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祖师爷张⽯川(全⽂发布)
要写中国电影史,不说张⽯川那电影史就是不完整的。
张⽯川⼀⽣编导了156部影⽚,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个导演艺术家,导演了中国第⼀部故事⽚《难夫难妻》;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个电影企业家,创办了中国第⼀家最知名的电影制⽚⼚:他是中国电影的奠基⼈和⿐祖。
拍摄中国第⼀部故事⽚《难夫难妻》
1904年,张⽯川14岁,⽗亲去世。
⽗亲张和巨做蚕茧⼩⽣意,是家⾥的顶梁柱,失去了⽗亲,张⽯川只好离开家乡宁波,坐船来到上海,投靠舅⽗经润三。经润三是华洋公司总经理,把外甥张⽯川安排进公司做⼀份普通⼯作。
张⽯川⼈⼩志⽓⼤,看到舅⽗在社会上有名有利,呼风唤⾬,暗暗下决⼼将来也要成为和舅⽗⼀样的⼈上⼈。他明⽩,要想出⼈头地就要有本事,于是,⽩天上班,晚上上英⽂夜校。⼀两年后,他能讲⼀⼝洋泾浜英语,这让周围的亲友同事⼤为惊讶。
果然,张⽯川23岁那年,也就是1912年,机会来了。
上海南洋⼈寿保险公司总经理美国⼈依什⼉看好电影能赚钱,买下⼀个亚细亚影戏公司。他和好友萨弗商量,认为在中国拍摄电影要请中国⼈来当顾问,这样才能赚钱。他们想到了中国朋友张⽯川,他机灵聪明,办事可靠,最重要的是他会说英语。他们邀请张⽯川担任亚细亚影戏公司顾问,主持亚细亚拍电影的拍摄⼯作。
张⽯川对美国⼈的信任既感激⼜兴奋,更重要的是,他看到新兴的电影业前途⽆限,年轻⼈进⼊成长性⾼的⾏业有奔头。他尽管连没有看过⼏部电影,但马上⼀⼝答应。
青年张⽯川
当顾问的第⼆年,张⽯川的⽬光盯住了南市新舞台上连台⽂明戏《⿊籍冤魂》,这出描写⼀家⼈吸⾷鸦⽚导致家破⼈亡的故事,很受欢迎。张⽯川买票请美国⼈依什⼉看戏,告诉他如果把这部戏拍成电影,肯定销路好。美国⼈依什尔看完戏点头同意,决定投资拍摄《⿊籍冤魂》电影。
张⽯川负责搭建拍摄班⼦,兴奋地请朋友郑正秋⼊伙,他写得⼀⼿好剧评,会演⽂明戏,在戏剧界有许多朋友。郑正秋兴致很⾼,积极响应。这时,意外的事发⽣了,美国⼈依什⼉听说《⿊籍冤魂》演出时,外国烟⼟贩⼦雇⽤流氓往后台送过,怕拍成电影会有⿇烦,于是决定电影不拍了。
张⽯川遭此打击很沮丧,他认识到做事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决策权。他想出⼀个计谋,向美国⼈依什
尔说,为了尽更多的责任,他想和郑正秋、他的另⼀位舅⽗经营三(经润三的弟弟)等⼈成⽴⼀个新民公司。
“我们负责‘亚细亚’从编剧、导演到制⽚的全部⼯作,您负责出钱和发⾏,我们共同分利。”张⽯川提议。
“好啊。”美国⼈⼀⼝答应。
于是,在上海⾹港路“亚细亚影戏公司”招牌旁,新挂上了⼀块“新民公司”的牌⼦。张⽯川看着公司牌⼦,乐不可⽀。
不久,张⽯川拿着郑正秋创作的《难夫难妻》剧本来美国⼈依什尔,详细解释了剧本内容。美国⼈依什尔同意马上投资。
张⽯川⾃任导演,选在⾹港路5号就是亚细亚公司对⾯的⼀块空地上,⽤⽵篱笆围个圈,在圈内布置舞台,三⾯挂上幕布当作三堵墙,摄影棚就算搭好了。为了省钱,墙上⾃鸣钟、⾐帽钩都是画出来的,部分桌椅是让寿⾐店扎出来的。
张⽯川将全体演职员召集开会,宣布⼯作程序,规定每天早晨7点化妆,9点开始拍摄。
拍摄《难夫难妻》摄像机
电影拍摄开始了,美国⼈依什⼉担任摄影师,张⽯川在摄影机镜头⾯前指挥演员演戏。
⼤约拍了5天,全⽚共长4本,中国第⼀部故事⽚诞⽣了!
