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三语文
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微短剧的热度持续走高,成为视听领域引人注目的新势力。爆火的微短剧引发业界的关注,国内多个以微短剧为主题的行业发展论坛陆续举行,各大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微短剧。种种迹象表明,微短剧正在获得主流市场认可,成为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微短剧风潮的兴起,主要原因在于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微短剧的单集时长一般不
足10分钟,甚至可以短至几十秒,主题明确、情节连贯、节奏较快、冲突集中、反转频繁、情绪带动性强。传统电视剧用几十集才能讲完的故事,在微短剧中可以被浓缩成10分钟,并集结了各种热门元素,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情绪满足,大大节约了追剧的时间成本。此外,制作方和播放平台越来越重视垂直细分领域的用户需求,利用算法不断制作、推荐迎合用户特定需求的同类微短剧,以“精准投喂”的方式增强用户黏性,也推动了一些类型微短剧的持续火爆。
数量的井喷式增长给微短剧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微短剧创作题材日渐丰富,视野日渐开阔,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不少微短剧的自觉选择。在古风、甜宠等传统题材之外,微短剧已开始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更多领域。不少剧集注重聚焦社会议题,洞察大众情绪,引发情感共鸣。如《拜托啦奶奶》描述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叛逆少女的反差,在啼笑皆非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中,引发人们对留守老人和儿童体生存状况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触发了观众的高频互动。《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使“让文物回家”的愿望变得形象直观,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在叙事和视听上,探索符合微短剧规律的表达方式,用更新颖的风格讲好故事,成为时下微短剧的追求。反特题材微短剧《追捕者》讲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特案组,打击特务破坏行动的故事,一反传统谍战剧“敌明我暗”的斗争模式,带来新鲜而充满趣味的观剧体验。奇幻校园青春剧《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描绘青少年之间的相交相知、相互治愈,清新、唯美的画面充满青春气息,在爱情故事中融入了反暴力话题,为青春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这些高口碑的剧集,既有微短剧主线集中、节奏明快的优势,又有媲美中长剧的视觉呈现和表演水准,以精良的品质刷新了用户对微短剧的认知。
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微短剧爆火的背后,其问题也不容忽视:题材同质化现象严重,有的剧情浮夸俗套,一味追求“爽感”而违背逻辑,为博眼球而故意制造噱头,人物脱离现实甚至触犯法律和伦理底线,传播拜金、炫富等不良价值取向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微短剧的制作方和平台盲目追求流量迎合市场,甚至将作品作为主角直播带货的引流工具,从而使微短剧成为无营养甚至有危害的“数字咸菜”。
方兴未艾而又潜力巨大的微短剧,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坚持内容为王,深耕精品创作,同时落实平台责任,努力净化产业生态,才能使微短剧既能吸引用户,也能留住用户。
(摘编自吕珍珍《微短剧:吸引用户,也要留住用户》,《光明日报》2023.10.23)
材料二:
网络视听行业里,短视频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成为吸引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据统计,新入网的网民中,24.3%的用户第一次上网时使用的是短视频应用,与其他应用拉开较大距离。与此同时,获取新闻资讯及学习相关知识成为用户收看短视频的重要原因,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这就意味着,短视频也可以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大有可为,生机无限。
南京美女《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网民使用率为97.4%,“视听+”助力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既然有如此超大规模的用户、如此超高比例的触达,那么,如何更好地弘扬主旋律,如何更完善地保护未成年人,如何更有效地创新形式、创造佳作、传递新知,就成为摆在每名从业者面前的必答题。
如何答题?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还是微短剧、听书……视听形态不同,解题思路不一。但最根本的路径,还是高质量发展。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是春。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
繁荣,网络视听行业也将在繁荣中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山林郁郁,孕育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更多的春雨落下,我们相信,包括网络视听在内的各行各业,定能如新苗破土、幼竹拔节、江河水暖、芳争艳,迎接好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
(摘编自杨暄《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人民日报》2023.4.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短剧热度持续走高既有受众需要的因素,也与制作方和播放平台的重视分不开。
B.微短剧的题材不限于传统的古风、甜宠,也涉足乡村、校园、职场、科幻等领域。
C.短视频用户规模大、触达比例高,可以成为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发挥应有作用。
D.短视频主要提供新闻资讯及相关知识,相比其他应用有较大优势,深受网民欢迎。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短剧的时长虽短,但主题、情节等要素齐全,符合“剧”的特征。
B.微短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更能拓宽观众视野,引发自觉选择。
C.高品质的微短剧在视觉呈现和表演水准上不亚于中长剧,口碑也高。
D.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微短剧《点燃我温暖你》记录了青春校园美好的历程,剧情跌岩起伏,引人入胜,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B.微短剧《星汉灿烂》讲述了主人公以守护国家为己任,坚守岗位,报国卫家的故事,激起观众满满的爱国感。
C.微短剧《我和我们》深度植入广告并密集曝光,点击屏幕可直接跳转到电商,实现内容、种草、消费一体。
D.微短剧《我是名角儿》讲述女孩金豆因给流行歌手演唱京剧副歌而走红的故事,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国粹艺术。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
5.如何促进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请根据材料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于是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
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工作组长了解到那一情况,愕然,继而肃然。对其丈夫谆谆教诲了几句,亲自送回家,并对当年的阿婆好言安抚……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又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那曾经的草根族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节选自《梁晓声作品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子诚约我到他西南山区的老家茶村玩玩,机缘巧合之下,我才遇到了徐阿婆。
B.阿婆丈夫借“说春”换村民的小米作为报酬,本无可厚非,却遭到了村民的质疑。
C.助济阿婆的副县长贪污受贿,这让阿婆心里遭到打击,感觉自己的清名受了玷污。
D.我愿意帮助身患癌症的阿婆“退还”那一笔钱,以减轻她的生活负担,却被拒绝。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对茶村秀美环境的描写为“阿婆”的出场提供了清丽的背景,可谓独具匠心。
B.文章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学生子诚的讲述交代了“徐阿婆”的过去和现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