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鞋企业的产业集产业集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的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企业和与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由于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局限性,产业集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他不仅可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可以成为提高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
集竞争优势的取得得益于机内部动态学习能力的培育和合作机制的加强。晋江的鞋业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注意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学习,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晋江鞋业集的发展阶段并论证集的动态学习和内在合作机制对于集发展的重要性。
下面是我国制鞋企业产业集的情况:
(1)晋江地处东南沿海,因为它自身的地理以及侨乡优势,晋江在经济发展之初依靠“三来一补”吸引了很多资本。晋江人发扬闽南地区的拼搏精神,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王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晋江形成了一些产业集,使晋江从一个偏僻的县城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经济强市。在发展区域经济的理论中,由于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局限性,产业集研究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新亮点。产业集不仅可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可以成为提高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产业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集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产业集若不注意竞争优势的动态培育就会迅速进入衰退阶段。
晋江地处东南沿海,是建设海峡西岸、发展福建经济的前沿区域。近年来晋江人凭借敢拼敢闯的精神在当地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走出了一条以自主经营、争创品牌的民营企业之路,晋江当地也形成了以鞋业、服装等为代表的产业集。
根据种生态学理论,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密度的上升,种增长率不断下降,直至停止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称为逻辑斯谛增长。与生物种类似,产业集所在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承受集规模的无限增长。在集发展的初期,由于聚集的企业不多,规模经济和聚集的正面效应不大,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当集内企业达到一定数量时,企业间形成了较发达的分工协作的生产网络;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在企业间自由流动,形成了共享的劳动力市场;同时集产出增加,市场知名度增加,初步形成了区位品牌,获得一定的营销优势。此时产
业集的集聚效应达到最大,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产业集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当企业数和总产出达到一定数量时,由于集内企业数量和规模接近区域所能容纳的上限,拥挤效应急剧增加;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增大了协调成本;同时随着企业数量和产出的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增加,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增加,此时集的负面效应急剧增加,当集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时,集的发展速度减慢。当负面效应与正面效应相等时,集聚效应为零,集的发展达到了均衡点。
晋江是中国的鞋业之都,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晋江的鞋业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晋江的鞋业产业集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集发展面临着许多瓶颈,如何在集的动态过程中破解产业集的静态优势刚性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集的学习效应和合作机制是产业集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晋江的鞋业企业应该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加强技术创新。
(2)成都制鞋产业集发展的优势
近几年来,我市制鞋产业发展迅速,与广州、温州、泉州三个地区并称为国内制鞋业的“三州一都 ”,在西部则与重庆并驾齐驱。2005年12月我市武侯区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为我市加快发展制鞋产业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产业规模初具、具有集发展优势
成都制鞋产业通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已经显示出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的制鞋产业集雏形。2005年全市约有制鞋及配套企业30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近66亿元。
鞋类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较为发达,荷花池批发市场和武侯区交易订单中心,已成为我市鞋产品销往国内外的主要渠道,武侯区金花镇和双楠片区制鞋原材料市场品种齐全,除满足全市制鞋业的需求
外,还远销西南。产品出口俄罗斯东南亚、欧洲等35多个国家,出口量在国内占有一定比例。目前,成都制鞋产业集正逐步形成一个以武侯为中心,形成向周边扩展和带动相关区(市)县发展的态势,且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国女鞋之都”区域品牌的效果愈显突出,集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 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具有集中发展优势 我市制鞋产业集主要分布在武侯、崇州等地。制鞋量占全市制鞋总量的80%左右。
武侯鞋业历史悠久,已成为全国女鞋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区现有制鞋企业1200余家(聚集了全省80%以上的制鞋企业),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产皮鞋近亿双,产值超过50亿元,产品出口3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近1亿美元,(海关出口与边贸出口)。其中,女鞋生产企业达1100余
