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摘  要]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将自己的语言功底全面展现出来。小说围绕祥子展开,以祥子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作为主线,逐层深入,将北平市民社会的真实情境呈现出来。其语言艺术性突出,遣词造句讲究、凝练,选择笑中含泪的叙事笔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彩。
[关  键  词] 语言;《骆驼祥子》;老舍;特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分析
曹 靓
众所周知,老舍的每一部作品里的语言均被学者们进行过深入研究,有的作品甚至被学者们列为典范,这主要归功于老舍长时间积累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北京口语。而《骆驼祥子》是北京市民语言的代表作品,在问世之初就备受学者重视。叶圣陶是关注并研究《骆驼祥子》语言特的第一人,其在《骆驼祥子》连载第一期时就撰写了对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评论的文章。在这之后,周作人以及毕树棠等人也对《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进入新时期后,学者们差不多都延续之前的路线研究《骆驼祥子》的语言特,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精细的研究。
老舍作品的语言富有醇厚、清新、隽永、俗白的特点,他继承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其知识渊博,
有着扎实的语言基础。在创作之初,老舍更加注意自主语言的表达,随着小说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老舍意识到小说的语言应尽可能做到有力、简洁、可读,应“烧出白话的真正香味”。《离婚》是老舍语言风格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部作品充分呈现了白话的力量,实现了叙事语言的个性化、人物语言的性格化。《骆驼祥子》中,老舍的语言既有深厚的悲剧意蕴,又有幽默的喜剧特点。他融会贯通了民间口语里鲜活的语调、声音、词语、气势以及句式,既为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地方彩,又赋予平淡的文字以鲜活、自然、恰当、亲切的气息,盘活了《骆驼祥子》的语言,使其灵动出彩,引人入胜。
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老舍对老北京的市民生活十分了解,他善于用生动简洁的口语刻画人物,其笔下的人物只要一开口,读者就可以马上获取他的身份,这是因为老舍熟稔语言运用的规律,且在下笔之前就反复琢磨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就好比镜子一般,能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呈现出
来。能否让人物的语言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相符,对于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而在这方面,老舍的《骆驼祥子》取得了成功。
在阅读完《骆驼祥子》之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虎妞而非祥子,在刻画虎妞这个人物的时候,老舍使用的语言精彩绝伦,充分展现了虎妞丑陋、泼辣、粗俗的性格特征,老舍笔下的虎妞是独特的、空前的。以虎妞诱惑祥子的这段情节为例,“不喝酒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
死你!连我也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此处虎妞说的话就充满了心机,她并非低声下气地劝祥子饮酒,在说话的同时态度咄咄逼人,还给祥子以不识抬举的警告,用“傻”和祥子拉近距离,紧接着又跟祥子说“连我也能喝四两呢”,不给祥子拒绝她的机会,考虑到面子问题,祥子不会拒绝虎妞喝酒,这样虎妞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这只是个劝酒的对话,短短的几句话却在逐层推进,在呈现虎妞老谋深算的同时,刻画了一个泼辣霸道的虎妞,充分呈现出虎妞对祥子充满好感,精炼而又富有力量的语言,这并非所有作家都可以做到。
祥子是故事的主角,老舍在刻画祥子时并未安排太多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祥子这个人物不重要。众所周知,祥子来自农村,憨厚老实,在《骆驼祥子》中祥子话比较少,这就反映出祥子孤僻、沉默寡言的性格特点,这对呈现作品思想、铺陈故事情节是极为有利的。在刻画孙侦探成功了祥子辛苦攒的三十余块钱的时候,祥子说道:“我招谁惹谁了?!”十分清晰地呈现出祥子气愤、委屈、无奈的心境,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明和祥子这种保守、封建的小农经济意识之间的冲突,祥子怯懦畏事,无法发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唯有悄无声息地忍受着。伴随着处境的改变,人物的语言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祥子的
018《名家名作》·评论
