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如何对⾓⾊的内外部特征进⾏艺术构思
谈演员如何对⾓⾊的内外部特征进⾏艺术构思
【内容摘要】演员在对剧本和⾓⾊进⾏阅读和分析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此基础之上激起对⽣活中类似⼈物的联想,并且以⽣活中所积累的各种素材作为补充材料,经过对⽣活素材的筛选,通过想象的加⼯⽽构思出⾓⾊形象的蓝图。对⾓⾊内外部性格特征进⾏具体、细致地构思是为了演员在舞台上创造出鲜活、⽣动的⾓⾊形象,为在舞台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演员⾓⾊内部特征外部特征艺术构思
如果把分析剧本看作⾓⾊形象创作的起点,把舞台演出视为⾓⾊形象创作的终点,那么构思则是⾓⾊形象创作的中⼼环节,是演员的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变,是演员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进⾏具体、细致的构思伴随着演员表演创作的整个过程,表演艺术是需要反复琢磨的。演员对⾓⾊进⾏具体、细致的艺术构思需要从以下⼏个⽅⾯进⾏。
⼀、构思⾓⾊的外部形象
⾓⾊的外部形象是观众对于这个⾓⾊的最直观的感受,因此⾮常重要。演员在进⾏⾓⾊的创造时,应该在⾃⼰的⼼中先构思⾓⾊的外部形象。⾓⾊的外部形象构思是复杂的,包括我们看得见和感受得到的全
部特征,因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都是通过外部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例如,⾓⾊的⾯容、服装、步态、和⽓质、品位等。同时,对⾓⾊外部形象的构思还要考虑到⾓⾊的语⾔特征和形体动作的特征。
表演艺术家李婉芬在《骆驼祥⼦》中成功塑造了“虎妞”这⼀⼈物形象。她对“虎妞”的语⾔特征和形体特征进⾏了⽣动的处理,把“虎妞”这⼀⾓⾊形象塑造得出神⼊化。虎妞在仁和车⼚的⾸次亮相,李婉芬表演时的形体动作是从外⾯叉着腰⼤步地迈进来。“叉着腰”这⼀动作是泼辣妇⼥的典型动作。⼀般这个动作在当街叫骂,与⼈⽆理争论时经常使⽤。“迈着⼤步⾛进来”把虎妞不拘⼩节的性格展露出来。这两个动作在⾓⾊没开⼝时已经传达给观众这样⼀个信息:这个⼥⼦来者不善。可能有的男⼈还会想到,这样的⼥⼈轻易惹不起。⾓⾊台词的语⽓⾼亢激昂,语调较⾼,⽓息⽐较短促,给⼈⼀种办事说话⼲净利落、不拖泥带⽔的性格印象。但是,当祥⼦出场时,这⼀切都变了。虎妞的话语中平添了许多柔情,⾯部表情堆满了惊喜和兴奋,眼睛睁得很⼤,嘴⼀直在笑,⽽且是⼀种少⼥的窃笑,⼿⾥也⼀直在玩着⼿绢。这是很难在虎妞⾝上见到的笑,她的个性在碰到祥⼦以后像是添加了催化剂⼀样迅速突现出来。动作也⿇利了起来,先是拿凳⼦,然后倒⽔,急切地问他到底发⽣了什么事,像是⾃⼰出了事⼀样。⾓⾊的⼼理通过外部形体动作很准确地显现在观众⾯前――虎妞喜欢上了祥⼦。所以,准确的⾓⾊语⾔特征和形体动作特征的构思与运⽤可以帮助演员对⾓⾊形象的塑造。
对⾓⾊外部形象的构思⾸先要使⾓⾊符合⼈物的时代特点,即⾓⾊的时代感。每⼀个时代的⼈都有着各⾃不同的特点,⽽每个⼈在⾃⼰成长的不同时代也会有其鲜明的特征,从服装、步态、⽓质到⾏为
⽅式都会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痕迹。
