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为例
翟立娜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高校校园景观是学校师生户外活动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校园景观要体现学校的教育核心和校史文化。本
文以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为例,从设计策略以及景观空间布局、植物设计上分析总结,以期对同类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提供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2-0035-02
1项目概况
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以下称为“南农大”)西南至江北新区绿水湾路,东南至江北新区滨江大道,西北至江北新区横江大道,东北至江北新区博达路。项目用地红线内总用地面积约1216715m2(含整体基础设施),一期景观设计面积约61.57万m2(含水体部分面积约3.98万m2)。地块内地势平坦,用地南侧与作为校园出入口的江堤存在6m高差,校园内部东西北侧与周边城市道路有1~2m的高差。现状多为湿地农田,水网纵横,遍布水塘。2设计主题及设计策略
2.1设计主题
本次设计以诗意创新农耕文化为灵感,以“融田韵水·生境学府”为主题,融汇南农大“诚朴勤仁”的校训精神,形成现代田园的别致景致,着力打造世界前沿农科院校景观。注重人文精神与生态环境相契合,塑造出序列景观轴线和特水脉空间,以承载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2.2设计策略
(1)空间上的融合和叠合。宏观上将整体校园与外部水系环境相融,校园“田园派”景观与方正规整的建筑形态融合共生[1]。系统上梳理建筑内外空间、户外邻里空间和自然水域风景空间,交织叠置成田
园般的斑块肌理。
(2)功能上注重宜学和宜居。学科聚集的文化校园,合理分区与布局,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校园成为自然课堂,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学习空间。层次丰富的交融场所,空间动静相宜,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运动生活的舒适体验[2]。
(3)风貌上体现复兴和创新。移植复兴经典文化,从老校区的经典元素中提炼升华,传承于江北新校区中,形成独具文化内涵的现代景观。传统意蕴结合现代手法,西形中意,激活传统,提炼文意,打造南京农业大学独有的校园景观。
(4)生态上实现优质和优美。保护水网生态基底,实践海绵城市理念,以融于生态、朴实自然、现代疏朗为特,营造有机生长的绿校园、生态农业的科普校园、融入自然的第二课堂。勾勒季相丰富、林相疏朗的植被框架,渲染水绿交融、步移景异的风景水廊,开放绿廊串联学科组团,结合科研成果营造特园,描绘四时有花、处处成景的花园式校园。
3空间结构布局及植物设计
3.1空间结构布局
根据上位规划及学校建筑布局空间,整体形成“一心四府、一廊四轴、融田合院”的景观空间结构。一心
为核心景观区,四府分别为诚之府、朴之府、勤之府、仁之府;一廊为田湾风情廊,四轴分别为礼仪轴、文化轴、行政轴、生态轴;融田为画境田原、行方田塬、果香田园、阡陌田源,合院以植物来命名,有桂香院、五行院、梅境院、桃李院、木兰院、蝶舞院、造型院、紫薇院。
3.1.1一廊四轴
(1)一廊——
—田湾风情廊。提取校园历史和学科特,结合周边建筑风貌和功能,沿水系绿脉从东向西为禾田湾、梯田湾和艺田湾,形成水田交融的生态廊道。禾田湾主要是节气花园,通过景观种植模拟田园,将禾苗元素运用于围合空间的景墙,形成静谧的读书空间,二十四节气柱,高低错落,陈列对应节气的植物标本,桥边的百草书屋掩映在水田园中。梯田湾采用芳草梯田,汲取周边公园环境特点,引入校园,形成观鸟胜地。运用彩质感丰富的观赏草与花灌木,缓坡入水、草阶梯田构成柔软优美的自然岸线;半亩田舍,运用田垅方格生成田块与构筑,打造现代农居的立体田园空间;莲韵芳舟,将自然与人工结合,打造由校友姓名组成的麦浪,与校友之家相映衬,形成师生集会、合影的空间;映水花坞是综合教学楼前的滨水广场,滨水阶梯在春花秋叶的映衬下形成诗意的读书、交流空间。水岸以碧桃、木芙蓉为主,打造缤纷飘逸的水岸空间,沿着水岸栈道,运用荷花睡莲等品种,呈自然条带式种植,营造莲韵水岸。艺田湾打造五谷丰园,将“稻黍稷麦菽”栽种方形模块中,内凹楔形空间;秀水绿阶,郁郁葱葱的绣水绿阶,与流水相伴,与横四路的玉兰交相辉映。
(2)礼仪轴。学校主入口以双排悬铃木树廊强调仪式感和特征性,契合消隐环境中的校史建筑,打造生态优美、大气疏朗的校园形象。层层递进的景观空间围绕校训,运用景墙、地刻和座椅进行艺术表达。
诚怀广场,主入口广场,舒朗雅致的第一映像;朴真广场,以校训石结合水景衔接轴线空间;勤思花园,生态休憩台阶逐级而下,进入下层空间,上部广场以景墙铭刻反映八次校名更替的校史历程;两侧舒缓的草坡营造交流空间,形成传承老校区的“又见勤仁坡”;仁和广场,图书馆的前广场及景观阳台,引入绿阶,优化交通和轴线视觉效果。
(3)文化轴。北入口是学科组团最为密集的文化之轴,银杏树廊代表了代代相传的累累硕果。南农典藏《齐民要术》以水景小品的形式呈现在绿草如茵的齐民广场上。神农花园感召学子学习神农尝百草的实践钻研精神,在学术道路上更进一步。
(4)行政轴。西南入口紧邻行政楼,以榉树树廊、时令菊花和特花坛,映衬四块校风石刻,营造严肃而具有序列感的行政大道。
