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复习限时精练:论述文本专题(传统节日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9分)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
、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答案】
1B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
2C类比错,应是对比。根据倒数第二段看出是采用对比,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
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3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DA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错,根据第三段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看出,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文学作品”“使节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标识错误,无中生有;C完全错,过于绝对,倒数第二段是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节日,我们共同的日子
个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节日。节日是大家共同的日子。
节日是一种纪念日,内涵却多种多样。有民族的、国家的、宗教的,比如国庆节、圣诞节
等等;有某一类人如妇女、儿童、劳动者的,这便是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劳动节等等;也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类节日都很悠久,很早就有了一整套人们喜闻乐见、代代相传的节日习俗。这是一种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传统的节日为中华民族所共用和共享。
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或为了感恩于人际的亲情,经过长期相互认同,最终约定俗成,渐渐把一年中某一天确定为节日,并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如仪式、庆典、规制、禁忌,乃至特定的游艺、装饰与食品,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与情氛的迷人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还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中。因此,它是中华民族世间理想与生活愿望极致的表现。可以说我们的传统——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这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的。然而,自从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传统节日的淡化必然使其中蕴涵的传统精神随之涣散。然而,
人们并没有坐等传统的消失,主动和积极地与之应对。这充分显示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觉。
近五年,随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面展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一浪高过一浪地推行;2006年国家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2007年国务院又决定将春节假期前调一天,把除夕列为法定放假日,同时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也列为法定放假日。这一重大决定,表现了国家对公众的传统文化生活及其传承的重视与尊重,同时这也是保护节日文化遗产十分必要的措施。
节日不放假必然直接消解了节日文化,放假则是恢复节日传统的首要条件。但放假不等于远去的节日立即就会回到身边。节日与假日的不同是因为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那么重温与恢复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节日习俗则是必不可少的了。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好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
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谁说传统的习俗全过时了?如果我们不曾知道这些习俗,就不妨去重温一下传统。重温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这便是我们节日的主题。我们为此而过节。
4、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族的、国家的、宗教的节日,比如火把节、国庆节、圣诞节等等,都是体的共同的纪念日。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为该民族所共用和共享。
B、所有的节日都产生于农耕时代,这是因为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经过长期相互认同,渐渐把一年中某一天确定为节日。
C、在节日里,人们往往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或庆典中,并通过节日把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
D、随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传统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并为此产生忧虑。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节日如同人的生日,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日子,人们共用和共享节日,既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也是为了休闲娱乐和发展假日经济。
B、中国人欢度节日常常是期盼人间的亲近与和谐。传统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对手足亲朋的牵挂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的依恋之情。
C、节日不同于假日,但节日放假是恢复节日传统的首要条件,因为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节日放假利于人们重温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节日习俗。
D、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节日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把除夕、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列为法定放假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代变化了,社会生活丰富了,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的企望是不变的,这就是传统节日存在的理由。
B、传统的节日习俗不会全都过时的,尤其是那些承载美好情愫的、诗意化的并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的节日习俗,是决不会过时的。
C、具体的节日习俗活动方式,甚至一些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可能会有所改变,不过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是不会变的,这就是传统节日的永恒主题。
D、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风俗的节日,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淡化乃至消失,可能蕴涵着种种危机。
【答案】
4. B。(文中说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B 项偷换概念,将传统节日换成所有 的节日。故B错。)
5. AA也是为了休闲娱乐和发展假日经济,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涉及此项内容。)