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第47卷第6期・14・
2 0 2 1年3月
Vol. 57 No. 5Mac. 2021
文章编号:1009-6825 (2021) 063014-73
陈佳如 郑澄诚赵卓伦张欣雨 肖国增*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摘要:通过对楚纪南故城遗址内居民点、遗址、水系和植被等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遗址公园的功能区、居民点、道路、水景和植 物景观进行了初步规划,协调了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为传承地域文化和彰显地域特景观奠定基础。关键词:楚文化,遗址公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去几年里,大遗址并未受 到城镇化的大规模破坏,由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
和实践,大遗址受到的保护也随之得到了提高。虽然《国
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中提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兼顾了文物安全与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
求,将大型古遗址保护利用融入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中,有效实现了文物保护、生态修复、城乡发展、民生改善
的相互协调[2”。但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理论基础仍 然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在实际的发展中也还存在较大
问题。
而位于荆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一楚纪南故
城,遗址内外的地上地下,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目前 楚纪南城大遗址不仅受到地质灾害、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 的影响,也处于盗掘文物、城市用地扩张等人为因素的侵
扰。荆州相关部门也将遗址保护规划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范 围。但应更近一步的要结合先进的遗址保护理念,从实际 问题出发,着眼楚纪南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整个发展历程,
提出适宜的楚纪南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策略。有利 于遗址重新恢复生机,适应城市发展,也有利于将遗址文化 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2楚纪南故城遗址概况与区位 4
5[4] 聂法良.基于生态文明的我国城市森林多主体协同
治理问题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 &
[5] 黄亚平.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与城市社会发
2.5 楚纪南故城遗址概况
湖北省荆州市境内的楚都纪南城,是迄今已发现的我 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城。楚都纪南城即楚郢都故城,因在
纪山之南,后人称之为纪南城[2]o 楚国历史上曾多次迁都, 自楚文王在此建都到楚顷襄王21年期间,楚国先后统一了
近52个小国,在此建都的400余年,是楚国的鼎盛时期[3] o 但公元前278年,秦国白起拔郢,一代郢都就从此走向衰败 和破灭o 在历史的长河中,受人为和自然方面的影响,遗址 内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为保护遗址,在1961年,楚纪南故城
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大遗 址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惠及民生,2016年,楚纪南故 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和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被列入国家
《“十三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亦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名单。
2.2 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位
楚纪南故城遗址东侧与海子湖相邻,西侧靠近八岭山,
其南部则与荆州古城区相距约4 000 m o 遗址区除却土筑 城墙外围绕有的一圈护城河,还有三条水系穿过,且城内的
土地大多已变成水田。遗址内道路主要还是土路,但遗址 东侧靠近318国道,而其东南角被227国道斜穿而过。除
却遗址内部的遗迹,其周边也还分布着众多战国时期的古 墓,例如纪山、八岭山、马山、雨台山、天星观等古墓(见
图1)o
»-o-«:
展[J ]城市发展研究,2005(2 ) 26 67,67.
[]赵鲁西.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 ].济南:齐鲁
工业大学,2213.
Analysis on crnstrrchve planniny scheme of a university ' s bach mountain scecic syoh
Zhu Zheyiny
(Lanzhou Cite Universitu, Lanzhou 了―。?-, China)
Abshrct : Basea cp the bach mocutain of a uuiversity in Lanzhoc , ang the basis of 6X80)110 that the gaturai msocmes will got be
destmyea , combined with the sucocndinn landscape eavimcmext , this pane) puts fomvarb the path of eavimcmextai improvement from the planninn cocdibocs , planninn principles , planninn pbobbes , over-all layoct planninn and comprehensive disaster pmveav
tioc planninn , so as 1w create a multi-scenic spot browsin- system and proviOe a multi-Vuuctiocai activita area of leaminn , leisure and enteqaigment Uc uuiversita teacher- and stuUents.
