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求,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从国内外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实践来看,对于货币需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角度不同货币需求的含义也就不同。
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货币需求可分为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所谓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微观货币需求主要是从微观主体的心理、动机人手,研究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机会成本最低和所得效用最大,一般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各自在银行保留存款的必要量,即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
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给量。宏观货币需求是从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等宏观变量人手,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要的货币量。一般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
它不包括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部门不考虑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求般用M表示。而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需求,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如果将名义货币需求(M)用某一具有代表的物价指数(如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后,就可以得到实际的货币需求。
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价格水平经常发生大幅度的、复杂的变动,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实经济状况下,价格的变动既有合理因素(如某些商品的合理调价)也有不合理因素(如通货膨胀或紧缩)。如果根据过高的通货膨胀预期所计算的名义货币需求量来安排货币供给,过多的货币供给就成为直接加速物价上涨的因素;反之,如果不考虑价格波动而简单地按实际需要供给货币则会因货币供给不足而直接抑制经济增长。此外,物价往往带有刚性,按既定膨胀或紧缩的价格水平计算名义货币需要量和实际货币需要量,也并非是预期的理想货币需要量。所以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准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从而正确进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选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