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货币银行学》
辅导讲义1
《货币银行学》辅导讲义
第一章导言
一、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
(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
(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
(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
(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
A、中国企业融资结构表(新增融资)
货币的含义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
1、金融结构本外币
贷款(间接融资)
(%
8882.87782.6
2、直接融资总额
股票
债券
商业汇票(贴现部分扣除)12
1.3
1.9
8.8
17.2
3.2
2
12
23
8.7
1.7
12.6
17.4
6.0
1.1
10.3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展望》1999
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
金融机构贷款:61.9%;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股票:2.1%。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
(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
(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
二、内容安排:
内容共分三部分:
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利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什么是货币
一、货币的含义:
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该定义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
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其他如储蓄,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是一个存量,相对于一个时间点而言,是在每一个时间都可以定义的量。
一定数量的货币支持成倍的收入,该倍数的大小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
二、货币的职能:
1、交易媒介:物物交换需要满足需求的双重巧合,交易费用高;货币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创新。
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分工,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类进步。
2、价值尺度:记账单位,即unit of account。
3、价值贮藏:是一种财富的持有形式。
优点:有极高的流动性(一种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容易和快慢程度,即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
缺点:货币无收益,名义收获率(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为0;实际收益率(以实物度量的收益率)则可能为负(如通货膨胀时)。
三、货币形式的演化:
1、商品货币:同时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
实物货币:如牛,羊,貂皮,象牙,石头,贝壳,丝绸等。
金属货币:如金,银,铜等贵金属。
金,银作为货币的优越性:
1)易标准化,2)易分割,3)易携带,4)易保存,5)稀缺性。
2、代用货币: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纸币。
优点:1)较金属货币更易携带和保管,2)印刷成本低于铸造成本,3)可避免自然磨损和人为破坏。
3、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们接收仅仅是因为他们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这种信用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
优点:货币共给有弹性。金本位崩溃是由于黄金可开采量是一个完全的外生变量,市政府和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违背了弹性发行原理,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这是商品货币和代用货币的缺点。
信用货币的缺点:政府掌握了发行货币的权利,就可能滥用这份权利,于是常常导致通货膨胀。
四、现代社会中的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普通)对大量小额的交易。
缺点:现金容易被偷窃,携带运送不方便。
2、支票(见票即付的债务凭证):
(注:真正包括在货币定义中的是个人或单位在其支票帐户上的存款余额,而非支票本身)缺点:支票处理需要费用,有时滞。
3、信用卡:
传统的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是消费信贷形式。
借记卡:是一种转账卡,不提供信用。但具有一定的透支额度。
4、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高速、便捷、以前主要用于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现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网上银行,信用卡。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
1、一般划分:
M1=现金+支票存款(可转账存款,又称活期存款,包括转账信用卡的存款)
M1是狭义货币,基本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力,能对商品市场造成直接压力。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
(储蓄存款不可开支票,不能作为支付手段,但可随时提取,所以构成潜在购买力)
2、中国:
M0=流通现金
狭义货币供给量M1=可开支票的存款+M0
广义货币供给量M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美国:见教材29页
第二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材料
本位货币的材料是什么,就称该货币制度为什么本位;(本位货币,又称主币,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以该种货币进行的支付,无论数额多大,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与之相对的是辅币,辅币只具有有限的法偿能力,它是小额的起补充作用的货币。)
现在的货币制度被称为不对兑现纸币本位。
2、货币单位:本位货币的最小单位为基本货币单位,如美元,英镑,法朗。
辅币单位:如1英镑=20先令=240便士=100新便士
3、货币制造或发行制度
金属货币的铸造:
(1)自由铸造:任何公民都有权利把法律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铸币厂铸成货币,或把货币熔化成金属,即把铸币和金属自由转化。
优点:使得铸币供给有一个自发调节过程,使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符。
(2)垄断铸造:铸币权由国家垄断。此时有不足值货币,即名义价值〉实际价值。
纸币的发行准备制度:
(1)以黄金或外汇作准备的发行(2)无准备发行
4、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汇率如何确定等。
我国目前经常项目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银本位: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以白银作为标准币材。白银适应了当时小额交易的需要。
缺点:(1)白银价值较低,不适宜作大额交易。(2)白银价格不稳定。
2、金银复本位:(16C——18C)
优点:币材充足,可以满足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且金币和银币之间具有互补性。
缺点:破坏了货币的统一性,排他性的特点,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有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即金银币平等,同时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地输出入国境,金银币的交易比率由市场决定,国家没有法律规定。
问题:由于任一商品都拥有两个价格,且这两个价格比例不断随金银比价波动,造成价格混乱,给交易带来了很多麻烦。
2)双本位:金银币价格比例由法律强制固定下来。
问题:格雷欣(英国财务大臣)提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在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即市场价值大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即良币),必然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币(法定价值大于实际市场价值的货币,即劣币)会独占市场。
这表明,货币会违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
3)跛行本位: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货币,且保持固定比价,但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可自由铸造,且银币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实际上已沦为辅币。是向金本位的一种过渡形式。
3、金本位制:
1816年英国最先宣布,在1821年正式开始,黄金时代为1821——1914年,1880年普遍确立。出现过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或古典金本位):是纯粹金币本位,有三大特点: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金币不在流通,黄金和纸币不再自由兑换(例如,要达到一定的限额才能兑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和法国实行过这种金本位。这些国家黄金储备不够,不足以支持自由兑换。
3)金汇兑本位:不铸造金币,市场上也不流通金币,本币不可兑换为黄金,但本币可以以固定汇率兑换成某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并在该国兑换黄金。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弱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除美国(金本位)和英、法国(金块本位)之外的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汇兑本位;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金汇兑本位。
4、不兑换纸币本位:以不能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