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负债业务
资产项目:
1.国外资产:包括黄金储备.中央银行持有的可自由兑换外汇.地区货币合作基金.不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国库中的国外资产.其他官方的国外资产.对外国政府和外因金融机构的贷款.未在别处列出的其他官方国外资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
2.国内资产:包括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债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对非金融政府企业的债权.对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的债权。
负债项目:1.储备货币;2.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3.发行债券;4.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5.对外负债.6.中央政府存款;7.对等基金;8.政府贷款基金;9.资本项目;10.其他项目
货币发行:两层含义一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在回笼的数量。
货币的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的流通量。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原则P157,3条:
1.垄断发行的原则: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由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保证国内通货形式统一,以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高效率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2.信用保证原则: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外汇.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3.弹性原则:指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使货币发行动态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使货币发行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既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溃退,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须以黄金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黄金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目前主要有五种
准备构成:现金准备.证券准备
货币发行准备金比率:指用做货币发行的准备与货币发行量之间的比率。
100%的证券准备称为“发行抵押”制度。
1.现金准备发行制: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包括黄金.外汇等在内的现金作为准备。(防止过度发行但易造成货币发行缺乏弹性)
2.证券保证准备制:指货币发行必须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作为发行准备。(要求中央银行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并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之匹配)
3.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指增加发行的货币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国家对超过法宝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现金回笼或准备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时,国家名征发行税。(该制度可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
4.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发行,都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该制度有利于限制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但弹性较低)
5.比例准备制:指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有价证券各占多大比例的制度。(能克服现金准备发行制度缺乏弹性的缺点和证券保证准备制难于控制的缺点,但是各种资产的比例往往难以确定)
美国发行制度的基本内容:P160
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1.存款动机的特殊性。(出于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动机非盈
利性)2.存款原则特殊性。(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有一定的强制性)3.存款对象的特殊性。(中央银行只针对金融机构.政府.外国和特定机构吸收存款)4.存款当事人关系的特殊性,(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是非完全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
存款业务与三大职能的关系P165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由三部分组成:自存准备(营业所需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依法提取并转存中央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而提取).超额准备金(满足清算债务所需)。
存款准备金业务的基本内容:1.存款准备金比率;2.按照存款的类别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3.按照金融机构种类.信用创造能力不同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4.规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5.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6.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是存款准备金业务操作的核心,平均余额法和期末余额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第二种方法)和缴存的基期(当期准备金账户制.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当期准备金账户制:指一个结算期的法宝存款准备金以当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基础。
前期准备金账户制:指一个结算期的法宝存款准备金以前一个或前两个结算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基础。
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两种基本国库制度:委托国库制和独立国库制
委托国库制: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
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美.英.我国
独立国库制: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
中央银行办理国库存款业务的意义:P169
特种存款: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以及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形成的存款。特点P171:非常规性.对象特定性.存款期限短.强制性。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P172
中央银行的对外负债业务主要包括:从国外银行借款.对外国中央银行的负债.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在国外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等。
目的:1.为了平衡国际收支;2.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3.为了应付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
人民币发行的程序:1.人民币发行计划的提出和审批;2.中央银行内设的发行库办理发行业务和保管发
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人民币发行库,在其分支机构设立分支库。3.按照常规做法,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库联合起来才能实现人民币的投放与回笼;4.按照货币流通和人民币币值改革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残损的人民币组织兑换.回收和销毁。
第七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再贴现业务: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指中央银行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的形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进行的贷款。
种类:按方式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按对象分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对政府的贷款.其他贷款(非金融部门.国外)。
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基本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以短期贷款为主(必须保持其资产的高度流动性);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控制对政府的贷款额度和期限)。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指一国中央银行在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短期公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目的在于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进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或市场利率等
