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一般要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我国的行政单位,是根据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国防力量,有利于对全国经济进行有计划的统一领导,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加强基层权利建设等原则而划分的,有如下三级: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宪法还规定:必要时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数目众多,识记困难,但又很重要,是以后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和引导。
  一、地名诗识记法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
  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此歌诀参照了周恩来同志将我国行政区的名称编成的一首七言诗,简洁明了,诵读朗朗上口。【注:第一句是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第二句是指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新疆(“疆”与“江”谐音)、辽宁、宁夏、青海、陕西、甘肃;第三句是指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第四句是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第五句是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还有一首新“中国”诗也很绝妙:
  三北两广两宁山, 五江川贵福吉安。
  四南藏蒙青陕甘,港澳重上天台湾。
  这首新“中国”诗同原“中国”诗相比,更简明地概括了我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注:第一句是指北京、河北、湖北、广东、广西、辽宁、宁夏、山东、山西;第二句是指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新疆(“疆”与“江”谐音)、四川、贵州、福建、吉林、安徽;第三句是指云南、海南、湖南、河南、西藏、内蒙古、青海、陕西、甘肃;第四句是指香港
、澳门、重庆、上海、天津、台湾。】
  二、地理方位识记法
我国的四个直辖市  1.位于东北3个省: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
  2.位于北部边疆1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4.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省和直辖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5.位于南部沿海的7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
  7.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拼图比赛法
  此方法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积极性最高的一种方法。让学生提前准备中国省级行政区拼图(内附参照图纸,小幅1.00/份;大幅2.00/份),开始学生要参照图纸或根据省区轮廓,拼得比较慢;但是三遍过后就很快了,此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及大致的轮廓。
  四、图形记忆法
  1.东北三省呈一斜线排列(注: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
  2.黄河中下游42市以太行山与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注: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
  3.长江中下游61市以长江为特征对称分布(注: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
  4.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分布(注: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
  5.西南3省呈三角形排列(注: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五、空图填注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哪个知识点最终还要落实到图上和题目中,所以在实际
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空图填注法,事先准备三张空白中国政区图,课本P91.8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本填写;填充图册P4学生尽量不要看书填写;最后一张空白政区图以试卷形式呈现,规定学生在10分钟内不看书完成,并上交、批改。空图填注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说出中国行政区名,而且能够写出来,并落实到具体位置。
  六、猜谜语法
  银河渡口——天津碧波万顷——青海
  船出长江——上海宝地——贵州
  十一月逢中秋——重庆
  巧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学生既要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又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知道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内容不“深”却“多”,是一个教学难点,所以要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记住如此众多的地名及其空间分布,争取在中考地理会考中取得好成绩,也为日后高中地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要求一线地理教师多些思考,采用好的且切实有效的方法。我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方法作了如上的探究和总结,作为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