其次,对⾓⾊外部形象的构思要符合⾓⾊的内部规定情境,即⾓⾊的精神⽣活情境,包括⾓⾊的⽣活⽬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爱好等。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思想和爱好,同⼀个⼈在不同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特质。⼈的精神⽣活不是⼀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精神⽣活的变化也会体现在其外部形象上来,如服装⾊彩的不同、⾏为举⽌的细微变化等。
演员进⾏⾓⾊外部形象的构思时,还要注意到⾃⾝的条件和创作的可能性,⼒求将⾓⾊的构思设计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在舞台上,并在舞台体现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丰富构思。
⼆、对⾓⾊内部特征的构思
演员在进⾏⾓⾊形象的构思时,理所当然地会以⾏动来呈现舞台形象。这是以⾓⾊的语⾔和⾏为⽅式为基础的。实际上,⾏动过程展现的是⼈物的内⼼活动过程。为了在表现⼈物的内⼼时做到真实,绝不应该脱离⾏动去体验⼈物的内⼼世界。
剧本的特点
不同的⾓⾊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内⼼,不同的内⼼就会有不同的外部表现形式。虽然⼈的内⼼世界是看不到的,却是可以体验得到的,这⽆不都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说脸红,是因为害羞,还是害怕,⼜或者是尴尬呢?说话声⾳很⼩,是因为不好意思,还是受到惊吓,⼜或者是⼼⾥难过呢?归根结底,⼀切的形式都有内容做⽀撑,否则⼈物的形象就失去了灵动的⾊彩。
对⾓⾊内部特征的构思也是要符合内外部规定情境制约的,是合乎⾓⾊性格逻辑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易⼘⽣后期象征主义剧作《建筑师》最令⼈称道的是对主⼈公――建筑师“索尔尼斯”的内⼼世界的刻画,时光的流逝让他⽆法承受年⽼体衰对精神世界极致追求的限制。当崇⾼的理想被现实轰得粉碎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怀疑理想?当我们在现实中获得了所谓的成功,我们是否该⾃我审视?从第⼀幕开始,功成名就的索尔尼斯就陷⼊了极度的苦闷之中。他的建筑事业从妻⼦艾林家⽼房⼦冒出了头,索尔尼斯发现它的烟囱裂了⼀道缝后,放弃了去维修的念头,却不由⾃主地期盼着⼀场⼤⽕。索尔尼斯不明⽩,他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最好是在冬天的正午,他会带着艾林在户外坐雪橇。偏偏事与愿违,⼤⽕在⼀个冰冷的夜⾥轰然⽽⾄……
“索尔尼斯太太:(伤⼼起来)哈尔伐,⽆论你盖多少新房⼦,你永远不能再给我建⽴⼀个真正的家!
索尔尼斯:(横穿过屋⼦)唉,那么,咱们不必再谈论这事了。
索尔尼斯太太:咱们向来不谈。你经常回避这件事。
索尔尼斯:(突然⽌步,瞧她)我?我为什么要回避这件事?”①
那么,演员应该如何去构思索尔尼斯的这种“苦闷”呢?在现实⽣活中,他是成功的,却没有给他带来那种理所应当的快乐。⾸先,就是家庭幸福感的缺失。⼗⼏年前的⼀次⽕灾,索尔尼斯和妻⼦艾林从此
变成两个寂寞的⼈:不能沟通,回避着⼀切沟通的可能。他取得成功的代价是⼀段⼈⽣幸福爱情的消逝,以及双⽣⼦的夭折。像这样的⼈⽣经历会给他的内⼼带来什么样的创伤?索尔尼斯“横穿过屋⼦”带着⼀种什么⼼绪,他“突然⽌步”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这就需要演
