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复习笔记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
货币政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数量的一切措施。
货币政策包括:(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
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关系:金融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外汇政策、支付清算政策,与证券市
场及保险市场等运行和发展相联系的所有政策及法规,以及各种金融子市场的监管政策和协调政策等。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的核心部分。
【例19.1】货币政策[厦门大学2013金融硕士;武汉理工2007研]
答: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关控制和调节货币
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包括宏观经济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中间目标)及货币政策操作技巧的总和。
货币政策按其执行主体的不同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即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运行始终与货币流通和资金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覆
盖整个社会,其中包括货币流通状况、货币供应与信用总量增长速度,以及结构比例等,对各项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以调控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性的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为: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
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后者,称为单目标;前者,称为多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3.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我国专家学者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有多种观点,如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等。
(1)单一目标观点
这又可分成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是强调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另一种是主张以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稳定物价。
(2)双重目标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兼顾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两个目标。
(3)多重目标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
2007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坚持多目标,并强调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来不断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要兼顾多个重要经济参数变量。
4.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几个问题
(1)对“稳定”的诠释
如果只把稳定币值作为绝对惟一的、排他性的目标,逻辑判断只应是惟一的“零”通货
膨胀率。但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运用实证分析来确定允许的波动幅度,则必须与成长、就业等目标联系起来才有可能论证:通货膨胀率不超过怎样的波动幅度是与较好的成长或就业状态相匹配,等等。
换言之,只要给稳定确定一个回旋的空间,稳定的目标就不可能是绝对惟一、全然排他的。
不论是怎样强调单目标的当局,在阐述货币政策时,都不会忽视稳定目标与经济全局的联系。
(2)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践说明,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稳定币值——无论是否有明文的规定——都是货币政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目标。回溯历史,也无不如此。
不过,虽都强调稳定币值,但却实际有不同的方针:①力求保持币值的稳定;②维持低通货膨胀率;③对高通货膨胀率无可奈何之下把增长与就业摆在首位,等等。第三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并不罕见;虽然没有稳住货币,但通常都有反通货膨胀的纲领。前两种情况是否都可纳入把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目标的范围之内,一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就是实践检验的结果,前两种情况有何原则的不同却不容易分清。
(3)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
“稳定币值”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稳定对内的币值,也即稳定物价;稳定对外的币值,也即稳定外汇汇率。这两方面的要求并不是总能兼顾的。因而就有一个结合经济形势,确定如何选择重点和力求加以协调的问题。
(4)通货膨胀目标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是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惟一目标(该目标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先
权),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上或范围内——以实现长期的价格稳定。
较之采用货币供给量、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解释实现公众最关切的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高度前瞻的(forward-looking)货币政策框架,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货币政策目标。然而,准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又存在较长的时滞,而且各种经济冲击对价格也会产生影响。所以,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并不排除中央银行在特殊情况下,以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等短期货币政策目标为重心,允许在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如果真的出现偏离目标区的情况,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解释。
虽然近年来,主张在货币政策中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似乎正在成为主流见解,但也有相当的观点认为,到目前为止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诸多关键问题做出明确的结论,还缺乏类似经历若干经济周期、恶劣环境等条件下的更加充分的证据。
(5)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许多人士,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见解,要求货币当局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
货币的含义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货币当局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之内。货币当局论辩,为了执行货币政策,绝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而是不能干预资本市场的走势。
对于资本市场的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所要调控的目标的过程,有这样的概括:
资产价格→财富效应→支出效应→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压力、失业压力→货
币政策做出反应。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过程。如通货膨胀、就业、经济成长等变量,变动前景虽有不确定性,但波动范围大体可以预期。至于资本市场,波动、震荡,变化于朝夕之间。以之作为政策目标,缺乏可操作性。至于在非常情况之下,中央银行通常会毫不迟疑地采取紧急措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保证资本市场不至陷入崩盘境地。
(6)相机抉择与规则
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早的原则是“逆风向”调节的“反周期货币政策”。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是经济趋热,相应紧缩;经济趋冷,相应扩张。概括称之为“相机抉择”。
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主义。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的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为“单一规则”,或简称为“规则”,以区别于“相机抉择”。
尔后,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公众依据预期,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命题。
现在,“相机抉择”与“规则”的概念已经演进:对“相机抉择”,现在肯定货币当局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相机调节自己的政策措施,但要求这样的“相机抉择”应有“规则”;今天讲“规则”也非单一的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而是要求在方方面面的决策中均应遵循规则——包括“相机抉择”的“规则”。
“泰勒规则”更可说明“规则”的含义。泰勒规则的一般表达式是:R=p+r*+α(p -p*)+βy,式中,p为通货膨胀率;r*为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p-p*)为通货膨胀缺口;y为产出缺口;α和β分别为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权重(一般均规定为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