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
    中心思想:幼儿游戏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既能促进游戏活动的深入,又由此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使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妥善地处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发生的冲突,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引子
    区域游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幼儿可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意愿选择游戏,为他们提供身心和谐发展的机会。
    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娃娃家等角游戏、建筑活动、图书阅读、操作探究、观察记录等等,全都囊括在内。
    二、问题的提出
    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
    区域游戏对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就是因为这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类型是幼儿
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
    幼儿由于受心理因素的限制,游戏中间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常常听到有来自小朋友的各种“告状”。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幼儿间发生冲突?冲突对幼儿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幼儿在冲突发生后能否自行解决?教师又该进行怎样的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教育实践与探索。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
    幼儿在自由的游戏环境中,要与其他伙伴发生关系,他们会逐渐地发现和了解自我与他人,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接受。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需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掌握和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交技能。
    由此可见,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既能促进游戏活动的深入,又由此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使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发展。
    《纲要》中“社会”指导要点第一条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妥善地处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发生的冲突,不仅能使游戏继续进行,更是发展幼儿社会性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我力图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寻“熏染”和“生成”的途径、时机,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发展和教育。
    四、冲突的类型及指导策略
    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区域游戏中幼儿发生的冲突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引起冲突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多数集中于三种类型,即规则冲突、角冲突、材料冲突。
    1、规则冲突和策略
    规则并不是预先就明确地存在,它们总是暗含在交往和实践活动之中,是有了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等行为之后才会出现的。
    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对于幼儿的适应和发展而言,有三种情况: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可以选择遵守的他律规则、自发活动中协商产生的活动规则。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幼儿在自由交往、自由实现自己目的和意志的活动里,已有自律规则的萌芽形式,不过尚未成型,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区域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到规则所适用的对象的接受情况,引导幼儿讨论并两厢情愿地制定了各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力图利用生活体验让幼儿感受规则的必要性。
    但是,因受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有的幼儿对游戏规则弄不清楚;有的幼儿被欲望驱使而违反规则等等,都会引发这类冲突。
    冲突实例之一:建筑区
    星星对建筑区的兴趣很大,他非常喜欢搭积木,但是因受每次只能十人同时玩的规则限制,他不能每次都如愿。这天他吃完午饭来建筑区时已晚了,十块腕牌已被取光。可他并没有离
开,而是一直在注意着建筑区。这时翁和小朋友正好要上厕所,他刚一离开地毯,星星放下手里的玩具,赶紧钻了过去。放放说:“我还没玩好呢,这是我的位置,我有腕牌的。”星星不理他,忙着脱鞋,放放急得放声大哭起来。我赶忙走过去,对星星说:“星星,你特别想当建筑师,想为小动物们搭漂亮的房子是吗?”他点点头。我又对他说:“放放也想当,你看,他正在为小兔子搭家,搭得多漂亮呀。可是还没搭完,小兔子正等着放放给它搭一个好看的屋顶。小朋友还没有搭完,你占了他的位置,他就不能为小兔子搭家了,放放很伤心,小兔子也不会喜欢你的。你说呢?”星星低头不说话了,我又对他说:“老师想了个好办法,放放为小兔子搭房子,可是房子里没有床和椅子。你用插片给小兔子插床和桌椅,好吗?”星星想了想,顺从地穿上鞋,玩插片去了。一会儿,他就给小兔子插好了小桌子、小椅子和床,送到建筑区。放放也很高兴地接受了。
    (处理分析:中班幼儿规则意识还比较差,有时,他并不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只是从表面理解,而且小朋友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及游戏兴趣很高,想各种办法要达到目的。
    实践中教师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既可以中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可以对幼儿该如何恰当行动指明了方向;既满足了幼儿的游戏要求,还有益于丰富游戏的内容情节,避免了幼儿遭
到批评时的不知所措和对抗情绪的产生。同时示范幼儿以怎样积极的方式对同伴提出要求,学习练习用适合的方式与同伴进行交往,防止引起进一步的冲突。)
    处理策略:
    (A)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幼儿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幼儿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教育要求。
    (B)自行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幼儿有了一定的是非评价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处理这类冲突时,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自行完善规则,自己解决冲突,让幼儿在实践锻炼中发展社会性能力。只有在幼儿不能自行完善规则、解决冲突时,教师才给予必要的帮助。
    2、角冲突和策略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尽管不能完全摆脱材料的支配,但其兴趣已从摆弄材料转移到游戏内容和角上。他们希望通过扮演角,来体验生活、表现自己。但中班幼儿受生活经验、愿望驱使等方面的限制,常常会因此而引起冲突。
    冲突实例之二:娃娃家
    一天做娃娃家游戏时,阳阳和西西都想当“爸爸”。西西说“你个子那么小,怎么当‘爸爸’呀!” 阳阳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也很小的,再说了,我今天还穿新皮鞋呢!”
