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吸收: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我们常称之为国内吸收,以A表示,即A=CIG
2、欧洲货币市场:即在某种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按其在岸与离岸业务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体型,即有本国居民参加交易的在岸市场与非居民间进行交易的离岸交易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在岸资金与离岸资金可以随时互相转换,第二种是分离型,即在岸业务分开,第三种是走账型,即这类市场没有或几乎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交易,而只是起着其他金融市场资金交易的记账和划账作用,目的是逃避税收和管制
3、离岸金融市场:资金的另一种国际流动方式则是利用各国国内金融市场相独立的市场进行,在这些市场上,交易的货币一般不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例如发生在伦敦的美元信贷业务。交易中使用的货币一般不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交易的双方一般都是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这种非居民之间进行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可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4、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相对名义汇率而言的,名义汇率是指公布的汇率。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eP/P(其中e为名义汇率,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可以看出,实际汇率反映
的是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价格水平的比较,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5、有效汇率:有效汇率也是相对名义汇率而言的,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指数。如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所反映的是一国货币汇率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总体波动幅度。
6、窖藏:货币的窖藏指将一部分资金以货币的形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货币的窖藏,它构成了对可贷资金的一种需求。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这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我们称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为“窖藏”。
7、收入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收入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国际收支逆差(顺差) 国际储备减少(增加) 名义货币供给减少(增加) 国民收入j减少(增加) 支出水平下降(上升) 进口减少(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均衡。
8、货币价格机制: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时情况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物价下降,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也下降,
出口增加,贸易差额因此而得到改善。 “货币价格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相对价格(不是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9、货币危机:又称国际收支危机,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来看,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幅度(改过可以承受的范围),就可以称为货币危机。狭义来说,货币危机一般与特定的汇率制度相适应(通常指固定汇率制度),其含义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如经济基本面恶化或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等),不得不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使得该国汇率变化,影响极大,难以容忍,这一现象就是货币危机。
10、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  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1、蔓延性货币危机: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极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种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称为蔓延型货币危机。货币
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一下三类国家:第一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较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第二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着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存在潜在经济问题的国家。第三类是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感冒,世界吃药”
12、布雷迪计划:1986年石油价格的下跌,使得严重依赖于石油出口收入的债务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这些国家的外债偿付又出现困难。在金融市场上,许多银行已对不良债务失去了信心,他们已准备接受债务不可能全部得到清偿的现实。1989年,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制定了新的债务对策,承认现有的债务额还是大大超过了债务国的偿还能力,因此要在自愿的,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
13、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15、国际借贷说:实质上讲的是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这一理论认为,外汇供求是由国际收支引起的。但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具体影响到外汇供求,这就大大限制了其应用价值。
16、汇率超调: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17、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也通常被视为经常账户平衡。还可定义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的结构。
18、需求增减型政策:是指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改变社会总需求水平的政策。其中财政政策的主要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货币政策则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及利率来影响那个宏观经济水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
19、需求转换型政策:是指通过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来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结构,在开放经济中主要是指调节需求中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比例。具体而言,
汇率政策主要通过确定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对经济产生影响;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交易实施的直接行政控制。
20、丁伯根原则: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则。其基本内容是:政策工具的数量或控制变量数至少要等于目标变量的数量;而且这些政策工具必须是相互独立(线性无关)的。
21、三元悖论:克曼提出的“三元悖论”原则指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只能同时选择其中的两个。“三元悖论”原则可以用图来直观表示。教材190
23、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26、货币局制: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通
常要求货币发行必须要以一定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并且要求在货币流通中始终满足这一准备金要求。
27、汇率目标区制:率目标区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的波动界定在一定区域的汇率制度安排。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姆森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的确定方法、维持目标区的国内政策搭配、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等一整套内容在内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
28、寻租行为: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专一活动。它包括“旨在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寻租的根源是政府及经济租金的存在,它的主要特征是不经过相应的生产劳动而将社会公众财富转移到一部分人手中。寻租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劳动和公平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和浪费。
29、复汇率制:是指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制度。因此,双重汇率制,多重汇率制都属于复汇率制的范畴。复汇率制按其表现形式有公开的和隐蔽的两种。公开的复汇率制就是政府明确公布针对不同交易所适应的不同汇率。隐蔽的复汇率制表现形式有多种,
包括有:对出口商品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对井口商品课以不同的附加税,采用影子价格,限制外汇留成比例等等。
30、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是指自有储备,其数量多少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广义的国际储备可以划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
31国际清偿力: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称为国际清偿力,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余额。借入储备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32、结构性失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之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另一层含义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其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或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而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33、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随时用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想维持其外部均衡就必须控制美元的输出,从而世界缺少美元,满足不了各国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需要,形成“美元荒” 若美国对美元的输出不进行控制,市场上的美元过剩,各国兑美元失去信心,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形成“美元灾”
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是世界银行巨头们私有的欧美中央银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经济命脉的银行家们所掌握的(欧美中央银行一般是私有的,这些国际银行家们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也就是这些政府真正的幕后之手)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指该国在货币基金组织中的缴纳会费和投票权的份额。
35、通货区:通货区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对固定,由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参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货币的含义,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