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调查研究制度高中课程改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意义和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2014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和国家尤为重视。2014 年在上海、浙江率先启动,2017 年在全国其他省市全部推进,最终使有中国特的现试招生制度在 2020 年基本建成。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2016 年 5月 25 日,湖北省制定了《湖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既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重要话题,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实践面临的焦点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学校有效实施不仅关系到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落实,而且关系到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但高中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对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很多理论困惑,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的规范性、操作性等关键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在实践中遭遇困境。
  研究这一课题,既是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规范与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的教育功能,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高中学校教育目的实现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指为了改变当前教育的弊病,让素质教育真正硬气起来,针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自2018级高中生开始,改革主要亮点内容包括:取消文理分科、招生录取方式变化、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和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采用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等五个方面。
  2、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一个独特个体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身也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内在、有机、互融的整体性素养,是个体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特点的总称。
  3、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学生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基础,通过对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采取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综合素质评价是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具有中国特的词语。国外没有"综合素质评价"对应的英文,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会体现在学生评价环节。
  具体来讲,美国的基础教育大力推行“学生本位评价”,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
  英国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教育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和改革。在“第三条道路”政策里提出:教育评价应该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日本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生评价体系,比英国还早了20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学生发展情况给予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育内容。
  2.国内研究综述
  综合素质评价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中的焦点与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研究
周灵(2016)以教师为视角,具体对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遇到的困境进行研究。从教师
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认识到客观方法上的困境,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
郑楠(2011)在新课程改革之际,以安徽省为案例通过对样本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