Key words : bach mocutain scenic spot , envirocmentai improvement , planninn path
收稿日期:20206 2 69 ★: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9409);长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作者简介:陈佳如(2000-),女,在读本科生通讯作者:肖国增(1979-),男,博士,副教授
第47卷第6期
2021年3月陈佳如等: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规划策略初探・15・
图1楚纪南故城区位图因,导致泥沙淤积加重,河流河床抬高,就造成了河流的局部中断;由于河流驳岸较松弛,河流冲刷驳岸较严重,导致地表支离破碎;另外由于人为的破坏,河流水质也受到了影响,河面可见垃圾较多,导致了河流的生态系统不断恶化⑷。
N
_10"0
05001
图例#
古迹
居民点
3楚纪南故城遗址现状问题
古城垣
f现状道路
3.4居民点分布
遗址占地面积约1km2,其内分布有四个村落,分别为东北片的纪城村,西北片的徐岗村,西南片的新桥村,东南片的松柏村。遗址内居民以松柏村居民最多,相应的耕地面积也是松柏村最多。而徐岗村的居民住户则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也是最少。而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楚纪南故城遗址这样的国家重点保护区基本上不能破土,耕作时深度不能超过0.5m。这就直接导致遗址内居民不能办学校、建超市、医院以及一些娱乐设施等等,因此,遗址内仍然只能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而居民在其生活起居上也是多有不便,同时过多的居民也会影响对遗址的保护与勘查。
3.4现有遗迹分布
遗址内目前挖掘出的遗迹较多,遗址边界的土筑城垣保存的也较为完整,现已确定城垣上有七处水门。纪城村和松柏村内的窑井较多,据考古结果推测东起周家湾,西至板桥的龙桥河两岸这一带可能是纪南城的制陶作坊区。新桥村的夯土基较少且相距较远,应为纪南城金属冶铸作坊区。而徐岗村的夯土基最少,有早期墓葬,其他遗物不多,遗存性质不明。城内东南部密集分布着夯土台基建筑遗址,
且规模宏大,应为纪南城的宫殿区。同时城内还分别于陕家湾南边和王家湾东边挖掘出陕家湾墓区和东岳庙墓区。而在城南挖掘出的台基,根据楚国文化以及风俗推断应为当时祭祀或守卫都城之用[]。虽然遗址目前已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但对于遗址的保护以及遗址文化的传承都还有所欠缺。比如207国道从遗址的东南角斜插而过,遗址内居民因缺少对遗址保护的认知而造成的破坏都大大影响了遗址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而经历日积月累自然侵蚀,土筑城垣、夯土台基等遗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遗址内的土地也大多变为水田。在如此自然、人居环境下,建立遗址公园保护遗址势在必行(见图2)。
3.3水系分布
到目前为止,在纪南城发现的古河流有三条,城垣外一条,城垣内两条。城垣外的是环绕城垣的护城河,与城垣的形状基本一致。城垣内的一条是朱河,从城北经过城垣进入城中,另一条新桥从城西北流经城中再流向城垣西南角,在城中与朱河交汇并在龙会桥流出城。顺着纪南城西高东低的地势,城内外的河流相联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排水体系(见图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
现状水田
Xj、现状水系
图2楚纪南故城遗址现状图
3.4植被分布
纪南故城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总体上看植被覆盖率高,局部上的植被分布散乱,而且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楚纪南故城区内,植被茂密,古城垣周围的野生草木生长猖獗,特别是木本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城墙造成严重破坏,另外,遗址区内植物配置类型单调,多为乔草结合或灌草结合,缺乏层次感;北区东侧有“纪南生态园”及“银杏山庄”的银杏林;南区东南角有“凤凰山”森林公园的混交林,虽然水平结构上植物数量多,但也只是起到基础的绿化作用,观赏效果不佳。村级道路行道树为香樟,居民点宅前屋后所种树种有梧桐、柚子、槐、芭蕉、构树等;其余为农田作物。
4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规划策略
遗址公园是以遗址为内容,以公园为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与单纯的遗址相比,它更加强调公益性,更加注重遗址的展示与阐释,更加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全民共享⑸。遗址公园兼遗址属性与公园属性,强调考古遗址保护与研究为主,并具有展示、教育、旅游、休闲、景观公园等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⑹。因此,在满足遗址公园的基本要求和解决现状问题的前提下,对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在居民点、功能分区、道路、水景和植物提出了规划策略。
4.1遗址内居民点的留与迁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也为了使遗址内居民有更高的生活质量,遗址内的居民点需要迁出一部分。由于城东南区域遗存大量夯土台基,拟以朱家套为中心,将其方圆1000m区域内的居民点迁出,其余居民点保留,可以把现有民居改造为遗址公园具有荆楚特的餐饮和住宿等功能的服务建筑。
4.2功能分区
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在规划以遗址保护为核心,传承文化为重点,打造具有荆楚特的遗址公园。按照目前考古挖掘出的遗迹和探明历史,将遗址规划形成“五区三带”的空间结构,设立核心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展示区,生态观光旅游区,光影博物馆区,开发建设体验区(见图3)。并打通遗址内的三条水系与城外护城河,提供水上游览航线
,
第47卷第6期2 0 2 1年3月
・16・
山 西建筑