心境变得堕落之后,仅仅会说:“你和先生说说,帮我一步,等我好利落了再来上工。”随着祥子处境的
变化,其语气与语言也随之出现变化。由此不难看出,在对人物语言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老舍一方面会思量在不同环境下同一个人物的语言会伴随人物处境以及性格的改变而出现改变,另一方面会思量人物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经历、身份以及性格等诸多因素。所以,老舍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有鲜活的个性。
二、笑中含泪的叙述笔调
老舍的幽默源于自己对北京文化的传承以及长时间在北京市民阶层生活所获得的体验,幽默的风格是彰显老舍文学个性的一个方面。老舍通过塑造幽默风格,诠释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彰显个人的语言特。但必须强调的是,老舍的幽默仅仅是文学创作的方式之一,并非玩世不恭、嬉皮笑脸,其幽默风格极具艺术性、思想性,会让人觉得慰藉、充满暖意,是先笑后悲含泪的笑。老舍语言的幽默出自其个人独特气质以及老北京市民文化环境长时间的陶冶。所以,在创作伊始,老舍就使用幽默的叙述笔调,通过诙谐轻松的语言将悲惨的主题揭露出来,此为其独特所在。通过对老舍早期的作品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其中滑稽、幽默的笔调,就算是之后因为文学素养的不断累加,叙述方式的成熟度不断提高,老舍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依旧会使用幽默的风格。
对于老舍文学语言的幽默风格,大量文学研究者都展开了深入研究。在《老舍的风格与幽默》里,徐德明探讨分析了风格和幽默,从而归纳汇总出老舍作品幽默风格的呈现方式,即:一种特殊的情感体
验,由趣味判断而价值判断。《老舍与中国现代幽默思潮》以及《老舍的幽默艺术特征》对老舍幽默的文学风格进行介绍,其强调老舍式的幽默具有互补性、多元性的开放特点,与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幽默风潮相关联,反映出老舍在一定意义上比较认可这一思潮,希望超越这一思潮。
老舍的作品是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对立的大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其作品批判的是新旧交替的大环境下市民行为的“可笑性”与小市民思想。作者的笔调幽默,态度温和,并未全盘否定人物的可笑性,而是为其留了后路。老舍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归功于老舍懂得自我反省。在后续创作的过程中,老舍领悟到自己前期创作的作品如《二马》《老张的哲学》太过油滑。伴随老舍思想的逐步精进,老舍的文学语言变得愈加富有张力,幽默风格也随之得到了改变。自《离婚》起,老舍便为源自北京市民世界的幽默以及趣味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即生活化,从人性冲突中寻得喜剧气息,从而得到浓厚的思想底蕴,让幽默变成具有温情彩的批判,在艺术表现上寻分寸感与节制性。在这方面,《骆驼祥子》成功地做到了,该作品并非故意在文字中彰显滑稽元素,而是从事实本身出发散发幽默可笑的彩,而非从文字中硬挤出幽默彩,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已走向了成熟。
悲剧向人们呈现的是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后的样子以及命运,与人物相抗争但是人又抵抗不了命运的过程。在《骆驼祥子》里,老舍便暗示过人物命运的悲惨性。“愚蠢和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对于祥子而言,拉车是其唯一想要做的事,也是其认为可以自由、独立、体面地在城市生活下去的唯一方式。然而,命运的捉弄让祥子的梦想屡屡破灭,使骆驼变得越来
越堕落;小福子考虑到自己父亲以及两个弟弟的生存,不惜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出卖肉体,最后忍无可忍自杀身亡;虎妞向来泼辣、霸道,但是也未曾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难受身死……上述有古希腊悲剧特点的人类悲剧的宿命,均为老舍口中的残忍和愚蠢。但是,老舍并未只是呈现悲剧,而是出悲剧的根结所在,呈现出悲剧的深层次意义。
在《骆驼祥子》这部作品中,老舍并未彻底摒弃掉幽默。虽然《骆驼祥子》的主调是悲剧,但是老舍在作品的开头未鼓盆而歌,而是将幽默彩穿插进对人物悲惨命运的刻画中,以作品情境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为切入点,巧妙地投射出幽默的视角。近乎夸张地描写虎妞的外表、祥子具有的部分可笑、愚笨的性格特点,虎妞欺骗、诱惑祥子的场景,均富有喜剧韵味。挖掘悲剧人物的喜剧元素,既有利于强化作品的多重义域,又有利于加深人物的性格彩,将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通过喜剧和悲剧相结合的艺术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作品基调的底蕴,提高作品的美学境界,彰显老舍的创作思想与态度,拓宽读者的阅读视野,使读者回味无穷。
三、生动而又纯正的北京口语与方言
1942年9月,在给日本学者竹中伸的《骆驼祥子》日译本写序文时,周作人提到,在语言方面,随笔与新小说是对中国传统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老舍可以娴熟而又准确地使用北京方言,其中以在人物语言方面最为
