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屏世界2021/3崔雪莉
当代网众的体性迷失现象浅析
阴王艺霏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社交网络的用户量持续上升,意见极化、网络暴力等社交网络体性迷失现象也随之增加。文章主要根据国内外针对体性迷失现象的研究,讨论体性迷失带来的问题,并对网络上的体性迷失事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为如何规避体迷失现象的形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性迷失意见极化网络暴力媒介素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普及,网络空间成为除现实空间之外人们舆论表达的又一大阵地。过去,人们的公共意见表达场所是咖啡厅、沙龙、社交舞会等地。而现在,资讯获取、意见交流、事务讨论与情感表达等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完成。至此,新的“公共空间”形成。与此同时,由于网络平台自身的特点,负面情绪和错误观点很容易被放大与传播,甚至影响到他人原本的观点,而传播者却不自知;在情绪传染的作用下,迷失变成一种体行为,这便是当下网众的“体性迷失”现象。
体性迷失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体思维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一定数量的成员为了大家共同接受的目标,根据一定的行为准则来行事的团体,在体中无意识地模仿、个性消失和众极端化的现象。在体当中,当集体的概念被强调,个人的身份则被隐藏,这时去个体化现象便随之产生。在体中,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体中的一份子存在着,所有的行为举动都不再代表自己,这时就加大了非理性的行为倾向。体思维是体性迷失的心理机制。
当这些个体对某一事件做出反应时,体中的其他人也会对其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并不是独立思考后得到的产物,而是和他们刚刚听到的声音有很大联系。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回声室效应”,指的是意气相投者聚在一起,同声相求,相互反馈,不断互激,因此使人容易放松警觉、轻易盲从。在这种现象的作用下,人们的意见与观点就变得越来越分化、极端。同声相求必然带来“比嗓门”的
效果,在同一个嚷嚷的屋子里,人们听到的总是那个嗓门最高的声音。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所有的人都会把嗓门越拉越高。
当嗓门越来越高,人们离最初的观点也越来越远,“体极化”现象便随之产生。体极化现象由詹姆斯·斯通于1961
年提出,指在体决策中个人观点可能会更加冒险,也有可能更加保守,这导致意见的极端化。在不断互激、互相作用的情况下,个体性的迷失转变为体性的迷失。当体极化现象发生时,标志着体性迷失由心理机制、作用过程到结果产生的一个完整过程的结束。
国内研究。体性迷失对体思维、回声室效应和体极化这三种现象所构成的连贯环节做出了概括。该理论最先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彭兰在文章《氓的智慧还是体性迷失》中提出,其意义为:在网络体心理作用下,个体会丧失理性,会导致集体性的或愚笨、或疯狂、或盲从的现象。这种体性迷失现象在网络领域具体表现为意见极化与网络暴力等问题。
体性迷失带来的问题
意见极化与社会割裂。人们生来就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原先认知相符合的信息,很难去接受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信息,并且由于现代网络社会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出现与运用,更加剧了这种现象。持相似意见
的人在网络上认识以后,形成自己的“意见部落”,他们不断交流与互融,与观点偏离的其他意见会被忽略,而原有观点则被极度强化,成为这个部落的标签。人们在寻自己的意见部落时,容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多样性,转而被标签吸引,参与人数较多的部落里进行讨论与交流。这很容易带来观点的匮乏,最终很容易产生意见“两极对立”的局面。
如对于“种族歧视”这一问题,社会中本来有很多种观点,如不支持种族歧视、支持种族歧视以及对该问题持观望态度的观点。可是当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激愤的讨论时,就加剧了原本的感情倾向,很多持观望态度的人被说动,转而加入极端的一方中。这大大地激化了原有的矛盾,把原本意见不尽相同的人们一刀切成两方完全对立的意见阵营,最终加剧了社会
管理平台
终端接触
2021/3上
的割裂。