    有人说:西西个子高,像爸爸,西西当。
    有人说:阳阳带桃子给大家吃过了,阳阳当。
    两人都想当“爸爸”,争执不下,这可怎么办呀?
    于是“告状”到老师这里,希望老师解决。我故意摇头,说我不管,你们自己想办法。
    当“舅舅”的宇宇知识经验非常丰富,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请两人来竞选“爸爸”。他请两个想当“爸爸”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怎么当“爸爸”?让两个“爸爸”开展竞赛,大家觉得哪个“爸爸”好,就让哪个小朋友当“爸爸”。
    西西说:“我先给客人、孩子包饺子,等大家吃饱了,我们再一起去看木偶戏。”
    阳阳说:“我讲故事给大家听。”
    结果小朋友推选了西西。
    晨晨阳很不高兴,厥着嘴生闷气。
    我说:“阳阳,那你就下一次再当‘爸爸’吧”,他才作罢。
    阳阳当不成爸爸,自然只有当孩子了,可是西西也吵着要当孩子。阳阳执意推搡西西,说只能生独生子女,要她离开娃娃家,西西坚决不肯,这两人又争执起来。当“妈妈”的牛牛说:“别吵了,假装我生了一个男一个女的双胞胎就可以了。”
    (处理分析:教师故意说不管幼儿发生的争论,其实是想静观事态的发展,以便了解一些幼儿自行处理矛盾能力的情况,增加幼儿锻炼社会性能力的机会。我看到,幼儿的观察、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能够在娃娃家游戏中,反映出他们的认识理解和身边发生过的事──“职务竞选”、“双胞胎也是独生子女”。这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并没有直接插手,而是幼儿自行解决了。“小孩教小孩”也是游戏指导的好办法,因为幼儿的能力有强有弱,知识经验有多有少,幼儿之间接触多,关系平等,有共同语言,有时更容易相互学习、影响。)
    策略:
    (A)自报公议。在确定了游戏主题和角之后,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角,然后,让幼儿讨论,看看是否合适,最后再确定角。
fangfang    (B)角并列。遇到参加人数多、角少的情况时,可采用并列的方式:
    ①分组法,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玩 同样的游戏,有同样的角。
    ②师徒法,主要角可以由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多个“徒弟”,增加同一角的人数。
    ③并列法,同一角,设若干个表演者,如主副司机、两位售票员、双胞胎孩子等。
    (C)角轮换。在游戏中,幼儿有一种体验每个角的心理愿望。为满足幼儿的这一愿望,可在游戏进行一定时间后,轮换角,增添游戏乐趣。
    (D)教师指定。有时,教师为了有目的地培养某一幼儿的行为习惯,或是幼儿因为角分配争得不可开交时,教师可以来指定。但不能有偏爱心理。
    3、材料冲突和策略
sp;  在区域游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冲突就是“××抢我的积木”了、“××不肯把造房顶的三角形借给我”了、“××不跟我换”了……等等。这类冲突往往是由于游戏材料数量欠缺或花不够丰富而造成的。
    冲突实例之三:建筑区
    建筑区里有一种颜艳丽的塑料积木,有直条的、弧型的,也有圆型的、星型的。其中直条的、星型的数量非常多,而圆型的却总共只有二十来各。有一种玩法是将圆型积木用直条的、星型的互相串起来,用力一滚,积木飞快地向前滚去,并发出“哗┅┅”的声音。幼儿们称之为“车轮滚滚”,几个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最沉迷的是施昊。由于圆形积木数量少,他又希望每次都能玩,他就想了个办法,一到整理玩具材料时,就悄悄藏一些到娃娃家的柜子里。
    一天,宇宇先一步到建筑区想玩“车轮滚滚”,可惜已经没有了。他发现施昊来得迟,却从娃娃家的柜子里拿出了“车轮滚滚”。宇宇边叫着“我先来的”边去夺,天天则边挣扎边喊“是我的”。
    两人都很枉,谁也不肯放手。到底天天身体强壮些,宇宇终于败下阵来,哭着报告老师。
    我弄清原委后,对两人说:“‘车轮滚滚’我也很喜欢玩,我把它们放到办公室里,以后归我一个
人玩了,你们没意见吧?”
    他们两人马上结为同盟,一致反对我。我佯装耍赖地说:“那怎么办?反正我也要玩。”
    宇宇说:“那我们一起玩”。
    天天说:“我们先一起玩一会儿,再我一个人玩一会儿,再你一个人玩一会儿,再老师一个人玩一会儿。”
    我马上说:“你们都这么想玩,就让给你们玩,我以后再玩吧”。
    (处理分析:幼儿都想玩自己所喜欢的玩具,这很自然。教师故意模仿幼儿的不当行为,以妨碍幼儿所渴望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发觉自己的不对之处,不需教师讲道理,自己出了合作和轮流的解决办法。
    教师接着用言行作谦让表率,营造积极、良好的环境,有意引起幼儿的模仿和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熏染、诱发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