内⼼带来什么样的创伤?索尔尼斯“横穿过屋⼦”带着⼀种什么⼼绪,他“突然⽌步”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这就需要演员在受规定情境的制约下,借助对⾏为⽅式的构思和选择,表现出藏在⾁眼之下的⼼⾥内容,并且传达给同演者和观众。
“这滋味好像我前胸有⼀块⽪开⾁绽的⼤伤⼝。我的助⼿和仆从不断把别⼈⾝上的⽪⼀块⼀块撕下来,给我补伤⼝!然⽽我的伤⼝并没有治好――永远不会好!唉,我简直⽆法告诉你,有时候伤⼝把我折磨得怎样的痛苦。”②那些“助⼿”“仆从”是索尔尼斯想象出来的,绝对服从他的意志,他指挥他们如何去击败对⼿们,正⾯的抑或是不择⼿段的,终于让他成为公认的伟⼤建筑师。年轻时的野⼼勃勃也许冲淡了对家庭幸福的渴望,年⽼时他终于看明⽩了:索尔尼斯,你⽋下了债,你的债主是你⾃⼰!他没有办法改变⾃⼰的本性,索尔尼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他绝不会被任何⼈挤下台!我们看到,索尔尼斯眼中成功的滋味是“⽪开⾁绽伤⼝”⽽且“永远不会好”,应该怎样去表现这种来⾃精神世界的“痛苦”呢?⾼处不胜寒,索尔尼斯⽆法忽视内⼼的悸动――早已孤独的⼼。因此,演员可以据此联想,是否应该⽤敏感⽽沉寂的思考来表现痛苦,还是⽤有节奏的踱步来表现孤独。
希尔达的出现是索尔尼斯敢于直⾯⼈⽣的契机。在这⾥,演员体验⾓⾊内⼼世界的时候要明确⼀点:索尔尼斯在⼼⾥是如何认同希尔达的。希尔达⼗分了解索尔尼斯,还表达出了狂热的爱意,难道他们是恋⼈吗?情⼈?朋友?或是分裂的⾃我?剧本中两⼈的关系像谜⼀样。希尔达就像他的影⼦⼀样,他的内⼼中的想法(包括他潜意识中不愿被⼈所知的想法)都被她⼀针见⾎地指出来。照索尔尼斯的本性来说,在他的内⼼已封闭很久的状态下,他会对此感到特别的恐惧。但是,恰恰相反,索尔尼斯兴奋不已,他甚⾄迫不及待地要同她交流。那么,我们可以认定,希尔达是索尔尼斯审视⾃我的见证⼈,也是他的指路⼈:索尔尼斯带着花环爬上了⾼⾼的塔楼――坠地⽽死。
“希尔达:(好像着迷似的暗⾃得意)然⽽他究竟爬到了顶上。我还听见空中弹竖琴的声⾳呢!(把围⼱在空中挥舞,热烈狂呼)我的――我的建筑师!”③索尔尼斯是⼀个⽼⼈,但对理想的追求保持着⼀颗年轻的⼼;索尔尼斯是⼀个成功者,但⼈⽣幸福的缺失让他备尝失败的滋味;索尔尼斯是⼀个野⼼家,但时光的流逝注定他的⼈⽣也就归于平淡。
演员对这样⼀个⼈物进⾏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演的是⼼”,对⾓⾊的内部特征进⾏构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且,这个⼈物的⼼理特征与外部特征并不⼀致,却是统⼀的,此时演员可以把“对⽐”作为构思的⼀个切⼊点。⽐如说⼀个⼈他的实际年龄和外貌特征可以很⽼,从⾓⾊本⾝出发,设计他的语⾔、眼神、⼿势、步态等⽅⾯却是很年轻的。不过这
种“年轻”服从客观实际的“⽼”,同时⼜反衬出“年轻”影响着“⽼”的表现。换句话说,对⽐不是为了突出⼈物的表⾥不⼀,⽽是反其道⽽⾏之,⽤对现实充满巨⼤落差的内⼼去弥补外部客观存在。这似乎削弱了⼈物内⼼世界的独⽴性,可是却把主动权和选择权都交给了⼈物⾃⼰。
演员要深刻地洞察到⼈物的内⼼,因为⼈物的内⼼往往是复杂的,也许⼀个眼神就包含了千⾔万语。当⼈物要克制⾃⼰的痛苦时,当⼈物要表达⾃⼰的愤怒时,当⼈物要摆脱某件事情的纠缠时,是否折射出⾓⾊的情绪变化,⽽演员⼜该如
何去⾯对和适应。这些都是⾓⾊的⾃我交流。所以,在探寻⾓⾊的内部体征时,要尊重⾓⾊本⾝的选择,同时要顾及到⾓⾊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内外部性格特征进⾏具体、细致地构思是为了演员在舞台上创造出鲜活、⽣动的⾓⾊形象,是为在舞台表演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