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题库
1.简述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答:金融的含义一般被简要概括为货币资金的流动与融通,即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与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一切与货币、信用相关的经济活动。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直接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其他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金融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内容已涉及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一切与货币信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的对象是货币。(2)金融的方式是信用。(3)金融活动涵盖了所有经济活动主体。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4)金融活动的中介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在货币供需双方之间充当中介,它们既是货币信用业务的经营者,也是货币信用活动的组织者,是资金分配和调节的中心。(5)金融活动的场所是金融市场。
2.简述当前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答:当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机构注重混业经营,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2)金融体系多元化,金融工具多样化;
(3)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自由化趋势明显;
(4)金融服务更加全面,且中间业务呈扩大化趋势;
(5)金融创新的脚步加快,金融监管更加灵活。
3.试分析金融学涵盖的基本内容。
答:金融学(finance)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是当代金融理论和实践
活动具有规律性认识的总和。它是当代经济、政治及科技环境下,以各种金融活动、金融关系、金融体系、金融运行及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规律和业务实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体来看,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金融领域的一切理论、政策、制度、组织机构、业务技术等都属于它的研究范畴。
金融学的内容极其丰富,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基础理论;(2)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方针;(3)金融业务技术;(4)金融史。
4.说出一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金融创新,并分析它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的影响。答:网络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1)从有形到无形——网络银行的发展加速银行虚拟化
(2)从封闭到开放一一电子货币的发展促进银行服务网络向全球开放货币的含义
网络银行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促进商务创新;(2)促使经济活动虚拟化;(3)出现基础货币虚拟化的可能性。
5.货币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答:货币的出现与交换密不可分,交换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物物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进行交换,也就是先把需要交换的物品换做充当媒介的物品,然后再用充当媒介的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逐渐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一种固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起源于商品交换,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的增加又促使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私人所有,而社会分工则使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不同的产品。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导致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私有制下的产品不会无偿提供给其他人,劳动者除了自己生产的这类产品以外无法得到其他产品,而每个劳动者的产品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这种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私有制经济的必然产物,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产品交换,也就是商品交换。货币是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6.活期存款为什么也是货币?它和现金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两种:现金和存款货币。活期存款属于存款货币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活期存款也是货币。
活期存款和现金的区别:流动性不同,现金的流动性最强,活期存款稍次。联系:活期存款和现金都是现代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并且容易相互转换。
7.为什么要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由于各种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不同,对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有必要把
货币形式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中央银行分层次区别对待,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货币层次的划分是指将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流动性的大小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会因此而蒙受损失的能力。
8.简述电子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关系。
答: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子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是伴随着当今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银行转账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最新发展。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对虚拟的数字化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比纸币、支票等信用货币更加快捷、方便和节约。
电子货币被认为是继金属铸币、纸币后的第三代货币,事实上,电子货币不过是一种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具有信用货币的基本属性。
9.社会经济生活为什么离不开货币?
答:在现代经济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货币。在生活中人们所需的各种商品或服务,都要用货币去购买或支付;人们劳动工作所取得的报酬——工资,也是
用货币支付;人们要积累、保存财富,主要方式是积攒货币或到银行储蓄。除个人外,企业、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同样离不开货币。财政收支也是用货币进行的。不仅国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离不开货币,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也无不伴随着货币的收支。可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已经融入并影响着经济运行。
10.简述信用的本质及其特征。
答:在经济学意义上,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其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者是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信用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期限性、偿还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11.信用形式演进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答:信用有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实物借贷是信用最初的形式,贷方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方,借方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商品货币关系还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借贷方式。实物借贷能够直接满足借方的某种具体需求,具有直接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但它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和物物交易类似的重重困难,受到借贷品种和时空的限制。因此,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借贷逐渐取代实物借贷而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也扩大了,实物借贷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生活的需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逐渐在信用领域成为主要的借贷工具。货币借贷就是贷方把一定金额的货币贷给借方,借方到期以货币归还本金,并以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同实物借贷相比,更灵活地适应借贷双方的要求,扩大了借贷的范围和规模。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并渗透到城乡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货币借贷逐渐取代了实物借贷,成为经济生活中主要的借贷形式。
12.为什么银行信用在现代信用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答: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
虽然先于银行信用出现,但它的局限性使其难以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于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通过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或抵押贷款,将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
首先,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的局限性。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将社会上闲散的小额货币资金汇集起来,不仅能够满足小额资金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其次,银行信用还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因为货币资金是没有方向性限制的。无论是生产原材料的企业,还是生产成品的企业,都同样需要货币资金。银行既可以从上游企业吸收货币资金,贷放给下游企业,也可以反过来,从下游企业吸收货币资金,贷放给上游企业,这就使社会资金得到了灵活的运用。最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银行吸收的资金既有长期闲置不用的,也有
短期闲置不用的,银行贷款有长期贷款,也有短期贷款。虽然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应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银行信用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银行吸收的长期资金来源可以用于发放短期贷款,同样银行吸收的短期贷款也可以续短为长,用于长期资金的运用。总之,银行信用在规模、范围和期限等方面超越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在现代信用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13.结合你自己或亲朋好友的经历谈谈信用卡消费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答: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消费者的申请对具有一定信用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和发放循环贷款的作用。信用卡上印有持卡人姓名、签字、号码和每笔赊购的限额,持卡人可在本地或外地指定的商店、饭店等场所凭卡签字购物和支付费用,也可在银行提取一定限额的现金。到一定时期,由发卡银行向顾客和各家特约机构进行结算。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发卡数量和业务金额不断增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4.如何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答:(1)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利息是与借贷资本相联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并从借贷货币资本的表面运动来分析利息的来源和本质。而自马歇尔开始,对利息的研究则倾向于对利息来源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