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网页·讲读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现在成为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自读课文,改名为《谈创造性思维》。它是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者罗迦·费·因格的一篇谈论创造性思维的文章。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可能会误导学生自学的问题。
这篇文章在论述“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这个问题时,针对如何运用知识提出“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个观点。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另一个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现在很多老师对这两个例子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论,真是印证了这篇文章的旧标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多种解读
下面先来看看来自各方面的解读。
第一种,模糊理解。认为文中列举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例子和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个观点,不做任何的区分。
第二种,对应理解。认为文中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是为了证明如何运用知识,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乒乓球游戏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创造性思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第三种,片面理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而不是“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第四种,假想性理解。认为文中举两个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例子,又用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例子,是为了增加这种观点的可信度和普遍性,丰富文章的材料。
虽然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但是能有这么多答案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推究以下原因呢?
二、多种解读产生的原因
首先肯定的是,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的进行各种尝试”这个观点的。因为文章结尾处的总结,作者自己归纳了三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其中第二点就能说明这一点。那么,这两个例子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呢?
先来分析第一个例子。“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
—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可见古登堡是活用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这两种知识才发明了印刷术和排版术,也就是说这个例子首先证明了活用知识。
再来分析第二个例子。“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
试论《谈创造性思维》中的两个例证
□吴保华
摘要:在《创造性思维》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和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关于这两个例子作用的解释,目前分歧很大。准确理解这两个例证的作用,需要在深刻理解歧义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语境、语法、还原、例子以及背景等角度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次自读探究专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议论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自读探究;表述的导向性;创造性思维
36
学语文2019年第2期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