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四区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
末语文试题
一、未知
1. 下面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障(píng)贮立(zhù)嗥鸣(áo)深恶痛绝(wù)
B.竹蔑(miè)军帖(tiě)殷红(yīn)大相径庭(tíng)
C.羸弱(léi)譬如(pì)修葺(qì)兀兀穷年(wù)
D.憎恶(zèng)呜咽(yè)迸溅(bèng)锋芒必露(lù)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华中大地,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天比一天厚重,越来越多的人捧起了书本。B.我们青年人要在历史中墨守前行的力量,传承红基因,争做时代新人。C.我反复想了好几遍,还是没有明白她说话的言外之意。
D.一个谦虚的人总会不耻下问,因为他知道人的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3. 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于我而言,一天中最愉悦、最放松的时光,是走向野外,走出门去,走向青山绿水。
B.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比量子计算机还要慢一百万亿倍。
C.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打底的缘故。
二、选择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印度诗人面对中国瓷器由衷地感叹:“聪明的中国人,你们使脚下的泥土
成为珍奇的艺术。”的确,就是这毫不起眼的泥土,中国人把它做到了极致;
______________。开窑的瞬间,一个个艺术生命破茧而出,完美呈现。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叩拜窑的恢宏大气,成就臻品,燃烧自己。
在上面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点火,是烧窑的点睛之笔;温控,是烧窑的关键所在。
②先要制作匣钵、垫片,以此托起瓷坯,窑便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一个个新生命。
③特别是从泥坯升华到瓷器,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
④经过数天数夜的燃烧,接下来就是充满期待的自然冷却。
⑤上了釉的瓷坯,不能随便放进窑炉,装烧也是有严格讲究的。
A.③①②⑤④B.③⑤②①④C.②⑤①④③D.⑤②③①④
三、未知
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文辞精炼,体制短小,一般不用韵。
B.《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该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
府民歌。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青莲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D.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描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虎妞、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等人物。
6.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5)《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6)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互为映照,诗人
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7)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
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体味出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阅读《望岳》,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之“高大”。
B.一二两句仰望泰山周围,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C.第三句写大自然将神奇秀美集中于泰山;第四句是说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黑沉沉的,山北仍是晴朗的。
D.第五句写泰山上面层云生起,使诗人胸中开阔;第六句写诗人张大眼睛近看飞鸟归林,鸟的翱翔,勾勒出泰山“天高任鸟飞”的广阔背景。
8.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后来衍生的意义。
阅读下面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选段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⑤也。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指小人。⑤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蔓:藤蔓B.亭亭净植植:种植
C.不为无人而不芳芳:芳香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不同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11.选出对【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的断句是错的。B.周敦颐通过【甲】文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类比关系,黄庭坚通过【乙】文建立起了兰与君子之间的类比关系。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12.中国古代历来有“香草美人”的譬喻,这是典型的一种手法,即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比喻人的品行。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借“莲”和“兰”来比喻君子什么样的品行?
阅读《海底两万里》两个选段,按要求回答各题。
【选段一】
“尼摩船长,”我说,“这支十分好,并且便于使用。我现在真想试试它。不过我们怎样到海底下去呢?
“教授,此刻诺第留斯号搁浅在海底下十米深处,我们只待动身出发了。”
“我们怎样出去呢?”
“您不久就知道。”
尼摩船长把自己的脑袋钻进圆球帽子里面去。康塞尔和我照着他的动作,各自戴上圆球帽。我们又听到加拿大人讽刺地对我们说了一声“好好地打猎去吧”。我们
潜水衣的上部是一个有螺丝钉的铜领子,铜帽就钉在领子上。圆球上有三个孔,用很厚的玻璃防护,只要人头在圆球内部转动,就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东西。当脑袋钻进圆球中的时候,放在我们背上的卢格罗尔呼吸器,立即起了作用;就我个人来说,我呼吸很顺利,没有困难。
我腰间挂着兰可夫探照灯,手里拿着猎,准备出发。但是,说实在的,穿上
这身沉甸甸的衣服,被铅做的鞋底钉在甲板上,要迈动一步,也是不可能的。
但这种情形是预先料到的,我觉得,有人把我推进跟藏衣室相连的一个小房子中。我的同伴,同我一样被推着,跟着我过来。我听到装有阻塞机的门在我们出来后就关上,我们的周围立刻是一片漆黑。
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过了几分钟,一声尖锐的呼啸传进我的耳朵。我感到好像有一股冷气,从脚底
涌到胸部。显然是有人打开了船内的水门,让外面的海水向我们冲来,不久,这所小房子便充满了水。在诺第留斯号船侧的另一扇门,这时候打开来了。一道半明半暗的光线照射我们。一会儿,我们的两脚便踏在海底地上。
现在,我怎能将当时在海底下散步的印象写出来呢?像这类神奇的事是无法用
语言来形容的!就是画笔也不能将海水中的特殊景象描绘出来,语言文字就更不可能了。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
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
【选段二】
……
尼摩船长走到我面前。我站起来,对他说:“那个人如我所说,昨夜里死
了?”“是的,阿龙纳斯先生。”尼摩船长答。“他现在长眠在他的同伴身边,在那珊
瑚墓地中吗?”船长突然用他颤抖的手掩面,他没法抑制他发出的悲声,抽泣着说:“那里,海波下面几百英尺深的地方,就是我们静谧的墓地!”
……
13.从原著看,尼摩船长等人进行的探险旅行奇幻又曲折。阅读以上两个选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次经历。
14.【选段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就是画笔也不能将海水中的特殊景象描绘出来,语言文字就更不可能了。
15.名著中的主人公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以上两个选段,并结合原著中的相关情节,完成阅读卡。
《海底两万里》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