与网络暴力。体性迷失带来原本观点的倾斜与失重。人们在非理性声音的感染下,盲目性占据上风,很容易对事件做出过激的反应,网络暴力便是体性迷失的一种产物。网络暴力指网民在网络上发表且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的言论与信息,这些言论与信息会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2018年8月20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两个13岁男生“可能冒犯了”安医生。安医生让他们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安医生老公冲过去将男生往水里按。之后,男生家属在洗手间打了安医生。双方最后报警,安医生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次日,男生家属闹到安医生夫妻俩的单位,还让领导开除安医生。安医生情绪变得很差。之后,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女医生遭到。8月25日,安医生不堪压力选择自杀,最后经抢救无效身亡。安医生事件令人惋惜的背后,是体性迷失带来的恶果。当网络上第一个人开始把错误的矛头指向安医生,并对其进行道德审判与诋毁后,广大网民的激愤情绪被调动起来,所有人都在谩骂的声浪中失去了自我思考,微弱的反对意见也被吞噬掉,最终将安医生逼到绝境,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贴出芭比娃娃断头断手的娃娃照,发布活烤鳗鱼的视频,因没有穿内衣导致在直播中走光……2019年
这一年里,崔雪莉不断地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这些亚文化的价值信息,令人匪夷所思。作为公众人物,她很快就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网民的关注与评论,有人称其低俗,有人则称其为一种女权体现。不同的声音互相作用形成了舆论场,为接下来网络暴力的彻底爆发做出了铺垫。崔雪莉事件经过持续的传播与报道,参与话题讨论的人也越来越多,观点也越来越极端。越来越多的个体受到体观念的影响、同化,成为声讨崔雪莉大军中的一员。崔雪莉在铺天盖地的批判与辱骂之中,心理防线逐渐被击垮。外界大量的质疑使其失去了生存的动力,最终被体的网络暴力打败,选择了自杀,成为体性迷失的又一牺牲品。崔雪莉自杀之后,许多人良心发现,其实崔雪莉也是事件的受害者。当同情与惋惜的声音发出后,舆论大军又变成了崔雪莉的支持者。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受到体性迷失影响的个体,在这种情况下转而投向了另一个体。更多人开始支持崔雪莉的价值观念,其中也不乏最初的“网络暴民”们。这说明体性迷失是具有多变性的,当人们对事件的了解程度越深,其先前产生的体观点可能被加强,也可能被推翻。
做有媒介素养的网民
拓宽信息接收渠道。网络传播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片面的。
许多媒体和平台出于利益,会对传播内容进行刻意的设置,比如个性化信息推送机制大大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为了防止轻易掉入别人给我们设好的陷阱,我们首先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信息接受渠道,不
轻信某一渠道的观点,要多看针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和平台的态度和意见又是怎样的,之后再做判断。
坚持批判性思维。当我们接收到某一信息时,先不要着急用固有观念来判断它。因为很多情况下一些事实只是我们以为的“事实”,它并不一定正确。比如说,“地球是圆的”这一信息,是被科学家们所验证了的事实;可在这之前,所有人还以为地球是方的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不对既有的事物保持批判思维,就不会有新事物、新思想的发展。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一名网络用户,我们要打破固有思维定式,积极思考,坚持批判性的思维。
保持观点的独立性。多数时候,人们的思考都是基于别人给出的结论或对别人行为作出的反应,而自己却很难察觉。为防止观点的相似与趋同,最终导致观点多样性的消失,我们要有媒介敏感度,对所有网络信息保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体系,只相信通过自己切身实践得来的结果,坚持不轻信、不盲信、不人云亦云的态度。
结语
体性迷失是一种对社会文化结构、社会精神状态影响极大的价值扭曲现象,其对个人、对地区、对国家都会造成或深或浅的负面影响。社会割裂、网络暴力等现象正不断发生着,所以对国家、社会的监管方要求也在不断提出,各大网络平台也逐渐要求信息实名化交流传播。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要从自
身做起,科学理性地对待所谓的“体观点”,在批判的分析过程中,保持自身观点的独立性,才能免受于网络体性迷失的影响,净化网络环境,实现国家网络和谐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彭兰.新媒体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孙晋,沈红.社交网络体性迷失现象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37-38.
[3]凯斯.R.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迈克尔·帕特里克·林奇.失控的真相[M].赵亚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管理平台
终端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