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0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一、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方式影响区域发展
(1)当今世界上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表现:提高运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扩大活动空间和城市辐射范围,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2.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区域发展
(1)交通线、站点和枢纽的布局改变会改变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影响区域发展。
(2)各种运输方式组合、交织形成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了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了连绵的城市密集地区,加强了区域间的沟通,缩小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二、区域发展影响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它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水平。
2.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3.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是互动的。交通建设会改变区位条件,进一步对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又促进了交通建设。
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适用性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
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能耗高、运费较
短途、量小及易死亡、变质
的活物和生鲜
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受
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投资大、灵活性差、占地
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大宗笨重货物、长途运输,
如矿石、煤炭等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
差、受航道的水温状况和
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大宗笨重货物、长距离运
输、运输时间要求不高的货
物,如矿石、粮食等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运费高、能耗大、
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
高、易受天气影响
贵重、紧急、数量不大的货
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连续性强、
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维护成本高、
设备投资大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
体、液体货物
5.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多、快、好、省(比较对象为:海运、河运、铁路、公路、航空五种运输方式)
多:指运量大。运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快:指速度快,运输时间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好:主要指灵活性、连续性强。灵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连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省:指运费低廉。运费由高到低依次为: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主题11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
一、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1.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2.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战略到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
3.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继续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长江
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涵盖范围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和上海、重庆2个直辖市。
2.地理背景
自然条件:
优越的气候条件: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丰富的水资源:长江年径流量丰富,中上游地区水力资源充足,下游地区河湖水网密布,通航里程长。
多样的地形:自西向东覆盖的主要地形区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丰富的矿产资源:云南省的铜、铅锌矿,贵州省的煤、汞、金矿,四川省的天然气,湖南省的锑矿,
江西省的钨矿,湖北省的铁矿,安徽省的煤矿等储量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便利:基本形成由水运、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拥有重庆、武汉和南京三大内河航运中心和上海的上海港,具有通江达海和多式联运的优势。
人口稠密,城镇密集:自西向东分布有成渝城市、长江中游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它们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农业基础好:四川盆地是重要的粮仓,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产业集聚,工商经贸活动繁荣,经济基础雄厚。
内部关联互补性强,发展水平呈现梯度分布格局。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河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的交界处,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主题12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一、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主要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上安全权益和海洋科学权益。
2.海洋政治地理空间划分为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
3.领海宽度不超过12海里。
二、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1.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意义:
(1)有利于破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缓解土地的压力、能源和粮食的危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2)有利于高效整合开发陆海资源,促进陆海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产业统筹发展、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以及海洋科技的发展。
(3)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和科学开发利用意识,促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维护和捍卫海洋权益,参与海洋国际制度和秩序的建设。
3.海洋资源按照属性分,可分为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
三、南海诸岛和钓鱼岛
1.南海诸岛位于我国最南方,分为四个岛,即东沙岛、西沙岛、中沙岛、南沙岛。
2.最晚从唐宋时期开始,南海诸岛就已纳入我国政府的管辖范围。
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岛东北方向。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和飞屿等71个岛礁。
四、海洋政治地理空间划分及海洋权益
1.请在下图中合适位置标出: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以及领海基线
空间划分范围海洋权益
内水领陆内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
域,即领陆内的所有水域和内海
沿海国享有与对领陆同样的主权,其他国
家的船只未经许可不允许驶入
领海领海基线外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是沿海国的领土,沿海国对其享有主权,其他国家船只享有无害通过权
毗连区领海基线外不超过24海里,即领海
外至24海里处的海域
沿海国可对违反海关法律等事项行使必
要的管治权的特殊海域
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外不超过200海里,即领
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海外至200海里处的海域
沿海国对此海域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
和其他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海上航行、
飞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公海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岛的
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不受任何国家全力支配,各国均可使用
国际海底区域各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
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
——
2.海底地形与海洋资源
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脊
特点大陆向海洋延伸部
分,平坦,深度不
超过200米
大陆架外缘
的巨大陡坡
海底狭长洼
地,海底最深
的部位
洋底的主体
部分,面积广
绵延的海底
山脉
主要矿产石油、天然气————锰结核海底热液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