019
突出,这既加深了小说内含的生活气息以及地方性彩,又有助于彰显人物鲜明的特点。而这,便是老舍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根结。
《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极具京味特,喜欢它的读者既青睐于该作品的语言风格,又注重其现实主义内容。大量研究人员在通过一番研究之后指出,在创作《骆驼祥子》的过程中,老舍用到的词汇有许多源于有浓厚底蕴的老北京方言和口语。老舍通过提炼并加工世代相传的北京市民语言,将其用于作品内,使作品充满艺术气息与生活气息,向世人逐步呈现北京人的生活画卷。而这幅画卷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除了充满绘画美外,还具有音乐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实际上,《骆驼祥子》在问世之初就因为自身具有生动、淳朴的语言特而受到了文坛的广泛关注。1936年10月,叶圣陶在阅读了这部著作的第一章内容之后就写了一篇名为《北平的洋车夫》的评论,他对该部著作具有的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予以高度赞美与感叹,并对文内纯粹的口头语言美进行了肯定,他认为此为老舍文章的整体风格。老舍选择民间的口头语言材料作为文字材料,对其进行加工修缮,得到了自然而又简洁、鲜活而又明快的口头语言,其强调文字要像没有波澜却清澈、平静的湖水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老舍不重视语言的华丽,他认为口语的表达应该简洁、直接。而从书面的方式阐述口语来看,在历经长时间的语言实践之后,老舍主张妥帖美、自然美,在平淡的文字中
增添新鲜、活泼、亲切、恰当的韵味,从容运用口语。所以,《祥子》的言语是充满活力的,可以朗诵的。在阅读这部作品时,读者会由于作品的语言以及内容而被感染到,通过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语言让人加深对作品深层意义的理解与认知。唐弢认为,老舍对作品刻画的人物相当了解,通过生动的北京口语以及朴素的叙述笔调刻画出具有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以及有地方彩的生活情境。无论是在语言的精简凝练上还是在写实手法的运用上,老舍均是成功的。
北京是老舍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写剧本与小说的过程中,老舍一方面使用了质朴、幽默的语言,另一方面使用了北京方言里的词汇,赋予作品以浓郁的“京腔”彩,并逐步形成了老舍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以《骆驼祥子》为例,该部著作里运用了大量“京腔”。比方说,“你上哪儿我也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这句话出自虎妞,“不论秧子”的意思是无论是谁的意思,属于北京方言,此话富有地域彩,既将虎妞的泼辣与强势呈现得淋漓尽致,又表达了此时祥子无奈的处境。上述用语、用词在质朴中又夹杂着浓郁的京味,刻画的人物不同,描述的语气、所用的语言也存在差异,自然表达出来的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老舍熟悉北京方言,且自身的艺术修养较高,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新的感情与新的生命寄予在表面上看似平淡的词汇中。也就是因为浓郁的老北京话通俗易懂、质朴,使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会不禁为之吸引,从而获取美的感受,此为老舍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
四、结语
在《骆驼祥子》的语言表达中,不难发现老舍的语言特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笑中含泪的叙述笔调、生动而又纯正的北京口语与方言。只有了解并感受老舍作品的文化背景,才可以获悉人物的双重性格以及老舍作品的内层含义。通过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使小说变得既通俗易懂,又富有生活气息,再辅以生动而又纯正的北京口语与方言,使用笑中含泪的叙述笔调,让作品平易近人又不失隽永,颇受读者的喜欢。
剧本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雪涵.论歌剧《骆驼祥子》口语化语言风格的合理性[J].百花,2022(7):23-26.
[2]李丹.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特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9):121-123.
[3]刘璎莹.《骆驼祥子》语言风格及其文化内蕴分析[J].今古文创,2020(40):10-11.
[4]戚佳鸣.《骆驼祥子》中“乡土语言”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译本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0(2):98-100.
[5]唐玉福. “化境”论视角下《骆驼祥子》“京味”语言在两英译本中的翻译对比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曹靓(200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