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海子简介
金中都万宁宫与明清故宫
景爱
摘要:万宁宫是金代皇帝的行宫,始建于金熙宗皇统三年(1140),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进行大规模增修。由于万宁宫地近中都城,成为皇帝经常驻跸之处,金章宗为元妃李师儿在琼华岛上修建了梳妆台。金代的万宁宫是对琼华岛及周边海子的统称,包括了今日的北海和中海。元大都大内、明清故宫紫禁城占用了金代万宁宫的部分地域,其间存在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
关键词:金代万宁宫明清故宫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4X(2017)01-0061-05
今日的首都北京源自辽南京、金中都,与此相关的是明清故宫源于金代万宁宫。前者经过许多专家学者论证,已成为学术界共识;后者却很少有人提及,许多人都不清楚,故撰此文以记之。
一、万宁宫的由来
古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古代帝王行宫园林多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金中都万宁宫即今北京城内北海公园和中海,古称海子、太液池,是由“三海大河”积水而成的池沼。
北京的河流以永定河为最大,永定河即桑干河,又称浑河,水患比较多,故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祈求平安。永定河越过燕山以后,便进入华北平原。由于河道中的泥沙比较多,常常沉积于河底,产生河道的移动。最初的永定河自三家店出山以后,是经过石景山区衙门口村东流,沿老山、八宝山转向东北,进入昌平区,沿清河东流,与温榆河相汇合,再与潮白河合而为一。后来永定河向东南移动,经田村、紫竹院、高梁河,由德胜门进入积水潭,转向南流,经什刹海、北海、中海、南海一线,又转向东南流经石碑胡同、长巷三条、芦草园、北新湾、后池、红桥、跳伞塔,至龙潭湖,在贾家花园出城,流向马驹桥,与潮白河相汇合。上述永定河的走向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一直持续到汉代。汉代以后永定河继续南移,最后移动到现在的位置。不过汉代以前的旧河道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其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在北京城区的旧河道已全部被水泥板所覆盖,变成了地下的暗河。这条地质时期形成的永定河故道,由于经过了什刹海、北海、中海,故被当代学者称作“三海大河”。①
作者简介:景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辽金史、金代文物;北京,100043。
①景爱:《警报:北京沙尘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061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