(5)生态轴。东北入口临近田湾风情水廊,以春季观花效果好的日本樱花、山樱花作为行道树,四排列植,以增强景观感染力;丛植晚樱、海棠等向水边延伸,打造特樱花湾,形成校园网红打卡地。
3.1.2融田合院
田,四大组团中的开放空间;院,建筑围合的庭院,结合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四季特植物为主题,营造教学、居住不同功能需求的多样庭院。
(1)画境田原——
—位于南部组团,植物栽种竹子、梅花、松柏等富于文化内涵的植被,营造独具文人风骨的常青庭院,烘托人文氛围与社交环境。
(2)行方田塬——
—位于东部远期建设组团,运用整形灌木形成方正树田,营造可穿行可停留的静谧空间。
(3)果香田园——
—位于北部组团,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果树,形成可盼丰收的果香之园。
(4)阡陌田源——
—位于东部组团,以藤蔓为灵感,在阳光草坪西侧布置精致的花园、阳光花房和师生休闲空间。
3.2植物设计
结合景观主题,以打造“融于生态、朴实自然、现代疏朗”的校园植被景观为目标,以“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季相丰富,功能优化”为原则,植物景观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将校园植被打造成生态农业的科普园,融入自然的第二课堂。校园植被突出“传承、融合、生态、特”的植被观赏风貌,力图体现南农大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特点,打造环境优美,水绿交融的新校园,充分挖掘南农大的学科特和自身特质,打造“田”和“水”两大特亮点,塑造师生们新的校园记忆,整个校园围绕中心水面及绿地形成特农艺景观。
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和生境类别,合理搭配植物,突出地被花阶花甸、树廊的运用,整体呈现自然疏朗的空间形态,融入特缤纷的主题花园,营造两环、四轴、一廊、多巷的观赏结构。
两环四轴:结合不同的道路,形成春、夏、秋、冬彩分明的植物主题轴线,外环选择香樟作为廊道树种,内环运用悬铃木作为行道树,结合校园四条主要廊道,打造榉树大道、银杏大道、樱花大道、悬铃木大道。梓树大道:两侧列植榉树、石楠,形成大气的上层空间,下层以观赏草加缀花草坪为主,
丰富植物观赏性。银杏大道:四排银杏塑造空间,形成主要观赏特,下层搭配芒草、绣球形成简约空间,特樱花大逞列植樱花,下木运用花篱、观赏草结合时令秋菊为主,打造春花浪漫的樱花观赏廊道。悬铃木大道:冠大荫浓的悬铃木行道树结合常绿植物桂花、香樟等,下木搭配金森女贞、小叶枙子、毛鹃等,营造舒适宜人的游览空间。
一廊八景:结合水岸景观节点设计,围绕水岸景观特,在保证四时有花、处处成景的基础搭配的同时,根据南农大自身的园艺研究特点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别作为主题,打造缤纷多彩的水岸风情廊道。重点突出五谷丰园、莲韵芳洲、映水花坞、芳草梯阶、鸟语杉林等特园的打造。
莲韵芳洲:水岸以碧桃、木芙蓉为主,打造嫔纷飘逸的水岸空间,沿着水岸栈道,运用荷花睡莲等品种,呈自然条带式种植,营造莲韵水岸。
映水花坞:运用各种春季开花小乔,包括早樱、贴梗海棠、白玉兰、黄玉兰、紫玉兰等以孤植、片植等手法,打造花林胜境;下木运用细叶美女樱、松果菊等宿根花卉,打造多彩的地被景观。
芳草梯阶:运用丰富的地被品种,整体以条带形式种植,形成自然芳香,缤纷四季的地景花园,品种包括细茎针茅、八仙花、粉黛乱子草、柳叶马鞭草等。
多田多院:结合校园的组团结构,打造四府十二景的观赏风貌。
诚之府——
—以彩缤纷,暗香疏影为植物特,营造画境田原,桂香院、五行院等,突出竹子、绣球等人文植物的展示,结合桂花、药草等芳香养生植物运用。
朴之府——
—主要利用植物新优品种、珍惜品种、叶品种等,形成树木园、紫薇院、盆景园的特景观。其中树木园以新品种展示为主,将教学与景观表现相结合,运用彩叶乔木、新优品种、珍惜品种塑造空间。同时运用宿根地被营造下木景观,打造简约现代,大气疏朗的植被观赏特,上木绿荫生机,下木斑斓缤纷,植被品种包括秤锤树、红豆杉、红花橄夕阳红、北美枫香等品种。
勤之府——
—打造特征鲜明,主题突出的植被落,果香园以柿树、石榴、批把及观赏蔬菜为种植特;蝶舞园运用蓝花鼠尾草、八仙花等蓝紫花系,能吸引昆虫蝴蝶的宿根草花为主,上木点缀特观赏乔木,形成趣味疏朗开敞空间。
仁之府——
—
突出简约的特,突出整形绿篱花篱及造型树的运用。植物品种包括造型黄杨、金森女贞、枙子、杜鹃等。
4总结
校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优美景观的塑造,还要从师生的需求出发,设计适合学习休憩的服务设施,给予师生充分的户外学习空间。还要注重注入文化内涵,强调学校的历史文脉、人文内涵,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将学校历史和校风校训融入景观表现上,以提升在校师生的文化精神层面,籍此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能力。
参考文献
南京美女[1]谭仕林.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理念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
(9):123-125.
[2]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6):44-45.
收稿日期:2020-12-05
作者简介:翟立娜(1987—),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