宏观经济指标。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形式:直接买卖.附回购协议的买卖。
中央银行银行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比较:
两者共同:1.(二者)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
具;2.针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引起合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反之,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同收加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3.针对融资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与中央银行贷款一样,都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扩大自己的资产,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收回贷款。货币的含义
两者不同:1.形成资产的流动性不同(证券高);2.获得的收益形式不同(利息收入和价差收益);3.对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要求不同(证券高);4.主动性不同(证券主动);5.灵活性不同(证券灵活)。
国际储备资产:指一国货币当局能够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主要是货币黄金.外汇资产.在IMF的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
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征:官方持有性.充分流动性.普遍可接受性。
构成主要是:黄金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在IMF的特别提款权。
外江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储备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其形式表现为货币.欧洲货币单位.银行存款.政府的有价证券.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金融衍生工具.以股本证券形式持有的对非居民的债权等。(流动性好,风险高,是当今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主体)
一种货币要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它能自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3.它的内在价值比较稳定。
外汇储备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供给多会增加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供给少,很多国家将被迫实行外汇管制或采取其他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措施。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是IMF会员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以随时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包括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和基金组织对成员国货币的净使用。
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储备资产的意义:稳定币值.稳定汇率.调节国际收支P195
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业务:
贷款对象:1.商业银行;2.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3.政策性银行
申请条件:1.必须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对象;2.信贷资金营运基本正常;3.还贷资金来源有保证。
贷款期限:20天.3个月.6个月.1年。
贷款特点: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主动性操作.防御性操作P202
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增值性
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的具体目标:1.采取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手段,保证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外汇供求.平衡外汇市场等宏观控制目标的实现;2.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外汇资金安全,保证外汇资金的及时调拨和运用;3.建立科学的储备资产结构,提高储备经营水平面,增加资产回报;4.合理安排投资,有重点地支持国内建设项目。
第八章支付系统与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责P206
支付系统: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支付系统的要素构成:机构.支付工具.运行设施.规则。
支付工具:是通过支付系统传载的,用以实现债务清迄和货币价值转移的载体。包括票据.卡类.电子货币.转账类支付工具。
支付系统主要类型:
按运营者身份:中央银行运营.私营清算机构运营.金融机构运营
按支付系统交易规模: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按结算模式:净额结算.全额结算与RTGS;
按服务运行区域:国内支付系统.国际性支付系统。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职责P216:法律责任.服务责任.运行责任.安全责任.监督责任.建设责任。
第九章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P229
金融统计:是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金融活动数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的过程。
金融统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及时~.保密性原则
金融统计的业务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金融统计的主要内容:货币统计.信贷收支统计.金融市场统计.国际收支统计.资金流量统计。
我国货币统计采取两种并行的方式:1.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
信贷收支统计:是对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集中和调剂的资金进行数量描述与分析的专门统计,综合反映金融机构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状况。
金融市场统计:一般以金融市场类型划分统计范围,重点反映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及交易规模的情况。包括:货币市场统计.资本~.外汇~.黄金~.保险~。
资金流量统计:是从收入和分配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描绘国民经济各类
交易活动,各部门资金来源和运用以及各部门间资金流量.流向变动的一种统计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划分机构部门是编制资金流量表的前提。国际统一标准通常划分为五类: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国外部门。
第十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狭义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指在上述管理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若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金融监管与金融调控: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但两者的实施手段和侧重点以及具体目标等方面有所不同。金融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运作,金融调控着眼于金融总量。1.强有力的金融监管能确保金融统计数据和其他金融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这是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的前提;2.强有力的金融监管能确
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是建立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3.金融调控工具的运用,如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
金融监管体制:指金融监管的职责与权力分配不公的方式和组强制度。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取决于:1.是否有助于防范金融危机;2.是否会降低监管成本;3.是否会提高监管效率;4.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5.各国国情。等因素
集中监管体制: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分业监管体制:指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P249:1.随着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促使分业监管体制逐渐向统一监管体制过渡;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双重职能由兼容向分离发展;3.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伞式监管“体制的诞生;4.金融监管由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监管为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