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部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介绍
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29)
片名:翼(Wings)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
导演:威廉.A.韦尔曼 制片:约翰.芒克.桑德斯
编剧:约翰.芒克.桑德斯
主演:克拉拉.鲍/理查德.阿伦/Jobyna Ralston/埃尔.布伦德尔/加里.库珀
影片简评:全片一半的篇幅在经营空战场面,由于编导等都是飞行员出身,使影片呈现出鲜明的生活实感和壮观的空战场面。在爱情的安排上,全片也发展得流畅自然,不落俗套。使这部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的最佳影片,也是唯一的一部获此殊荣的默片,具有历久常新的观赏价值。
剧情简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战争片,故事描述在1917年的美国小镇,玛莉暗恋着邻家性格开朗的男孩杰克,而杰克却对大家闺秀施维亚情有独钟,施维亚则对世家子弟大卫一往情深。杰克和大卫同时参军并分配到同一个军营中,两个情敌时起冲突,后来化敌为友。两人因分别立下战功,得以到巴黎休假。在作战中大卫中弹堕机,幸而未死,并偷了一架敌机返回。杰克正要给朋友们报仇,误认大卫是敌人而开火,待知道真相为时已晚。战争结束后,杰克返乡向大卫的双亲请罪,而玛莉也重新接纳了杰克的爱情。
第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0)
片名: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 6.0/10(295票)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导演:哈里·博蒙特
主演:查尔斯·金/阿尼塔·佩奇/贝茜·拉芙
影片简评
这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声片,上映当时标榜:百分之百对话,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影片的主要吸引力,来自演员热情洋溢、朝气勃勃的表演和幼稚得有趣的真实对话,使观众感到一种窥视艺人私生活的非凡乐趣。本片并首次运用声画对位法,为电影艺术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片中的音乐和舞蹈均具水准,歌舞场面部份采用黑白,部份采用彩拍摄,也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剧情简介
故事描述克薇妮和汉克妹均为歌星,在家乡演出成功后,来到纽约闯天下。她们俩加入
了百老汇的歌舞团,并且妹俩同时爱上了歌舞团经理艾迪,发展出一段浪漫的恋情。克薇妮在几经考虑之后决定牺牲自己,将艾迪让给妹妹,使她成为歌舞团头牌红星。汉克在了解姊姊对她的一番心意后也大受感动,决定将艾迪让给克薇妮,独自返回家乡的歌舞团发展。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1)
片名: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8.2/10(7577票)
出品:美国环球影片公司
导演:路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卢·艾尔斯/约翰·雷
影片简评
本片被推崇为“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以简明精练的手法写活了战争的荒谬无情,透过男主角卢.艾尔斯饰演的保罗,从迷恋战争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转变,鲜明地表达出反战主题,主角的演出也动人心弦。本片曾在纳粹德国被禁映长达二十年,直至二战结束后才得以解禁上映。
剧情简介
原著为德国名作家雷马克的经典小说,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保家卫国,但他们在前线上目睹的战争实况却是残酷而无意义的。当主角好不容易从爱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时,却发现另一批青年学子又被骗上战场送死,而他自己则在一个战壕中伸手捕捉一支蝴蝶时被敌军开击毙。
第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2)
片名:壮志千秋(Cimarron) 6.1/10(254票 )
出品:美国雷华影片公司出品
导演:维尔斯利·尔斯
主演:理查德·狄克西/艾琳·邓恩/小威廉·科利尔/罗斯科·阿蒂斯
影片简评
韦斯利.拉格尔斯导演的这部影片曾获得第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项金像奖,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是雷电华早期的代表作。影片以辽阔无艰的俄克纳马拉
大草原为背景,通过辛马龙的奋斗生涯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和西部的变迁,赞扬了主人公的正义感和献身品德褒扬了西部开发精神。
剧情简介
在美国西部开拓时期主人公辛马龙携妻从东部来到俄克纳马拉。在土地肥沃矿业丰富的大草原上定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改善了生存环境。但是也因侵犯了牧场主的利益而经常发生纠纷和格斗,强盗土匪的不断袭扰也使他们寝食不安。辛马龙见义勇为劫富济贪,尤其同情当地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为了维护东部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社会权益,他组织亲友开发油田,并办起声张正义扬善惩恶的报纸。这一切使敌对势力对辛马龙更加仇视,不幸的是在一次油田失火事故中辛马龙的血肉之躯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西部理想”都化为灰烬。
第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3)
明星电影片名:大饭店(Grand Hotel) 7.5/10(1425票 )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导演:埃德蒙.古尔丁
主演:葛丽泰·嘉宝/琼·克劳馥/刘易斯·斯通/华莱士·比里
莱昂内尔·巴里摩尔/琪恩·汉旭特/约翰·巴里莫尔
影片简评