《难夫难妻》剧照
1913年9⽉中旬,新新舞台⼤门前,就是今天南京东路湖北路⼝的七重天宾馆,⼀张巨幅海报上,“难夫难妻”四个⼤字吸引了⾏⼈的⽬光;“难夫难妻”下⾯写着:“9⽉29⽇、30⽇,10⽉1⽇,夜场,8时开门,9时开幕,试映我国⾃⼰摄制的社会讽刺剧电影《难夫难妻》,不可不⼀饱眼福。”
1913年年9⽉29⽇晚上9点,新新舞台举⾏《难夫难妻》⾸映式,电影放映前观众如潮,电影放映后全场热烈⿎掌。《难夫难妻》在上海连续放映2个多⽉,观众竞相前来,场场暴满。
《难夫难妻》放映30分钟,是情节⽐较简单的短⽚,但它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程碑,是第⼀部中国⼈制作的故事⽚。
张⽯川欣喜若狂,决⼼这辈⼦就⼲电影了。此后,他⼏乎每天抽时间去电影院看美国喜剧电影,探究其中的奥妙……
孤注⼀掷投拍《孤⼉救祖记》
1922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张⽯川和好兄弟郑正秋频繁商议,⼜约上周剑云、郑鹧鸪和任矜苹,5⼈⼀共凑了万把块钱,⼀起成⽴电影拍摄公司。
3⽉初, “明星影⽚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张⽯川担任总经理兼导演,郑正秋会协理兼编剧,其他股东分别负责发⾏、宣传等事务。
公司最初由张⽯川导演了4部短⽚,市场反映并不见佳;公司重磅推出根据上海⼀件真实命案改编的电影《张欣⽣》,不料由于影⽚过度渲染案件的残忍,甚⾄出现了“蒸⾻验⼫”等骇⼈场⾯,被政府统严令禁⽌上映。
张⽯川始料不及,他主张的“处处惟兴趣是尚”的制⽚⽅针碰壁了。之前,张⽯川到汉⼝发⾏《张⾬⽣》,在⽕车上就构思下⼀部电影情节故事。这时,他把构思讲给郑正秋听,获得他的⾼度称赞,张⽯川投拍这部电影。
这是⼀着险棋!明星公司已经陷⼊严重财政危机,如果这部电影再不赢利,公司可能就要破产。
张⽯川义⽆反顾地请郑正秋编写剧本,他担任导演,动员公司所有的⼒量拍摄这部电影,
这是明星影⽚公司拍摄的第⼀部长⽚正剧《孤⼉救祖记》。
郑正秋先⽣
郑正秋的剧本写好了,故事梗概是,⼀个富翁杨寿昌在⼉⼦死后怀疑⼉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媳
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养⼤成⼈,送⼊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天,当年陷害⼉媳的侄⼦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余璞挺⾝相救。最后真相⼤⽩,⼀家⼈终于团聚。郑正秋在电影中推⾏他的电影要有“教化”作⽤的理念,影⽚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中⼈物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媳余蔚如就是“贤妻良母”类型。
张⽯川看完剧本连声叫好。
张⽯川跟着精⼼挑选演员。他经股东任矜苹介绍,和⼀位⼀家烟草公司打字员王汉伦见⾯。她装束时髦,英语流利,是当时少见的摩登⼥郎,张⽯川邀请她扮演寡居的贤妻良母。
张⽯川邀请⼀家眼镜公司验光员王献斋扮演⾓⾊,他是在修眼镜时认识王献斋的。王汉伦尽管初上银幕,却成功地扮演了⼀位温柔坚韧的旧式妇⼥,王献斋也是演得活灵活活现。在明星公司初创时期,张⽯川捧红了王汉伦、杨耐梅、张织云和宣景琳“四⼤名旦”。此是后话。
明星电影
凭《孤⼉救祖记》⾛红的王汉伦
1923年,明星公司在海宁路锡⾦公所的隔壁,圈了⼀块空地当做露天摄影棚。拍摄期间,天⽓炎热,导演和演员等天天在烈⽇下⼯作,⼤家⼲劲实⾜。终于,张⽯川花了8个⽉,终于将《孤⼉救祖记》拍摄完成。
《孤⼉救祖记》在公司内部放映,⼤家⼀致叫好。影⽚还没有来得及最后剪接好,连字幕还没有上去,负责发⾏的任矜萍已经兴奋地把它送到上海⼤戏院试映。经理曾焕堂看了⼀半就发⽕了,“笑话!这种⽚⼦也可以拿到我们这⾥来放映吗?”任矜萍原来想在上海⼤戏院上映的,上海⼤戏院声誉好,许多外国好⽚都是在这⼉公映的,不料碰了⼀⿐⼦灰,回到公司把事情说了,⼤家都怒形于⾊,愤愤不平,张⽯川则低着头羞愧万分。
回到公司把事情说了,⼤家都怒形于⾊,愤愤不平,张⽯川则低着头羞愧万分。
“后期制作⼀定要做得精致。”张⽯川强调说。
〈〈孤⼉救祖记〉〉可以公映了,可是《义和团》《北洋⽔师》《⽊兰从军》三部电影风⾏⼀时,这时公映以普通家庭为表现对象的社会剧《孤⼉救祖记》会有票房吗?这部电影的销路票房会决定明星公司的命运,他们已经输不起了。
张⽯川和郑正秋⼼⾥都没有底,最后,张⽯川决定⽴即上映《孤⼉救祖记》。
1923年12⽉18⽇,影⽚在上海爱普庐影戏院试演,张⽯川、郑正秋等⼈和公司同仁等都极为紧张,密切关注观众和评论界的反应。影⽚放映结束,观众席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第⼆天报纸杂志⼀⽚赞扬。
有个⽚商⽴即来到公司,要以8千元巨额买下南洋放映权。
以上图⽚均为《孤⼉救祖记》剧照
1923年12⽉28⽇,影⽚在六马路申江⼤戏院即中央⼤戏院公映,引起轰动。以后,⼜在南京、汉⼝、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营业之盛,⾸屈⼀指;舆论之佳,亦⼀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