打开畅游遗址的另一条道路
博物馆区
开发建设体验区
0 500图例:
生态观光旅游区
历些化 A 示区
暗河水系
图3功能分区规划
4.3道路规划
遗址北部与西部靠近318国道,东南角被227国道斜
穿而过。一方面规划遗址内部主干道与227国道相接,同 时开通道路联通318国道和楚纪南故城,增强公园可达性。
另一方面是改善遗址内部道路,除却遗址现有的水泥主干
道外,另外建设木质栈道以及空中栈道等,在加强遗址内部 观光游览的同时,减少对遗址的破坏和干扰。
4.4水景规划
遗址公园水景应遵守因地制宜、整体优化、多样性、内 外流通等原则。对于现有护城河遗迹,将护城河道外侧 22 m 的范围内保护起来,打造护城河景观保护区,疏通河 道,清理河道内的泥沙。“水活”是“水清、水美”的前提和
基础营,由于遗址区内水田众多且分布较集中,因此,可以 将各个水田互相接通,形成遗址内的水循环系统,同时,利
用古河道与长湖连通,加强内外的流通。在水系两旁的
河岸采用生态堤岸,利用植物护坡,土壤中的微生物让堤 岸土壤拥有较高的孔隙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地下水的渗
入与水的良性循环,提升水体的自然进化功能,水体、植
被、土壤三者的相互协调,有利于对河流生态景观的改 善。在形成较好的水系景观后,设置水上观光游览路线, 通过水上的观赏点,全方位的展现具有浪漫主义彩的
荆楚水乡文化。
44植物景观规划
遗址公园植被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因地制 宜,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
通过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在高低、疏密、远近等方面合 理配置,改善原有植物落的单一性,形成春花烂漫、夏花
映红、秋叶红艳、冬花幽香的四季植物景观。滨水植物主要
选用垂柳、池杉、乌柏等做乔木层,灌木及地被选用金边吊
海子简介兰、金边黄杨、红继木、海芋、文殊兰等,水生植物景观选用 睡莲、芦苇,在浅滩及水岸边种植再力花、菖蒲、水生莺尾、
美人蕉等,形成丰富的滨水植物景观。主干道行道树采用 香樟、栾树为行道树,灌木及地被采用桂花、金边黄杨、红继
木、蚊母、十大功劳等,形成优美的行道树景观。林荫路植 物采用银杏、三角枫、马褂木为乔木层,灌木及地被采用紫
薇、红叶石楠、龙爪槐、火棘、南天竹、杜鹃等,形成景观效果 较好的林荫道。疏林缀花草地植物景观在原有植物稀疏的 区域种植万寿菊、金盏菊、一串红、天竺葵、波斯菊,再点缀
桃、桂花、紫薇、山茶等,营造山花烂漫的效果。基调树种是
反映地区文化景观的重要标志,为突出地域文化特选择 香樟、栾树、桂花、银杏作为基调树。根据遗址区的荆楚文
化底蕴,选择蚊母、广玉兰、刺桐、枫香、马褂木、野黄桂、大
叶女贞、海桐、石楠、四季桂、红叶李、水杉、夹竹桃、合欢、木
槿、石榴、紫薇、龙爪槐、红枫、紫荆、火棘、南天竹、杜鹃等作 为骨干树。
5结语
楚纪南故城遗址作为旧时楚国故都,楚文化的发源地, 在居民点迁移、功能分区、道路、水景、植物景观等方面提出
了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规划的策略,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 合理利用,加强景观可达性和生态性,使民众能进入到遗址 公园观光游玩的同时,能感受到楚文化的壮观和魅力,彰显
地域特和文化自信,为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 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文物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文物保发
(2218)18 号)[R].2018.
[2]
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上)[J ]. 考古学报,1982(3):325.
[3]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M ].邓启铜,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
曹胜杰.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保护模式探索[D ].荆
州:长江大学学位论文,2012:42.
[5] 童明康.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保护大遗址[J ].
世界遗产,2014(10) :20.
[6]
刘庆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究——以鲁国故
城遗址为例[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5(2) 48.
N
㊇
Preliminary study on planning
strategy of Chujinan ancient city rrins park*
Chen Jiarr Zheng Chengcheng Zhao Zhuolun Zhang Xinyu Xiao Guoze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Yangtze University , Jingzhou 434425, China )
AbstracU : Based on Chujinan cultural relics in residential areas , sites , water system and vegetation , etc.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e quo , the para ' s fuactionai areat , residenhat areat , roate , watea and planh landscape hat curried on the prelimiaae plannina , cooraidat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 foe inheriting regional culture ana stow the features
ot geographical lanascape lay the fonndation.Key words : Chu culture , ruins pare, plannina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