这是米高梅公司在三十年代初期首创“全明星电影”的代表作,导演埃德蒙获第五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古尔丁的叙事手法虽然只是中规中矩,但几位大明星的表演却相当精彩,充分掌握角的个性和处境包括:饰演面临事业危机的俄国芭蕾舞女星的葛丽泰.嘉宝;饰演嗜赌男爵的约翰.巴里莫尔;饰演患上绝症小人物的莱昂内尔.巴里莫尔;饰演企业家的华莱士.比里。这些角以三线交错的方式上演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剧情发展相当流畅,场景虽然局限在大饭店之中,但人物穿梭流动自然,使本片成为“全明星电影”的成功例子。
剧情简介
全片以柏林的一家豪华大饭店为人生舞台,表现五组人物在同一天之中的离奇遭遇。
第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4)
片名:乱世春秋(Cavalcade) 6.9/10(256票 )
出品:美国20世界福克斯公司
导演:弗兰克·劳埃德
主演:克莱弗·布鲁克/黛安娜·温亚德
影片简评
三十年代初是英美电影交流的黄金时代,1933年的第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更是竟争激烈,共有十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而改编自英国同名舞台剧的本片则脱颖而出,最终获得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弗兰克.劳埃德荣获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罗伯特和妻子吉恩告别爱子爱德华和约,带领仆人布里吉斯戎装上阵,前往南阿尔卑斯作战。罗伯特建功立勋,被封为公爵。多年后,爱德华和贵族小伊迪斯结为伉俪。他们在乘坐泰坦尼克号邮船去美国欢渡蜜月途中,船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爱德华葬身海底,伊迪十死里逃生。次子约应征入伍,开赴前线。当罗伯特夫妇和弗妮的父母正在为约和弗妮办婚事时,噩耗传来,约卫国捐躯,两家人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战争结束了,又是一个除夕之夜。弗妮强忍悲痛,重登舞台,把对情人的无限怀念和哀思之情,倾注在激情的鼓舞表演之中……
第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5)
片名: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8.3/10(8690票 )
出品: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主演:克拉克·盖博/克劳黛·考尔白
影片简评
改编自美国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由弗兰克·科普拉拍成的一部经典爱情喜剧片,并且成
为影史上第一部囊括了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考尔白也因此片成为影帝和影后。编导吸引观众的法宝全赖角性格的鲜活有趣,幽默睿智的对白以及演员自然爽朗的演出,男女主角的关系在两人一言一语的交锋中,逐渐从敌人变成情人,戏剧效果相当巧妙。片中艾丽露出玉腿搭顺风车的场面,以及男女主角以被单在两张床之间搭起一堵“耶利哥墙”的片段,均已成为影史上的经典镜
剧情简介
华罗街大亨安德鲁在千金艾莉,执意嫁给飞行家金卫斯理,不顾父亲反对,跳船离家出走,只身前往纽约卫斯理,中途邂后正直的新闻记者彼得韦恩,俩人搭同一巴士。艾莉皮箱被窝,彼得获知艾莉逃家的秘密,欲作独家报道,于是二人协议继续前行。一起承受旅程的困顿,并宿一屋,并建立(耶利哥城墙)以免越轨。谁知到纽约前夕,艾莉发觉自己爱上彼得。 艾利竟在与卫斯理的婚礼中……
第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6)
片名: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7.9/10(2068票 )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导演:弗兰克.劳埃德
主演:克拉克·盖博/查尔斯·劳顿/弗朗肖.托恩
影片简评
编剧通过一个富于冒险和浪漫彩的军事题材故事,把矛盾冲突集中在一次充满惊涛骇浪
的航行中,塑造了舰长和大副克里斯蒂两个性格鲜明的银幕形象。影片的情节发展紧张激烈,节奏明快,因而获得最佳影片金像奖。本片中的三个男主角,查尔斯.劳顿、克拉克.盖博、和弗朗肖.托恩演出同样精彩,同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是奥斯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纪录。
剧情简介
这是发生在英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描述1789年在英国皇家海军邦蒂号军舰上由于年轻的海军士官拜
姆和大副克里斯蒂不满舰长威廉布莱的凶残虐待而带领水手们发起叛变。影片开始时,这艘军舰奉命从英
国到大溪地寻一种名为“面包树”的植物,但舰长在航行途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船员做出种种不人
道的行为,因而在叛变中被驱逐离舰。
第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1937)
片名:歌舞大王齐格菲(the Great Ziegfeld) 7.1/10(595票)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
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
主演:威廉.鲍威尔/默纳.洛伊/路易丝.莱娜
影片简评
本片以百老汇最大的歌舞团——齐格飞歌舞团的创办人佛罗伦斯.齐格飞的生平为题材,
是三十年代好莱坞歌舞片黄金时代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当时获得了第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演出齐格飞首任妻子的女星路易丝.莱娜亦获最佳女主角奖。本片投资巨大,歌舞场面由齐格飞歌舞团的原班底演出,共展现了七出大型歌舞和二十三首名曲,美不胜收,堪称是好莱坞与百老汇结合的完美示范作。
剧情简介
齐格飞年轻时是在杂耍节目中表演的艺人,1893年到百老汇发展,建立了歌舞团的知名度。1907年创办了
以美女盛装演出大型歌舞著称的齐格飞歌舞团,赢得歌舞大王的称号。直至1932年,因操劳过度致死,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