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的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1)客观条件:
政治: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障碍。
(2)主观条件:
秦国:①秦国地理位置的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商鞅变法后,实现法治、奖励耕战;
秦王:①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②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军事层面的统一
①东方: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②南方:征服越族地区
③西南方: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④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⑤秦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制度层面的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①最早确立:秦始皇
②名称由来:三皇五帝
③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①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务(虚设)。
②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③朝议制度:三公九卿“议”、皇帝最终“决”,既能够减少决策失误,又能体现皇权至上。
①概况: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②特点: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③意义:开创了我国以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1.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驰道、直道
3.颁行法律
5.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
小结:秦的统治措施及其作用: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加强各地经济联系;
统一文字(官方:小篆)——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修建驰道、灵渠——加强联系,维护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进行大规模移民——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①疆域: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
②政治: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④民族: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秦朝的速亡
1.秦朝的暴政
表现:①穷奢极欲;②赋税沉重;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苛;⑤钳制思想——“焚书坑儒”。
(1)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3.楚汉战争:
(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项羽、刘邦等人为争夺统治权力而发动的战争。
(2)结果: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3)刘邦获胜的原因:
①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
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巩固基础——备学考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户籍制度 ③设立中朝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
2.(2022秋·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如右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
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B.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D.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3.(2022秋·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
A.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D.得到了广泛响应
4.(2022秋·广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秦朝的政令暴虐,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等_▲_后,此起彼伏的农民大起义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把秦王朝推翻。 ▲ 处的农民起义是( )
A.黄巢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5.(2021春·广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限制特权 C.社会动荡 D.法律严苛
6.秦朝统一六国后,“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集中体现了
A.帝王穷兵黩武 B.政治统治腐败 C.巩固中央集权 D.贵族豪强崛起
7.(2021秋·广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统一之后,他所行的第一事,便是改定有天下者之号,称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8.(2018秋·广东·高二学业考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A.夏 B.商 C.周 D.秦
9.(2018·广东·高二校考学业考试)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讨伐六国 B.攻打匈奴 C.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
10.(2023秋·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是因为秦朝推行( )
A.三公九卿制 B.封国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
11.(2023秋·四川·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三国志》称秦始皇“罢(诸)侯置(郡)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2.(2023春·江苏·高二学业考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夺回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以下对秦长城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修筑 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③主要为了防御北方匈奴族的南下侵扰 ④隔绝了农耕和游牧文明交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2023春·河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何清谷在《秦币探索》一文中指出,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秦朝开始出现铜铸币 ②“半两”是记载钱币的重量
③半两钱流通已遍及全国 ④半两钱为秦朝的统一货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2023春·江苏·高三学业考试)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标榜君权神授 B.宣扬先帝功德 C.强化个人权力 D.突出个人功绩
15.(2022秋·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秦在这些边远地区设立郡县,并且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这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C.地方经济发展 D.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16.(2022秋·江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为了避免周王朝分裂覆灭的悲剧重演,秦始皇决心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和货币
C.修建长城 D.设立三公九卿制
17.(2022秋·北京·高二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创立于( )
A.清朝 B.汉朝 C.唐朝 D.秦朝
18.(2022秋·福建·高二学业考试)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
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
19.(2022秋·福建·高二学业考试)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
A.维护皇帝独尊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地方权力
20.(2022春·湖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写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此可知,秦朝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确立皇帝制度 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C.秦朝实行暴政政策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1.(2022秋·江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如图中秦朝的举措( )
A.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不利于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 D.促进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
22.(2022春·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这段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奖励耕战 B.秦始皇统一货币
C.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3.(2022春·湖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 B.陈胜、吴广起义 C.三家分晋 D.刘邦、项羽起义
24.(2022秋·北京·高二学业考试)下列内容由秦朝开创的有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③圆形方孔钱 ④修筑长城
>集思广益打一国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