的质量、制造周期、运输周期进行监督及管控,及时汇报并解决影响合同执行的任何问题,并对项目交付后由于采购物资产生售后问题负责。
二、外贸采购的主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1.国际市场采购价格波动。(1)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较大。由于大型制造企业总体成本中材料费用占比最高,且项目的投标工作与生产材料的采购存在时间差,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其利润形成很大冲击。以应用广泛的钢材及焊材为例,近期作为原料的铁矿石、废钢、合金矿石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进口供应商生产成本上涨,实际采购成本水涨船高。通过了解采购成本构成的基本要素,可以将价格的变动控制在公平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在库存量与库存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国际原材料价格走势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大规模合并采购也有助于采购成本的降低。
(2)贸易形势及国家政策变化。由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随着全球贸易增多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反倾销案件的持续增加,技术保护壁垒的普遍存在,进口关税及反倾销税的变化与调整将导致采购成本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可预知的变化。针对以上情况需对国际市场中该产品的供求关系进行有效的研究,选择与政治及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国家政策相对支持的国家或地区中的企业作为贸易对象,同时要针对企业自身需求,适当开发新的进口供应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分散形势及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3)外汇汇率变动。由于外贸业务需用外汇计价,因此存在较大的外汇风险。该风险涉及交易双方,如果进口付汇的汇率在付款时高于合同签订时,进口方将蒙受损失,其实际采购成本将会增加;如果进口付汇的汇率在收款时低于合同签订时,进口方将赚取收益,其实际采购成本将会降低。因此,可以通过根据结算货币的汇率变化趋势,适当地调整付汇时间,并适量储备外汇,以规避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或赚取汇率收益。
外贸流程2.影响采购周期的因素较多。(1)供应商生产周期不稳定。满足项目要求的国外供应商大多为历史较为悠久的大型企业,易出现生产过程中设备损坏及维修造成停工停产的情况。由于国外相
关部门对于工作时长的限制,较多的假期安排及较为高昂的人工费用,导致交货期在出现延迟后很难得到有效改善。由于部分优质国外供应商涉及业务面较广,并优先满足其所在国家的内部需求,根据
其产能及实际排产情况,交货期存在较大波动可能。为形成抵御供应商延期交货或生产周期延长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积极开发国际优良供应商,扩宽采购市场及选择空间,努力创造供应商良性竞争环境。
(2)供应商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由于大型制造业的特殊性,其严苛的技术条件、大量的试验需求及严格的质量要求等客观因素,供应商在制造过程中易出现质量不合格、检测报告出具延后导致无法按期交货的情况。同时受企业人员安排及项目成本限制,安排专业人员在供应商生产工厂监督制造过程具有实际困难,导致质量监管难度较大。企业可以通过在签订合同前出具系统且专业的质量控制计划并要求供应商严格执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并降低由此引发的采购周期延长风险。
(3)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海洋运输因其货物运输量大、对货物尺寸适应性强、费用低廉等特性,在大型制造业涉及的物资跨国运输中占主要地位。但由于海洋气候和季节性影响,其遭遇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陆运及空运高,同时船只碰撞、触礁、搁浅等海损事故频发。由于海运路线途径国家及地区较多,导致其受战争、罢工或国家禁令及军事管制措施等特殊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选择资信较好的船东企业、订立完善且明确的运输条款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同时通过合理范围的海上运输保险可以在发生损失时获得经济补偿。
三、合同签订存在诸多法律风险1.主要合同条款规定不明确。根据采购物资及合同双方协商情况的不同,合同条款及内容会有很大差异。签订合同前若对于其性质、名称、数量、价格、质量标准等重要条款约定不清会导致合同中相关条款争议或无效引起的合同双方损失。因此应当按照实际情况清晰合理地设置条款,针对易出现争议的事项加强双方沟通并留存相关文字证据,防范合同约定不明导致经济损失和法律后果的风险。
2.合同用语使用不当。由于国际贸易的语言限制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易造成理解偏差和表述不清,从而留下风险及隐患。因此对于合同中的重要条款,要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不使用模糊或有歧义的词语,对于双语合同更要保证严格对应,防范表述不恰当或不准确导致的法律风险。同时加强合同审核环节的管理,由采购部门、法律部门、财务部门等从不同角度审核合同内容,使合同更具有规范性与
合理性。
·
·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