家,占全区鞋业总数的90%以上,产量占全区鞋产量的98%。我市具有自主品牌的知名企业基本上都聚集在武侯区,如卡美多、艾民尔、古奇、美丽点、旭耀等17个获得“中国真皮标志”的企业都在武侯区内。
崇州市现有皮鞋及相关企业共156家,其中:制鞋企业141家,制革(皮衣)企业9家,制革化工企业6家。年产鞋2468.8万双,制革905万平方米。年产值12.33亿元。从业人员1.68万人。规模以上企业有立申、富邦、千瑞达、蜀渝皮鞋厂、蓉歇鞋业、麒麟鞋业等。
(三)川籍制鞋民工众多,具有发展制鞋产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四川、成都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为制鞋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人。目前四川有熟练制鞋工人近10万人,形成了长期、稳定、充足的鞋业产业大军。具不完全统计,全国鞋企的一线工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四川人。广东140万鞋业产业工人中,中层管理人员中的60%、一线制鞋工人中的30%为川籍人员,其中我市金堂籍民工占有相当比例。近年来随着我市制鞋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广大川籍制鞋民工回川、回蓉强烈愿望,为成都制鞋产业集发展提供了人力资资源保障。
成都鞋批发市场(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制鞋产业集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工艺,引导企业以加工为主向设计与加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1、推动制鞋产业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2、充分发挥资金对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利用国家和省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不断创新。市上在安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贴息时,重点支持制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新设备应用。
3、大力支持行业公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行业信息、检测、培训研发公共平台的建设模式,支持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大力支持鞋业产品设计公司的引进与创立,实现鞋业制造、设计、装备等新技术在制鞋产业集的扩散效应,形成良好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3)平洲(2005年1月南海区划调整后,原平州街道办合并到桂城街道办,以下均为原平州街道办的情况和数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东部,东接番禺,南邻顺德,北与广州隔江相望,土地面积达55.7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8.8万人,外来人口约15万人。区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有国家一类口岸三山港国际货柜码头、南港集运仓储码头,有直航香港的平洲客运港,以及贯穿园区的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佛山一环和广
佛地铁。作为首批重点工业卫星镇,平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外向型的工业体系。2004年平洲完成工业总产值122.29亿元,同比增长12.2%,初步形成了制鞋、鞋材、五金、电子电器、服装制帽等主要行业。平州在2002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
鞋及鞋材制造业是平洲工业的主要支柱。目前,平洲共有制鞋和鞋材生产相关企业485多家(其中制造企业295家、配套企业120多家、支撑性服务企业30多家、辅助性服务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23750人,年产各式鞋制品近亿双,2004年产值达22.83亿元,出口值为19.06亿元,产品销售遍布国
内外市场,出口销量占总量的85%。是广东省内最大的制鞋生产基地和集散基地之一。生产品种包括各类男女时装皮鞋、靴、户外休闲鞋、运动鞋、工业鞋、布面、胶鞋、沙滩拖鞋、凉鞋、童鞋和传统绣花鞋等。
平洲的制鞋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原来是手工作坊式制鞋,到“三来一补”形式引进台湾鞋商投资设厂后逐步发展起来,随着平洲投资环境和管理服务的不断完善,外商纷纷而至,从事制鞋到鞋材配套及鞋机生产。同时,由于外商企业的设立,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鞋、鞋材生产技术,使当地的私营制鞋、鞋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企业规模逐渐变大。近几年来,由于平洲制鞋产业比较发达,除不断有外商(特别是台商)在平洲设厂外,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各省市的鞋业界客商投资办厂。制鞋产业企业数每年均有增长,且投资规模亦越来越大。一个辐射全国的鞋品、鞋材、鞋机和技术的产业集体系已在平洲形成。
平洲制鞋业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企业相对集中。制鞋企业主要分布在平西、平南、平北、林岳四个村委会。二是“外向”比例较大。现有大型制鞋企业基本属“三资”(台资为主)或“三来一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如南鑫鞋厂(年产值1.85亿元)、同立鞋厂(年产值1.72亿元)、尚亿鞋厂(年产值1.65亿元)、翔宇鞋厂(1.43亿元)等。据统计,平洲的鞋制品直接或间接出口近50%,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以OEM为主,较少企业开拓自己品牌。三是加工生产能力较强。从鞋材到制成品,从男女皮鞋到运动鞋,款式多样,一应俱全。目前平洲拥有一批生产TPR、PVC、MOTO、橡胶、各种鞋
用原辅材料的企业以及大量来自国内、意大利、巴西及印度等地的优质原材料,拥有过百家制鞋工具生产企业,拥有从意大利、日本、台湾等地引进的多条完整的生产
流水线、过千台(套)塑胶成型注射机和各种制鞋专用设备,能够生产出各类高质量的鞋制品。四是专业化分工明显。在发展过程中,整合了集内各种资源、服务,更广泛、更合理地促进了各鞋业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环境,充分释放了平洲鞋业发展的潜在能量。例如形成了以钰堡鞋材厂、国展鞋材厂、晋申鞋材厂等为代表的鞋材生产线和以南鑫、同立、翔宇、飞将等为代表的成品鞋制作生产线,促进了区域内鞋业的专业化分工,为鞋材生产商和成品鞋制造商提供了更宽阔的合作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产业集一方面给企业带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外溢效应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对每个企业提高竞争力发展自特的压力,因此,市场化不断促进产业集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